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昌吉学院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石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美丽的昌吉市,距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自1959年立校至今有65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5月被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994-233779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575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河北金融学院
学校介绍 河北金融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1.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精神,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贯彻“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办学理念,恪守“严谨规范、守正创新”的工作要求,以培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具有高尚品德、家国情怀、科学思维、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40余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纸质期刊852种,电子期刊1.9万种。金融博物馆是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馆藏资源5500余件,是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4.院系设置:学校设有金融与投资学院、会计学院、保险与财政学院、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等11个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育教学部、人文艺术教育教学部、体育教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5.学科专业: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培养项目、38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6.教学工作: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四驱动态自优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有金融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保险学教学团队、经济学教学团队7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近五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获批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成功组建以“绿色金融”“区域资本市场”“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系列特色班;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42个。 7.产教融合:学校扎根行业办学,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发起成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与大型银行、保险、证劵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150余项战略合作协议。适应学科专业向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积极抢占“新业态”下的财经人才培养高地,形成了“思政 专业 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率先与产业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学院,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拥抱未来、引领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瞄准金融科技发展应用前沿,成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举办区块链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与保定市发改委、工商银行共同研发了保定市区块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20年以来,学校联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工信部、京东集团、华为集团等单位编写了《区块链:从核心技术到金融应用》《区块链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等系列丛书,为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学校还参与了工信部、人社部区块链应用人才国家标准编制、河北省和保定市区块链三年行动规划编制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8.科研与服务:学校建有河北省社科类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新型培育智库”和6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经管类科研平台群。近三年,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十三五”“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与市县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驿站”7个。2015年以来,1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为政府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保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等7家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在服务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与雄县人民政府共建雄县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东湖云端、金融谷、匠人谷、科大讯飞、康迪、京雄直通车系列分基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环雄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专家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创新模拟推演工作营”“雄安新区房产政策创新工作营”;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承担“雄安新区房产投融资创新”项目研究;成立中挪绿色金融国际研究中心,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0%,“双师型”教师占比30%,三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7%。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名;学校努力拓展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资源和渠道,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西班牙、波兰、印度建有6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教师攻读海外博士项目。 10.招生就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共计15500余人。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区——保定市大学科技园”一条龙式创业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首批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多项殊荣。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高等级奖励905项。近年来,我校本科招生分数线稳居省内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品行端”“上手快”“技术硬”“基础牢”的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行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相契合的“三高一契合”特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 11.国际办学: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2个;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美国特莱恩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十几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签署了交换生、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接收留学学历生,构建起留学生输出与接收互动的交流合作格局。学校建立了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开展了3个教师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成立教育部备案的“爱尔兰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秘书处以及河北省中波教育发展联盟秘书处,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促进我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特别是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连年荣获“河北省国际教育与交流先进集体”。 12.社会声誉: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近万名校友担任金融行业中高级管理职务,110余位校友担任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主要领导职务,学校被业界誉为“金融人才摇篮”。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先进集体”“河北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16年以来连续6年获评“河北省文明校园”,学校领导班子考核连续6年、职能绩效目标考核连续5年为“优秀”等次。 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1331”发展方略,凝心聚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校介绍 齐齐哈尔医学院位于闻名世界的丹顶鹤故乡、风景秀丽的嫩江之畔。学院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走过78年的光辉历程。学院是全国文明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是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是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医学教育管理中心。 校本部占地面积6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9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现有研究生、普教生、留学生、成教生等各类在校生17256人。现有教师及医护人员等6057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1296人。学院本部专任教师中副高职以上人员459,占专任教师总量的60.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678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89.1%。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24人,省级龙江名医、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69人。 学院设有20个教学及教辅机构,设有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精神医学、护理学、药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育科学a类研究团队、省高校虚拟教研室4个。学院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护理学专业认证、药学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医学技术、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应用心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市级领军人才梯队等35个;设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齐齐哈尔医学科学院、卫生检验中心等科研机构。主办《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均为国内公开发行。 学院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直属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另有29所教学医院、108个实习基地,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4280张,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需要。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学术型医院建设,深入实施医教协同,全面促进附属医疗机构医教研一体化发展。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已获批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认证医院、国家级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认证单位、全国第一批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第六批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 学院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十余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医疗机构建立友好关系, 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并获批招收培养“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生”资质。 近年来,学院秉承“大学至善、大医精诚、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齐医精神,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各项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在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全院师生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为加快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而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学校介绍 滇西有嘉木,人文荟萃纵千古; 学府聚英才,学子砥砺骋四海。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和成长,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发展和壮大,是一所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国门大学。学院地处气候宜人、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的云南省临沧市。临沧毗邻缅甸,横跨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临沧森林覆盖率超过70%,空气优良率100%,年平均气温18.8℃,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滇红茶”的故乡,也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及“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临沧作为中国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被命名“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恒春之都”。 云岭苍苍,日月遥望,沧江扬帆千里奔流; 旗山巍巍,春秋相逢,汀河开卷一路欢歌。 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顺宁府立初级师范学堂,1978年开办临沧师专班,首开滇西南高等教育先河,历经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为云南省最年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总用地面积72.49万m2,校舍总建筑面积32万m2,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43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624.13万元,有纸质图书111.51万册,电子图书550.39万册,电子期刊7067.29万册,学位论文697.60万册,拥有中国知网、人大资料、超星图书等13个数据库,有百度文库、红色讲堂等可使用的数据库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52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311个。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航空与轨道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设14个二级党组织、51个党支部。本科专业33个。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生源遍及云南、山东、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现有教职员工9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77人,高级职称199人,博士、硕士404人,“双师型”教师145人。聘请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张建国研究员等一批文化名家和资深教授到校执教;引进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银龄计划”教授和柔性人才82名到校服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成为全省同类院校的示范。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省突”专家、“省贴”专家、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共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次,受聘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兼职博(硕)导28人次。学校先后获“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十佳创业园”“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或称号,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1个。 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不断彰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扎根临沧、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成为红土高原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性”即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四群”即着力打造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新农科四大专业集群;“五工程”即实施“个十百千万”五大工程,把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作为学校奋斗目标。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培育和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获批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获云南省一流专业(b类)建设备案3个,在2022年云南省第五轮专业综合评价中,达国内平均水平(c类)专业15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和新媒体艺术专业是云南省唯一布点专业,“四大专业集群”建设成效日显。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开展科技下乡、乡村教师培训等活动,强化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中远集团、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香港成龙国际集团、超星集团、甲骨文、达内集团、大疆、云南机场集团、临沧工业园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8项;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19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9项;与达内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获批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2020年获评全国仅5家之一的“人工智能专业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获建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红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 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达7万余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升,升本以来为地方输送了五届本科毕业生10780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平均为74.48%,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平均为85.25%,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97.83%。近三学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励713项。学校先后获评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科学研究异军突起。升本以来,学校共立项科研项目4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244项,校级科研项目72项。获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智库、云南省曾亮专家工作站、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建设澜沧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1个,设有中缅通道与环印度洋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6篇(其中sci、ei、cscd、cssci、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论文70篇),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等学术著作49余部,获国家专利127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2项。 拓展交流渠道,对外合作成效明显。在教育部的直接关心下,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南大学自2019年起对口支援我校,两校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支援和帮扶。目前共有64名青年教师赴对口帮扶等高校脱产攻读博士学位,28名教师被选聘为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导和硕导,53名优秀学生被选派赴西南大学插班学习。与临沧市人民政府签订市校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云县、双江县、沧源县人民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校地、校政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充分整合国际友好团体组织优势资源,与韩国、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交换学习。2002年、2012年学校分别获批“云南省重点建设的华文教育基地”和“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设立临沧市人民政府“友好城市奖学金”,先后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473人(其中缅甸侨生338名);多次承办云南省侨办“缅甸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参与1595人次;举办“临沧市缅语骨干培训班”“缅甸华文教师培训班”“缅北华文学校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班”等,培训671人,有效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以师生为本,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图书存量稳步增加,完成学生宿舍修缮提升工作,推行食堂安全卫生“6t”管理;完成教育卫生“补短板”一期项目,体育馆、综合训练馆、艺术教学实训楼、学生食堂等单体项目及附属设施投入使用;建成总建筑面积为29980m2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楼,获批2000万美元以色列贷款,拟建人工智能实验实训中心、航空服务实训室等专业发展所需实验实训室;完成国家二类田径场运动场的改造,持续完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校园,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临沧作为“天下茶尊,世界佤乡、恒春之都”的文化名片。 擘画新蓝图,推动新发展。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不忘立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工业学院
学校介绍 黑龙江工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1984年建校的鸡西大学,1988年鸡西市经委职工大学、鸡西广播电视大学并入;1999年鸡西市师范学校并入。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202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开启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新征程。   扎根边疆,沃土涵养。学校坐落在中俄边境城市——鸡西。鸡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区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鸡西自然风光秀美,亚洲最大淡水界湖——兴凯湖浩瀚如海,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漫江碧透;历史文化悠久,是满族先祖肃慎人的发祥地、百年煤炭开采历史集结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人民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扎根在这片富饶、神奇、美丽的沃土,学校砥砺求索,创业创新,开疆扩土,不断壮大,现有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环境清新幽雅、花木繁盛,四季披绿、景色万千;建筑群中西合璧、庄重典雅,是全国文化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成为师生幸福家园。   敢为人先,晋位创优。学校坚守扎根龙江东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黑工院精神,励精图治、至善日新,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设施齐备,实验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1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7个。固定资产总值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00万册,各类电子图书190.6万册。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经验被人社部推广。是全国首批、全省首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全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正在积极创建全省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就业创业示范校、心理健康示范校,影响力逐步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工学领航,桃李芬芳。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285人;现有10个学院,开设28个本科专业(工学14个,文学4个,教育学2个、艺术学2个、管理学3个,法学2个,经济学1个),采矿工程和财务管理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教职工67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39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由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和百名教授领衔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2021年获评2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学校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理念,践行“修德修能、成人成事”校训精神,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教育理念,紧密对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坚持新发展思路,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校企联合共建了省级石墨现代产业学院和无人机学院、庆溢商学院等产业学院,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能就业、敢创业、可创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荣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设在校内的“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创业园、创新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近年来,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工商银行杯”金融创意大赛全国直通就业奖励、“四煤城”高校各类大赛捷报频传、师生200余项“双创”成果,助力鸡西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地方,融合发展。坚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转、厂矿企业转、田间地头转、老百姓的炕头转”的特色办学之路,与域内多个企业和研发机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万余人次。建有等离子体生物质材料研发与检测、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2个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矿山破碎机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牵头制定了《220kv及以下交流输电线路电容补偿融冰技术规范》《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打印机碳粉的方法》2项省级标准。“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各级各类奖项400余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ei会议、cssci、cpci、cscd等收录100余篇;出版专编著教材等140余部;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600余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填补空白,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优秀分站称号。放电等离子体石墨提纯协同创新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获省专项资金400万元。与龙煤集团等40余家域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举办了两届“服务龙江煤企转型发展”高端论坛,大巷软岩治理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石墨新材料、生物质秸秆液化、智慧农业等领域10余项校企合作成果实现转化。成立了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正在建设的石墨现代产业园区,将成为引企入校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文化传承,润心铸魂。校园文化异彩纷呈、特色彰显。肃慎文化、东安根据地、边疆文化研究团队连年承担省级重点课题,《东安根据地研究》《东安根据地回忆录》《鸡西——中国石墨之都》等8部学术著作,被国家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永久馆藏。北大荒版画、铝箔画非遗传承、满族剪纸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北大荒版画研究团队应邀参加摩洛哥文化交流、葡萄牙全球版画展和第九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第六个获批的中共党史专业凝练了“新中国工业史”特色研究方向,《新中国鸡西工业史》填补区域党史文化研究空白。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开放办学,国际视野。坚持国际化特色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着力对接向北向东合作新引擎,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重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人才交流层次,拓宽学术交流领域,与俄罗斯、韩国等高校开展“3 1 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开展本科生赴俄体验游学、语言课程游学、专业实践游学和学习交流,积极开展云端交流、线上合作,成果丰硕。   内涵强校,矢志一流。进入新时代,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六个龙江”建设,坚守“立足鸡西、服务煤城、助推工业强省建设”的发展定位和服务面向,矢志践行“1146”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抓改革、创特色、提质量、促融合“十二字”工作方针,着力实施立德树人、教学提质、精品塑造、特色培育、科研创新、产教融合、头雁引领、改革赋能、民生保障、党建强基“十大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新疆理工学院是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前身为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于2015年自乌鲁木齐市迁至阿克苏市办学。2019年,经教育部评估批准,转设为新疆理工学院。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源头,丝绸古道要冲,古四大文明在此交流汇集,形成了享誉世界的龟兹、刀郎文化。学校占地面积2848.42亩,一次规划、多期建设,已建成41.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9亿元。校园环境优美,校在林中、湖在校中、人在园中,桃李芬芳,书香雅致。 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15000余名,教职工1000余名。拥有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交叉融通、协调发展的3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若干个。学校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立足阿克苏,扎根南疆,面向全疆,放眼全国,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育人特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多项佳绩。学校无机纳米纤维材料与应用技术团队,在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12345 8”的发展思路,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绘就了美好蓝图。新征程上,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作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警察学院
学校介绍 学院创建于1960年,1978年建立中专,1985年5月建立大专,1992年被公安部评为a等学校,1995年开始独立试办本科专业,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辽宁警察学院。 学院坐落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260号,依山傍海、景色秀美。校园占地88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8.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697万元,图书馆藏书67.4万册。现有教职工445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授4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3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209人,“双师型教师”156人,有省部级教学名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等优秀人才34人。 学院现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监狱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视听技术等9个本科专业和民航空中安全保卫1个高职专科专业。 2008年7月“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2011年建成公安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2015年“公安部训练科技应用研发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2016年“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训练基地”在我院揭牌,2018年建成全省公安系统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2012年成功承办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并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在2016年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个人单项一等奖,学生获团体一等奖。建校以来,累计为全省公安、司法、安全等系统培养输送优秀警务人才3万余名。 近年来,学院在本科办学的新起点上,坚持服从服务辽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宗旨,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实战引领、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局合作和实战化教学训练,连续开展了创新行动年、创新发展年、创新成果年、创新质量年活动,努力把学院打造成辽宁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基地、公安警务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公安民警训练的主阵地,正全力向全国一流公安本科院校建设目标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太原学院
学校介绍 太原学院前身为2002年12月由原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合并而成的新太原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太原学院。学院于201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成为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山西省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 学院地处三晋文脉聚集地——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三晋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学院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由汾东校区、滨河校区、府东校区三个校区组成,汾东校区位于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都市圈以及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核心,信息畅达、交通便利。 学院占地面积165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18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 164.66 万册,电子图书 126.27 万册。学院面向全国 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504人。 红色基因,铸就太院特色文化 太原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山西官立师范学堂”、1910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和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几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才的摇篮”“革命的熔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王世英和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等曾在此就读,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启蒙,走上了革命道路。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经过长期文化积淀与升华,学院孕育了“博学、弘毅、力行、至善”的校训,形成了“端品、励学、实干、担当”的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 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72人,占37.2%;具有博士、 硕士学位655人,占89.5%;“双师双能型”教师270人,占36.9%。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 5名,已初步建成专家名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校企协同培养的多元化师资队伍。近三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6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116项。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3项,教育部新农科项目1项。 以工为主,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崇德尚能,博知力行”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经、农、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与自动化系、机电与车辆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文化与旅游系、财经系、管理系、教育系、数学系、外语系、音乐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15个教学系(院、部),2个教学中心(公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7个。 学院现有实验实训室175个、实验实训楼2栋,实验实训场所使用面积2.54万平方米。学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职业资格考试等活动。2021年学院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46项,共获得209个奖项,省级以上奖励602人次,国家级奖励72人次。2022年1-5月,学院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共计申请202项,立项1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20项,省级项目立项47项。 立足地方,推进产学研融合 学院立足太原,面向山西,辐射全国,紧紧围绕“新技术、新经济、新管理”,重点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转型发展。学院坚持多元结合、产教融合道路,先后与 155 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育人基地,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并注重科研发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学院获批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山西省工信厅省级平台“山西省健康大数据ai联合实验室”、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大数据智能诊疗产业学院提质增效计划建设项目”、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试点建设培育单位。学院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形成对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应用技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面向未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太原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城校共生”发展模式,扎根并州大地,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和“锦绣太原城”等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投身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介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1984年成立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属高校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2013年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单位。 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9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47.42万册,其中数字资源及其它载体资源146余万册,纸质图书文献101.42万册。建有14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46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门省级一流课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等4个。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01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42人,占专任教师48%,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7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50人。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海南等23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2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0余部,授权专利122项。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42项。 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根陇原大地办大学,服务国家发展新战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坚定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服务区域发展的科创中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平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统计,我校毕业学生有4万多名工作在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岗位和基础教育领域,这些毕业生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已成为甘肃乃至周边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学校介绍 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追溯学院历史,学院前身为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经教育部同意,学院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2月18日学院正式揭牌,开启了跨越发展新征程。 学院坐落在黄河入海口、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868亩,校舍建筑面积28.58万平方,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03万余册,电子期刊96万余种。建有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有机化工材料合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稀土催化创新创业共同体3个省级平台;山东省高校碳中和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特色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黄河流域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发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慧油田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上级科研平台7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建有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学院2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223个;法学专业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化学工程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入选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入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机械表面工程与摩擦学、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干细胞工程与生物材料、能源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应用等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0个以及3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博士13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0200余人。 学院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大数据与基础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医药与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3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5门。 “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56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图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260余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件;实施转化56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78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专著9部。 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116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10余项。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80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39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104项。在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届本科毕业生23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6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共64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62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学校连续五年作为教育部布点监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前列,2023年有10%的毕业生入职中国五百强、山东省五百强等大型国有企业,获评全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单位。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唐山学院
学校介绍 唐山学院地处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京东宝地”之美誉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6年建校,前身为建立在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内的唐山市工业夜大学。1985年,西南交通大学智力支援唐山成立了唐山分校。1996年,与西南交通大学开始联办本科专业,先后培养了8届毕业生,西南交大专家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唐山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唐山市职工大学三校实质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唐山学院。2014年12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2015年1月,经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唐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实质性并入唐山学院。在省委省政府、 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秉承“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校训,发扬“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优良传统,根植唐山,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坚定不移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地联合的创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唐山市加 快建设“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学校现有大学西道(东院、南院、北院)、华岩北路、龙泽路三个校区,占地1049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设有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14个党政管理机构和图书馆、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等7个教辅机构。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藏书图书159万册,纸质期刊1357种,电子图书218万册,电子期刊16万册。开设52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设置与唐山市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信息智能等8个“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高度契合。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9000余人,成教学生近9000人。 1049亩-学校占地 19个-教学单位 3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 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52个-本科专业 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9人,其中专任教师994人,博士研究生占比1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4%,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44%,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河北省先进工作者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4人,河北省师德标兵4人,河北省模范教师3人,河北省、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10人,市管拔尖人才、优秀专家和自然科学领军人物4人,唐山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人,唐山市“十佳教师”5人等。 学校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全面对接唐山市“4 4 n”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巩固传统工科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学科专业新的生长点。新增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基础与应用、设计与制造、艺术与技术相互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工程制图 、会计学、市政工程、中级财务会计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5个教学团队获批“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李雅丽、周红星、赵志伟、马丽亚获批“河北省教学名师”。“智能装备数字化设计教师团队”入选“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3个学科确立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土木工程、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4个专业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市场营销、英语等12个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级财务会计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河北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推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开设了“茅以升班”,探索建立工学互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新途径。近年来,本科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当前,学校致力于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互支撑的办学格局,形成本硕一体化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校地紧密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建有40个科技创新团队,有283名科技特派员、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和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现有3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创新团队和9个市企业诊所。唐山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努力打造引领支撑唐山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高端智库。依托唐山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与唐山市18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全面开展校企校地深度对接,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与百余家企业签订技术研发服务合同。学校建立唐山市石墨烯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范围涵盖化工、环保、建材、能源等诸多领域,为京津冀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石墨烯产品的研发、石墨烯成品的检测及其它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共享服务。平台已为陕西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高压电瓷有限公司、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省内外高校和企业提供z6尊龙平台的服务支持。主办《唐山学院学报》,开设“唐山经济社会文化”“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等栏目,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与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物资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7家教育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为教师访学进修、交换生学习等提供机会。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切实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的建设,发挥其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重要职能,深化两级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着力点,注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育人水平。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六严”党建工程,大力开展“党建工作三服务”活动,开展创建“四强四好”党建示范点和争做“育人先锋”共产党员行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创a,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被确定为“唐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2019年荣获“唐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李保国志愿服务队获评“李保国志愿服务队省级先锋队”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唐山市市直教育系统“四强四好”基层党组织。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唐画院”声名远扬,师生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1992年至今,先后13次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21年获得“唐山市2018-2020年度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