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贵州省第一所升本的地方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854-873701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558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新疆工程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工程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美丽的乌鲁木齐。学校因煤而建,因工而兴。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第二预备学校163名官兵转业到新疆,组建了乌鲁木齐煤矿学校。1985年更名为新疆煤炭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新疆工程学院,同年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60多年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培植了“知行统一,追求卓越”的校训。学校党委以建设新疆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提出了“强党建、保稳定、迎评估、促转型、谋发展、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和抢抓“五大机遇”,破解“五个难题”,提升“五个竞争力”,树立“五种精神”,做好“五个服务”,实现三个“五年目标”的发展战略,加快了学校的转型发展。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929.60亩,校舍面积43.6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8.35万册,电子图书33.7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4个。建有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60个校内实验室。
学校目前有14个二级学院,一个教学部,拥有34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经、管、艺四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1099人,专任教师69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90人,占专任教师的85.01%;副高及以上教师225人,占专任教师的32.42%;“双师型”教师168人,占专任教师的24.2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特聘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1人,涉及8个学科的“天山学者”“天山英才”30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能手6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176人,其中本科生13585人,占学生总数的83.98%。建校以来,学校致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90%以上在新疆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疆本科院校中位居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学生获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4项,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奖项共计35项。近四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534项。其中,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协会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1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
63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新疆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主力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国之所需、业之所趋,“工科革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工科”的时代已经到来。展望未来,新疆工程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总目标,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建设新疆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牡丹江医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学校历史溯源于1946年始建的牡丹江专区医院和1956年始建的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58年创建牡丹江医学院,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
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专家组给予了优秀评价。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获得了6年有效期,居地方医学院校领先水平。2016年在国家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2020年被选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
学校长期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为农村培养乡土型医师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占地面积7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亿元。
学校本科招生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677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是省级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四个专业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二级学科29个。基层实用型临床医学列为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全省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等6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常见感染病》《灿烂的口腔》《机能学》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7门。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82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8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912人。专任教师751人,正高级职称237人,副高级职称24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6.2%,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59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我校教师获得首届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康复相关专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16项。
学校现有肿瘤疾病防治、脑卒中防治等4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省内唯一的省科技厅、牡丹江市政府、牡丹江医学院共建医药研发平台。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双聘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科研项目11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立项8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980篇,在cell research、cancer cel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多篇论著;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116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2.37万册,电子图书75.49万种,数据库15个,拥有性能先进的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有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实践教学基地100家。附属红旗医院是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床位1600张。
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弘扬“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的牡医精神,坚持“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医学、药学等专业毕业生7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才源,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简称“广西科师”)为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1 x”证书试点院校,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1971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2012年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升格为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学校由“区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经过长期积淀,凝练形成了“启智育人、博识敦行”校训,“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荣校”办学理念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学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科师人奋发进取的“科师精神”。
校园占地面积101.43万平方米,其中来宾主校区61.01万平方米,柳州校区40.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33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人,各类留学生68人;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85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31个,涵盖教育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近年来,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桂中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地方电力、制糖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教师教育类”“电气工程与电子技术类”“食品与生化工程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机械与汽车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六大特色专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学、工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前教育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英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课程与教学论、运筹学与控制论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4个,有物联网工程、小学教育等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2个,“制糖工程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获批为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项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产业学院”获批为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现有实验实训室使用面积54218.91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26个。近年来,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1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立项113项。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学校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科研育人方面取得一批优秀成果。目前,学校建有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应用技术转移中心、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研究基地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建有“无机材料”“甘蔗与制糖工业”等科研团队20多个;获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433项,其中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9项。获自治区级科研成果奖6项。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2455篇,其中,被国际sci/ei检索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71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12部;学校获得专利(含软著)50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同时,学校为支持广西甘蔗制糖业的战略发展,成立了“现代蔗糖业发展研究所”。《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社科期刊。学校构建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集体、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凝练形成了“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
当前,学校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围绕“突出‘四得’,做实‘五基本’,实现‘六满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未来一定时期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张家口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张家口学院坐落于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素有“塞外山城”美誉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学校秉承“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的校训,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现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
2013年4月,在原张家口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改制升本为张家口学院,实行省市(张家口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体制。2017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1月,正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明湖和平门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7.38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83个,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25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纸质藏书140.4万册,电子图书340.3万种,建有文津阁《四库全书》珍本库和奥运文献、张家口历史文化、中小学教材等特色馆藏。
现有教职工809人,其中专任教师59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3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77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获得张家口市拔尖人才、“名家名师”、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等荣誉54人。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2个,形成了教师教育、护理医技、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三大专业集群。学校主要面向河北省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42人,其中本科生12630人。国际教育与对外合作工作有序进行,2020年9月取得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分别与韩国全州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菲律宾圣三一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等签订了多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芬兰卡萨凯里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代表团进行了冬奥志愿者培训、冰雪人才培养、国际冰雪学院筹建等方面的交流。并尝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实习项目、师生短期研学项目、国际交换生项目等,孵化更广阔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新局面。
自2013年以来,学校秉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张家口市主导产业和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冬奥会筹办打造冰雪特色,建立了19个校级科研平台、7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普基地和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获得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2项,其中论文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7项,著作类二等奖2项。经过十年的努力,我校立项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47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103篇,出版教材、著作176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9项;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及我校教师开展学术讲座共计400余场。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有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近三年,已有省级教改项目49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及专业比赛中获得各级奖励194项。2022年获批河北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建立了首个(eecn)创新创业虚拟联合教研室,连续三年在“互联网 ”大赛中获奖牌11枚,其中国家级1枚、省级10枚。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8.79%。
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坚持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的道路,聚焦后奥运经济发展、“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朝着建设独具特色的区域知名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衡水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衡水学院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一所省市共建、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完整的办学历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秉承弘扬“守正出新”的校训精神,正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学脉悠长,百年育人。前身为1923年创建的直隶省立第六师范,历经省立冀县师范、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衡水学院。百年来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师范到多科、多科到应用、外延到内涵的跨越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列为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确立为河北省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环境优雅,文明校园。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479亩。新建的滨湖校区是一座生态和谐、开放融合、绿色智慧的大学园区,已经部分投用。固定资产总值8.7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7.3万册、纸质期刊721种、电子图书333.7万册、电子期刊17910种、中外文献数据库1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462人,成人函授生3625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师资雄厚,特色立校。现有教职工1432名,其中专任教师975名。高级职称教师513名,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89人,具有硕导、博导资格3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25人。获评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社科专家、及省市级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142人次。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大力推动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色立校之路。
学科完整,多元发展。设有14个二级院(系),4个公共教学部,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有64个本科专业,构建起5大专业集群,涵盖文、理、工、法、农、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建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2门省级课程建设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士学位评估通过率100%。形成了以文理基础学科为支撑,以应用学科为重点,以交叉学科及学科群为补充专业群,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应用转型,服务社会。实施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与139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建有3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9个专家服务团队,全方位服务地域研究、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规划编制、地方立法、园林设计、节会赛事、志愿服务、智慧城市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0个,打造创新人才资源高地,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内引外联,国际合作。坚持质量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国际化合作办学。先后与韩、美、日、意、泰及马来西亚等国28所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大力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合作交流。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美国中央密苏里大学,合作创办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等,填补河北省相关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空白,实现了国际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利用,有效提升办学水平。
科研强校,产教融合。学校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单位。建有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湿地生态保护、城乡社会治理、自然资源科普等13个省级学术科研平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9个校级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在特色产业发展、地方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119项,市厅级科研课题727项,发表学术论文2018篇。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办大学,服务社会谋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成果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宣传报道。学生在各种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屡创佳绩,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首批“冰雪惠民计划”支持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以及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劳动教育试点单位、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民族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民族学院是国家布局在康巴地区(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唯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和泸定县(一校、两地、三区)。始建于1985年设立的“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汉文校名;1986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学校题写了藏文校名。从一开始,四川民族学院就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承载着康巴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希望。
四川民族学院依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坐落在蜀山之王贡嘎山下,西靠世界情歌故里康定,东望高耸入云的二郎山,毗邻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泸定,北接旖旎动人的丹巴美人谷和人间仙境甲居藏寨,共和国最美景观大道318线从校园旁边迤逦而过,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从这里不舍昼夜奔流入海。闻莺起舞,枕涛入眠,白云诗意,书海蓝天。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是省级“园林式校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这里不仅孕育了传唱千古、名扬四海的“宇宙歌曲”《康定情歌》,还创造了被称为“东方伊利亚特”的《岭•格萨尔史诗》。
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立足康巴地区,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始终秉承“团结、奋进、重道、精业”的校训精神,始终保持“边远不边缘”“落后不落伍”“缺氧不缺志”和“稳中能求进”的奋斗精神,砥砺前行。已为社会输送人才60000人,藏汉双语人才6000人,其中3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500人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为各民族人民服务。民院学子已成为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学校已成为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
40年栉风沐雨,40年披肝沥胆,40年薪火相传。四川民族学院从建校之初满目荒凉的半截河坝发展到已开展普通本科教育15年的今天,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33个本科专业和民族预科教育。在校学生15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000人。2023年7月以来,泸定校区已入住3000名师生员工。建有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门省级一流课程,建有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涉藏地区特色科普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2个州级特色研究中心及科普基地,形成了研究民族地区的优势与特色。
过去的40年是历久弥新的40年,是峥嵘铿锵的40年,是育人铸魂的40年!40年艰难创业造就了四川民族学院今天的一切,这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是我们为之奋勇拼搏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提振信心扬帆新时代”的坚实底气。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的民院人不懈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扎根康巴高原、坚守初心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
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涉藏地区,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城乡融合发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教育甘孜、数字甘孜、生态甘孜”要求,锚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以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保山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保山学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永昌师范学堂”,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保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学校通过审核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两所“国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高校之一,2015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改革学校”之一,2017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六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之一,2017年学校经国务院侨办批准为云南省两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获评云南省文明校园,2021年学校进入云南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高校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名单,2021年学校获批云南省硕士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2022年获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秉承“厚德、励学、敬业、笃行”的校训,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40多年的拼搏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合格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和边疆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努力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十四五” 建设时期,学校将按照“一个目标三步走、五张名片八行动、四方多校国际化”的办学思路,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2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祖国西南边陲最好国门大学、高黎贡山脚下最美高等学府、校地融合发展最优示范院校。
基本情况:目前,学校有建筑面积261267.3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8244.22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6748.0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513.42万元;馆藏纸质资源111.2万册,电子图书85.43万册,电子期刊2495.81种。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史、理、工、农、法、管理、教育、艺术9个学科门类,招收来自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全日制在校生12073人。现有教职工697人,其中专任教师648人(含外返聘),博士99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85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45%。
教学建设: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现有省级应用本科转型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云南省综合专业评价c级专业24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岭教学名师” 3人,“云岭学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3个,“兴保人才奖” 1人。担任外校博士、硕士生导师30多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众创空间)3个。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基地176个。近年来,共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2项。现有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29个,1个国家级、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
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现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地共建研究中心14个,校级科研平台6个。学校与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合作共建“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保山分院”,加盟“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理事单位。200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艺术基金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61项,地厅级项目318项,横向项目45项,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科研平台建设项目18项,总经费达3820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07部,主编教材48部,发表学术论文4474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438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2年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对外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大“国门大学”建设力度,树立“大华文教育”理念,注重校校、校企、校政及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云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与韩国明知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以及印度、孟加拉、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地区多所大学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国际学术和区域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开展了“中缅文化周”“滇台高校学术文化交流周”等品牌活动。与缅甸珠宝总商家协会在缅甸密支那建立“中缅珠宝人才培训基地”,为缅方培养宝玉石专业人才,为缅甸北部地区培养华文教育师资600余人次,承办和协办“中华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多期,接待营员数百人。
培养质量: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连获省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集体奖、基层就业先进集体奖,已连续10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本科生升学比例逐年升高,85%的学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根据第三方调研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96%。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先后获批“云科保山珠宝产业众创空间”(国家级备案)、“云科保山学院文创科技众创空间”“三秋树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及众创空间。
社会声誉: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先后荣获“云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普通高校资助工作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学习杨善洲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获得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2018年获云南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16年获保山市“文明单位”,201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50所“全国创新创业宣传总结高校”评选;2018年获“云南省文明校园”称号,2021年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查,并成为云南省推荐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单位。学校党委坚持“政治为先、创新优先、实干当先、业绩争先、纪律在先”的“五先”导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五环同心、协同育人”的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目前学校有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1个基层党组织获选不同称号的省级示范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特色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与保山市委市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挂牌成立“永子围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高黎贡山研究院、中小学教师发展学院、两山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特色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和汇聚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定位:
(一)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综合院校。
(二)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
(三)服务面向定位:扎根保山,立足云南,服务边疆。
(四)学科专业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特色为导向,巩固提升文、理、教育、艺术学科,积极发展工、管、法、农学科,形成需求驱动、动态优化的学科专业布局。
(五)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发展目标定位:到202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司法部直属唯一全日制普通高等警察院校,肩负着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机关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任,被誉为我国“司法警官的摇篮”。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毗邻雄安新区,始建于1956年,原名公安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1983年划归司法部管理,1985年成立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更名为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1999年开始申办普通高校,2002年正式建成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最高学府和刑事司法领军院校,学校建成了司法行政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和高级警官培训基地、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创新基地,为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培训服务、理论服务。
长期以来,学校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办学职能,提高办学水平,2012年8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试点单位,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2年11月中央编委批复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加挂国家律师学院牌子,承担律师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等职能。2014年11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15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16人,专任教师3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资格93人,副高级职称资格1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为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学校设有监狱学学院、法学院、矫正教育系、信息管理系、警察管理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研部、警察体育教研部、研究生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罪犯改造理论研究中心、戒毒与康复研究中心、社区矫正研究中心等13个研究机构。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建有全国唯一的监狱戒毒文献信息中心、律师文献信息中心,拥有现代矫正技术司法部重点实验室和戒毒康复技术实验室、司法信息安全实验室等16个现代化实验室,在全国司法行政机关遴选建立了30多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学校以监狱学为优势,构建了法学、管理学、工学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监狱学已建成司法部重点学科,矫正教育学被批准为司法部重点建设学科,刑法学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目前开设监狱学、法学、侦查学(狱内侦查方向)、行政管理(警察管理方向)、司法警察学、禁毒学(戒毒方向)、数据警务技术等15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监狱学、行政管理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监狱学、侦查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狱内侦查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罪犯教育学”“法理学”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校坚持政治建校、警校姓党,实行严格警务化管理,形成了“坚持政治育人,强化职业素养,注重实践能力,发挥行业优势”的鲜明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之路。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不断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规范便捷机制,绝大多数毕业生被录用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公务员,毕业生遍布全国近700所监狱、360多个戒毒所,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和广泛好评。
学校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积极承担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高级警官、业务骨干和高端律师培训任务,年均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为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学校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围绕监管改造、戒毒康复、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领域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应用性理论研究,先后申请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70多项,出版专著350多部,为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乌克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同类院校和矫正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澳门科技大学、香港惩教署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与美国马里兰大学、俄罗斯刑罚执行局、瑞士刑罚执行局联合举办“中美刑事司法新发展”“中俄刑罚执行现实与未来”“中瑞监狱管理”等大型国际研讨会,经常性选派专家学者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进修访学,广泛宣传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和罪犯矫正经验,不断扩大学校国际影响。
当前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行业引领的中央司法警官大学,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赣东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赣东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抚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的江西抚州,前身为2002年创建的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其综合实力排名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百强。2021年1月25日赣东学院转设成立,办学规模暂定为10000人。
学校现有羊城路、东临新区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健全。羊城校区总用地面积645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6800平方米,东临新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28亩,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330000平方米。学校目前拥有液压传动实训装置、数控实验教学系统、plc实验装置、拉伸试验机、光切法显微镜等教学科研设备100余台套,仪器设备价值5859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0.32万册,电子图书108.5万册。
当前,学校共设有5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文、法、教、艺八大学科门类,招收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700人,现有教职工364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280人。教师高、中级职称占比40%,博士、硕士学历占比95%以上。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测绘工程),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教改课题1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项,省级科研项目52项。2023年学校学子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共获国家级奖励120余项、省部级奖励300余项,并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银奖1项、铜奖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打造区域人才、科技、文化高地,先后与北京大学共建“临川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与江西联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抚州电信共建“赣东数字经济研究院”,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赣东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对接江西“1269”和抚州“2416”行动计划,赋能“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品牌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区域一流、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院校。
赣东学院本科专业一览
应用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器、遥感科学与技术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
人文学院:法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体育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坐落在“中共创建第一城”——山西省阳泉市,前身是建于1984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学院是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院校,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培育院校,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62人。校园占地面积78.42万平方米(1176.26亩),建筑面积32.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9.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27.86万元。设有矿业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与竞训部、继续教育部、工程训练中心、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等16个教学业务部门。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突出协同融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03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44人、高级职称教师16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三晋英才”7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5名,山西省教学名师7名。
学院坚持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接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突出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的核心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以质量监控为保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开设本科专业34个,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育人协同中心1个。
学院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聚焦“六新”突破,坚持产教融合培师、产学结合育人、校企合作保障,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创”五元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华阳集团、晋能集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65个。与华阳集团共建校内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与晋能集团华鑫电气公司共建校内教学实习工厂;与北京中关村智酷公司共建山工智泉双创学院;与华阳集团等13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电信等12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135个,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联合实验室1个,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升本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1项,省级项目271项,其中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绿色发展基金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595篇,sci、ei收录77篇;授权专利316项;出版著作108部,教材69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院秉承“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训,以“太行精神”培根铸魂,以“工匠精神”启智润心,形成了“涅石传承、匠心筑梦”的办学特色。坚持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坚持obe教育理念,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位于全省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项目负责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国老区妇女创新创业标兵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
学院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高等学校“文明标兵单位”,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山西省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阳泉市“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2022年以来,学院获评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山西省首批省级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山西省省级众创空间,机器人科普基地,中国煤炭学会认定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
面向未来,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加快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开发区学院路1号
电话:0353-566112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