新疆警察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新疆警察学院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公安厅管理、教育厅业务指导,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公安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新疆省人民公安学校,2002年组建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新疆警察学院。学院是“...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991-3190001,0991-3190108,0991-319010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600 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上海公安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公安学院是上海唯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公安高等院校,也是公安部设立的全国公安师资、外警、科技信息化、网络警察、警察心理等培训基地、实验中心和全国公安微课程研发中心,全国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学院。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6月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历经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公安学校、上海公安专科学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17年6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公安高等教育事业掀开升级发展新篇章。建校70多年来,在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与支持指导下,学院全面推进上海公安教育事业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政法系统培养输送了3.7万余名毕业生,培训在职民警34万余人次,被誉为申城“警察的摇篮、警官的熔炉”。
当前,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学院在此新时代大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办学治校总纲领和人才培养总遵循,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上海公安“争创世界一流的平安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警务模式、塑造世界一流的警察形象”的目标和“忠诚铸魂、系统防控、厉行法治、固本强基”四项工程,秉持“托起公安工作明天”的办学使命和校训,瞄准建设特色性应用技术型公安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按照“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要求,坚持“科技 人力”,强化政治建警,依托智慧赋能,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内涵建设,完善轮训轮值,开展实战培训,推行双师制度,拓展服务辐射,着力建设与上海城市发展水平和上海公安工作现代化相匹配的一流公安本科高校,不断提升办学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服务支撑上海公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学院主要承担全日制本科教育、全日制第二专科教育、在职民警培训,以及受公安部委派为境内外警方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同时,开展公安理论与实践研究,担负警务实战任务,并创办公民警校加强社会服务。学院占地面积721亩,分为浦东、闵行、宝山三个校区。院内建有一批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学训练设施,院外在全市公安实战单位选建了17个智慧公安教学点和27个实训实习基地。
学院开设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治安管理(派出所勤务方向)、治安管理(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方向)、治安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方向)、治安管理(大数据应用方向)、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方向)、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方向)、交通管理、刑事执行(监所管理方向)、刑事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方向)、警务指挥与战术(特警方向)10个全日制第二专科专业(方向)。
学院拥有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共享课程,以及一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官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铜陵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铜陵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工科发展势头强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创办),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创办)和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创办),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坐落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铜陵市。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各类校舍面积489311.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0.05万册,电子图书26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60余种。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27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069人。
2008年,学校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并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行知联盟),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评价“为新建院校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2009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9月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为安徽省首家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2021年,学校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合作院校。2022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学校现有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个(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年,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会计学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3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8个,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一流教材19部等。14个专业在安徽省第一批次本科招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4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1人,省级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3人,翠湖领军人才5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名师26人,省级教坛新秀40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4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23人。近五年,教师获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6项。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企业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2022年,正式挂牌成立铜业学院。建有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育人基地1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省级产业学院与特色学院5个。建有智能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创新、财务共享、审计信息、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用友新道仿真企业虚拟商业社会(vbse)、ge fanuc运动控制、智能工业机器人、离散行业智能制造、罗克韦尔dcs集散控制、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增材制造等实验(训)室239个。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 2”合作办学。近年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3项,其中“多元浸润、学产协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铜陵学院‘八百工程’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成果。
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和铜产业发展需要,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和协同创新。建有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铜业发展智能决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高端铜基新材料关键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液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每年出版《皖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安徽萧县人)是我校杰出校友,1984 年至1986 年在我校(原铜陵财经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学习,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至凤阳县小岗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 年11月6日清晨,沈浩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在小岗村不幸辞世,年仅45 岁。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他深情讲述了沈浩同志的感人故事,号召大家向沈浩同志学习。学校秉承“明德、尚能、博学、日新”校训,打造以沈浩精神为特质的校园文化,建成了沈浩精神传承基地、“沈浩之家”学生党员发展服务中心和“沈浩精神传承网”,设立了沈浩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二级党委和5个党支部分别入选安徽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连续四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是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2021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3项,其中,国家级257项。近三年,学生斩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32项、省级210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3项、省金奖5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连续5年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17至2022年连续六届获安徽省财会技能创新大赛(本科组)一等奖第1名。学校连续举办安徽省大学生财会技能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安徽赛区竞赛等省级b类赛事。
多年来,学校招生分数线连续多年稳居安徽省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以上,荣获安徽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单位表彰激励。麦可思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8%以上。大学生征兵工作走在全省本科高校前列,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征兵工作绩效考评“优秀”等级。
砥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谱新篇。2022年12月,学校胜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商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武汉商学院溯源于1963年创办的武汉市服务学校,有着60年办学历史。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专科层次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职工财经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大学并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武汉商学院,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教学业务归口湖北省教育厅管理。
办学思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秉承“商道惟诚,知行致远”的校训,践行“明德笃学,求实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创新开放,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坚持“转型提升、内涵发展、商科特色、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主线,以现代服务业为面向,以商科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特色,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本条件:学校现有后官湖校区占地1004亩,墨水湖校区占地32亩,正在建设中的马影河新校区占地280亩。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69.5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
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工1104人,其中专任教师7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72人,占比38.64%;具有博士学位的172人,占比24.43%;具有硕士学位的421人,占比59.8%。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政府专项津贴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名师)5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
人才培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4050人,其中,本科生12754人,专科生1296人。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有40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业方向,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酒店管理、休闲体育、烹饪与营养教育)、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软件工程、休闲体育、烹饪与营养教育、体育经济与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物流管理、动画)、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4门、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挂牌成立了信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学校获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约2900项。202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目前正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本科招生分数线连年攀升,2023年录取新生3480人,新生报到率96.81%;2023届毕业生3575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87.10%,留鄂就业率68.98%,留汉就业率51.44%。
科学研究:学校是武汉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单位、武汉马术协会会长单位。现有武汉旅游研究院、武汉马产业研究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36个科研机构(平台)。获批运动马检测及应用转化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是学校首个省部级学科建设平台。建有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省委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14项。主动对接政府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项目30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130余项。主持制定(修订)《冷链物流中木制托盘使用标准》《武汉工业游旅游景区(景点)服务规范》《中国速度赛马赛事技术标准》等6项标准,牵头制订《中国马术和中国龙舟运动“十四五”发展规划》《武汉市马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国际合作:学校与71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和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有近600名学生。近六年,学校共资助服务179名教师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或研修项目,314名本科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共有108名境外师生来校交流。
社会影响: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和现代五项比赛、2019年现代五项亚洲锦标赛暨2020东京奥运会亚洲/大洋洲资格赛等国际赛事。连续15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第二医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第二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类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前身是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创办于2003年,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疆医科大学与克拉玛依市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共同建设厚博学院。2015年9月,厚博学院整体迁至克拉玛依市。2021年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厚博学院转设为新疆第二医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现有专业实验室共150间,其中科研实验室17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68.1万元、数量6628台(套)。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39万余册,订购电子期刊5100余种,学位论文217万余篇。
目前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13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500余人,每年面向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浙江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教职工355人,附属医院兼职教师592人。
学院现有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9项。在研项目78项,近三年发表论文62篇,获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3项。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3篇,1名教师获得市级骨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格,2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格。
学院先后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签约挂牌,签约临床教学实习基地52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0家、国家级住培基地14家、自治区级住培基地8家,基本覆盖南北疆所有地州,构建了“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推动形成了“以教学带动医疗、以医疗反哺教学、以科研提升实力”的良好发展格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管理,坐落在素有“塞外明珠·山水梨城”之称的新疆库尔勒市。学校坚持“特色、开放、包容、求实、创新”办学理念,紧贴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打造财经类、工科类、医学类“三大主干学科专业集群”,深化“优文科、扩工科、兴医科”建设,形成“工管结合、医管结合、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始建于2002年,建校20多年来,连续培养了18届本科毕业生,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838.28亩,建筑面积56.37万平方米,其中:东校区位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河路360号,占地面积1986.44亩,建筑面积20.92万平方米;西校区位于库尔勒市鸿雁新区北京路89号,占地面积851.84亩,建筑面积35.45万平方米。
学校宗旨: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新疆科技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定位,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努力培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
目前,全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4万人,教职工105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62名,副教授46名,讲师298名;91.54%专任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专业设置:
学校现已开设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审计、医疗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税收学、电子商务、法学、新闻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软件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精细化工、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养老服务管理等29个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精细化工、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养老服务管理为2024年国家教育部审批通过的新设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
招生专业:
本科: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审计、医疗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税收学、电子商务、法学、新闻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软件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精细化工、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养老服务管理。
学校成果改成“特色优势”:
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电子商务运营实践》《旅游线路设计与实践》《组织行为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基于课程整合的急性肺水肿虚拟仿真实验》等6个省级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现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所”“文化润疆研究中心”“功能纤维材料研究中心”“马兰精神教育与研究中心”等平台和中心,其中“新商科与产教融合研究中心”获批培育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智化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康养专业集群实验教学中心”获批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收费标准:
本科专业学费: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医疗保险、工程审计、养老服务管理等11个专业学费3200元/生·学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纺织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医学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精细化工、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12个专业学费3500元/生·学年;法学、新闻学等2个专业学费3100元/生·学年;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4个专业学费4000元/生·学年。
住宿费:6人间800元/生·学年。
注意事项:
招生对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按照国家计划内招生。
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次录取。
学习形式:全日制本科教育,学制四年。
学历待遇更改为“毕业证书颁发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警官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云南警官学院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50年4月,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市军管会公安部公安学校、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云南政治学院、云南省公安学校、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和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历史时期。2003年4月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2022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警务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办学层次、办学空间、办学格局的历史性变革。
学校主要承担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外警培训三大任务,积极构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警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格局。现设有圆山、荷山、豹山、龙山四个学区,建有国家反恐办反恐怖综合培训基地(云南基地)、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公安部科技信息化教育训练基地、公安部警务保障培训基地,国家商务部、公安部确定的外籍警察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培训基地、全国武术段位考试点、全国自卫防身术培训基地、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测评基地。先后被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昆明市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
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抓住深化新时代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机遇,持续引进高层次博士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优化教师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团队结构。现有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280人),博士学位82人。近年来,涌现出1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3名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1名全国公安优秀教育训练工作者、11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100多人成为省(部)级专家。立项建设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学校设有禁毒学、法学、治安学、侦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网络空间安全等本科专业。内设9个党政管理机构,禁毒学院、反恐怖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治安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研究生部等教学部门和6个专业学生管理机构。致力于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等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并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3个国家(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禁毒学、刑事科学技术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培育建设4个学术学位和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安全学被列入云南省“新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建有8门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学报和校报。
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导向,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设有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禁毒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有云南毒品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禁毒研究中心(省级智库)、云南禁毒教育基地、南亚东南亚执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及子课题2项。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位居全国公安院校前列。警用无人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迅速发展。参与《云南省禁毒条例》和《云南省反恐怖主义条例》地方性立法。
学校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教育训练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全国公安工作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推进在职民警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校以来,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迄今为止,已为全省各级政法公安部门及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培养输送各类专门人才8万余人。全省16个州(市)公安机关及所辖129个县级公安机关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学院毕业生或在学院接受过中短期培训。同时培养出明正彬、陈新民、龚志华、和贵华、杨丽胜、柯占军等一批杰出的英雄模范。
学校重视与周边国家,欧洲、美洲、非洲部分国家内政部、警察机构、警察教育机构交流合作,与泰国皇家警察尉官大学、柬埔寨警察学院、老挝人民警察学院、缅甸中央警察训练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推进合作共赢。接待马来西亚副总理、柬埔寨副首相、马来西亚国家肃毒署署长、斐济警察总监等政要。保持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警察机构、警察教育机构等建立的良好交流合作关系。招收培养警务硕士留学生。累计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70多个国家培训禁毒、边境管理和交通管理中高级执法警官3000多人。举办中国—东盟等周边国家警察院校长论坛。与澜湄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澜湄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公安队伍建设大局。师生在全国大中专志愿者“三下乡”暑期实践等活动中多次受到表彰。在参加99昆明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火炬昆明站传递、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世界龙舟锦标赛、cop15、南博会等国际盛会安全保卫及重要节点执勤工作中,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公安院校培训基地师生文艺大赛等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素质和精神面貌。脱贫攻坚定点帮扶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协调推进在职民警及外籍警察培训,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立足公安,服务社会;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面向世界。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大力弘扬“忠诚、责任、奉献”校训精神,努力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全国一流公安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是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置,统筹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资源,由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全国第一所药科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全国药监系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全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65年的宁波商校中药专业,198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浙江省医药学校,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浙江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在学校建校2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向学校发来贺信,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殷切期望。16年来,全体浙药人牢记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做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先行者、职业本科建设探路者、药学类人才培养引领者。
学校地处我国首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故乡宁波市,现有奉化、鄞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33亩,总建筑面积30.79万平方米。学校设有药学院、中药学院、药商学院、护理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围绕职业本科特质,科学设置产教融合与社会合作处、技术技能中心等内设机构。学校以实施职业本科教育为主,保留部分专科教育,谋划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41人,教职员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高级职称教师2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507人,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47名。75名教师获得省市药品gmp、gsp、医疗器械规范检查员资格,其中42人入选浙江省职业检查“双百尖兵”工程。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杰出教师。
学校聚焦医药产业和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坚定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定位,坚守医药行业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办学路径,秉承“厚德厚朴、励志远志”的校训精神,培养 “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懂智造、接国际”的高素质医药类技术技能人才,致力打造医药特色鲜明的一流职业本科院校。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路径及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大健康产业,坚持职教本色、医药特色、监管底色的专业建设特色,构建以药学类、健康护理类专业群为主体,医疗器械类、食品类、化妆品类专业协同发展的应用技术专业布局,打造以药学、中药学、护理学为核心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协同发展的应用型学科布局。经教育部批准,2022年获批药学、护理学等首批职业本科专业16个,药学、中药制药等专升本专业13个,首批职业本科招生总计划数3700人。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牵头成立浙江医药职业教育联盟,形成校企人才培养方案共商、教学团队共享、教材共编、实践基地共建、人才培养质量共评的互利共赢的产教共同体。聚焦解决医药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有首批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原料药与制剂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载体,助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行业特色院校“智库”作用,建有“浙江省药品监管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医药产业政策研究、基层药械化监管科学研究、药械化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医药产业人才支撑等方面的研究。与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院合作,共建“国家药品监管局高级研修院长三角教学基地”,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打造行业人才培训品牌。积极助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浙江省共四批101个食品安全县(市)的第三方考核评价工作,高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正药业、东方基因生物制品公司、海尔施药业等企业合作共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构建“政产学研转创”跨界合作平台;与山区26县中的仙居县医疗器械产业深度对接,建立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为仙居县医疗器械产业提升输送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服务。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始终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医药行业特色发展,力争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发挥创新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医药特色鲜明的一流职业本科院校,为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浙江”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警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铁道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专门培养铁路公安专业人才的公安高等院校,1950年创建于北京,1980年迁建郑州,2000年从原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更名为铁道警察学院。2017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院应新中国铁路安全保卫需要而创立,随新时代铁路事业发展而兴盛。铁路运输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民生幸福休戚相关,公安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院发展,部省领导多次亲临学院视察指导,对学院建设给予高度肯定。2020年1月,公安部部长王小洪等领导同志作出专门批示,为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规划了路径。
办学条件。现有农业路和龙湖两个校区,自有土地931.23亩,总建筑面积20.76万平方米,另有龙湖校区在建、待建面积16.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752台(件),设备总值9760.7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8.69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数据库3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4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6个,其中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
学科专业。设置10个教学系部,建有治安学、侦查学、公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铁路警务6个本科专业和治安学专业城轨安全与执法1个专业方向,覆盖法学、工学2个学科门类。侦查学二级学科获评河南省重点学科;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公安管理学、网络安全与执法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专业入选公安部重点培育专业建设点。现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4人,博士23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公安部铁路公安局特聘刑侦专家、刑技专家6人,入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安保专家库3人,局校共建驻校实战教官队伍61人。
校局合作。与公安部铁路公安局签订校局共建协议,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局校共建推进协同发展的意见》,建立了人才共育、培训共担、科研共创、文化共建的实战化育人共同体,实践教学基地保持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全覆盖。深化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以及上海、杭州、郑州等地方公安机关的合作,在拓宽人才培养面向、丰富实战育人资源、助力学院特色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教学科研成果。升本以来,学院教师主持研究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3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科研成果奖11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1919篇,获得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出版学术著作52部。学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展览。先后举办5届全国铁路安全与反恐论坛、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和4届公安院校特色建设论坛,“三大论坛”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人才培养。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84人。自1981年开展学历教育以来,为全国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输送毕业生45711人,升本以来培养本科毕业生5051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以一级英模雷宏、一级英模沈战东、“90后最美学警”李博亚为代表的英模校友群体,其中36人获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近万人次立功受奖。学院毕业生已成为全国铁路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学院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
服务社会。注重以社会服务检验育人成效,先后组织师生参加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北京峰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建党100周年北京安保等国内大型安保活动,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7次,获评公安部安保先进集体2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圆满完成外交部、公安部下达的境内外国际执法培训任务18期。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学院将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坚持固本强基、守正创新,以龙湖校区全面投入使用为契机,以深化学院综合改革和争创重点公安院校为抓手,传承发扬学院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持续巩固铁路警务传统办学优势,稳步推进交通运输警务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校局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深化学科专业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奋进中的铁道警察学院将为推动铁路公安事业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三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三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自觉肩负大学使命与历史重任。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三亚学院前瞻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岛”的壮阔发展前景,共享海南健康岛、安全岛的环境生态优势,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引领教育改革创新,数字赋能高质量育人持续向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出更多高层次智力成果、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而不懈努力。
三亚学院美丽校园生态安全、宜学宜居,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下设25个学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高性能超算中心、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国艺馆、国医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训练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拥有高科技图书馆3个,图书资源总量275余万册。
2022年,三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相关学位授权点通过教育部核查,成为海南首家民办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电子信息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已于2023年正式招生。2015年,学校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中国少有、海南唯一的全国就业工作、创新创业工作“双50强”高校单位。至今,学校已连续培养1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省内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及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输送人才。优秀毕业生连续2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三亚学院前瞻布局、快速响应,不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重点投入建设“金融产业数字化”“汽车产业数字化”“现代服务业”“城市治理”“康养产业”等领域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前瞻自贸港建设金融产业发展,与丹麦盛宝银行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先后被评为海南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应用创新联盟成员、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单位等;学校还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成果服务学生竞争力。此前,三亚学院发起成立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文化两大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加快培养海南重点产业各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紧密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链、教育链优势和平台资源,学校与吉利在新能源(甲醇)、“三电”、汽车制造、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所属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京东、传化、阿里巴巴等全球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启动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先后成立“吉利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传化供应链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等九个现代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实际需求与学校教学场景、人才供给有机衔接,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转化。2021年,海南省教育厅将支持三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
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需求,三亚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大师级”人才引进,目前已建立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学校投入亿元建立海南首个百万级超算中心,运算性能位列全国高校前五;与丹麦盛宝银行合作共建的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获批为海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还面向全球启动“亿元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博士“双百计划”、中层干部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海外游学计划等,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石。
近年来,依托院士工作站、超算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在海洋科技、南繁种业、环境生态、卫星遥感、健康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直接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发展所需。其中,“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科学可视化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已完成验收结项。“自贸港进出岛物流管控仿真系统”项目圆满完成并交付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使用。《多模式-多模型集合模拟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海南省为例》等多个项目获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南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应用》等获立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
目前,学校已连续六年成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第一的民办高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上实现首个突破,立项总数在包括全国所有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申报单位中跻身全国前10%。十四五期间,三亚学院将持续聚焦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研究领域,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科学研究高地。
学院快速响应数字社会教育教学模式迭代升级和更高质量学习需求,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增加数字课程教学模块、搭建基于数字化技术跨学科专业的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芯位教育等优质在线平台等方式,系统性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能型教师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2022年,学校与中央财经大学等共建金融科技专业虚拟教研室,以构建跨地域多层次的网络教学组织,实现多形态优质专业教研资源共享。
学校立足海南自贸港,突出办学的社会化、国际化,搭建多方协同平台。目前,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研究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法学会、海南省旅文厅等建立高层级协同体。学校成功牵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落笔峰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论坛,共同打造国际影响力学术交流品牌。
学校成立民办高校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任名誉主任;学校还成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乡村民宿研究中心等,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功能。2016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质量促进部”在三亚学院挂牌成立,并作为海南省唯一高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校作为全国唯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13所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改革案例一起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学校高等教育全球化协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迄今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交往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常春藤高校迈阿密大学、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学成功缔结姊妹校。2022年,三亚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创建的中马未来学院在中、马两地同时揭牌,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开设优质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等学位课程,共建国际教育平台,探索本-硕-博贯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7-2022年,学校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与东盟各国民办高校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rihed)、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大力支持,第四届论坛还通过了《联盟曼谷宣言》和《未来五年行动计划》,启动跨国多校园交流旗舰项目等。经教育部报备通过和海南省侨办批准,学校还分别设立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利条件。此外,欧盟伊拉斯谟斯项目大会、全球化洪堡学者论坛、全球型企业中国论坛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在校成功举办。
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三亚学院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蝉联综合类民办大学排名第一。2019年,三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民办高校、海南唯一高校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专题报道,引发强烈反响。2022年,三亚学院在央广网、国际在线教育、腾讯、搜狐、网易等中国影响力媒体机构年度教育盛典中赢得多项殊荣。其中,被央广网评为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年度创业就业明星院校”;在腾讯、网易年度教育盛典中,分别荣获“行业产教融合特色教育品牌”2022年度竞争力产教融合教育品牌荣誉称号。
学校的办学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了校长陆丹作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任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2020年10月与董事长李书福就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等领域合作进行会谈。
未来,三亚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情怀,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办学层次高起点高站位,集聚优质教育资源,释放办学活力,为成为中国现代民办大学的卓越代表和旗帜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哈军工”创办于抗美援朝期间,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丰碑。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入,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于2003年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发出“为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7年,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勉励学校“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于2009年为学校超级计算机系统题名“天河”。习主席对学校建设十分关心,2013年11月,专程视察学校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2017年7月,习主席亲自为学校授军旗、致训词:“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你们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国家和军队的高度重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2022年持续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学校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学科建设思想,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个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拥有61个本科学历教育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 档,8个学科进入a类,a 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 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242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系统配套的良好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优美,资源配置科学,后勤保障高效,启智尚武氛围浓厚。建有体育馆、恒温游泳馆、田径运动场、风雨操场和各类军事训练场馆等一批功能先进、体系完善的现代化训练场地设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300余间各类公共教室,智慧教室占比达到60%以上,设施设备先进,环境氛围舒适。学校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7600余个,馆藏图书340余万册,电子图书300余万种,数字图书资源513tb,完成了纸电融合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建设。学校信息网络终端布点2.5万余个,信息存储量超过17pb,主干网络速度达到万兆,拥有110个特色数据库,在信息化自主应用建设方面处于“双一流”高校前列。
学校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始终恪守“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为党育才、为国树人、为军铸将。以高质量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协调发展高标准任职教育和高效益军事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通晓战争的科技专家和掌握科技的军事专家;始终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以“对党绝对忠诚、科技基础厚实、创新思维敏锐、军事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为培养标准,发挥“指技融合、教研结合、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培养特色,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和高标准军事教育有机统一,实施精英教育;始终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实施全程导师制、小班式教学、国际化培养等培养机制,为学员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桃李满天,灿若星辰,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各类人才,其中7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据统计,学校共培养产生75位院士,1977年以来培养的本科生中产生了20位院士,在全国高校排名第7。
学校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坚持贡献主导、自主创新、集智攻关,以应用引导的基础研究、基础支撑的技术创新为特色,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面向尖端前沿、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拓”系列微纳卫星、高能激光、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我国“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励二等奖共76项。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工作,是我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每年选派优秀本科学员参加国际学术竞赛,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高水平会议。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定期邀请外军代表团来访。
学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战育人核心指向,打造铸魂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格局,促进学员全面发展。每年举办“强军风采 科大风采”系列文化活动,开办空天科技、机器人、电子科技苑、“银河之光”等各类大型科技文化节,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师大家进校园工程,鼓励学员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近3年获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100余人次;组织“强军杯”、“奋进杯”等军事比武竞赛,实施军事素质特长提升计划、体育特长提升计划,提供格斗、搏击、射击、定向越野、武术、潜水等多项课外辅导训练,激励血性虎气、锤炼钢铁意志,帮助学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全方位锻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