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和地方优师专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8-6677214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428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黑龙江工程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黑龙江工程学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黑龙江省交通厅所属的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冶金部所属的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更名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被列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百所示范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黑龙江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校园内,工程文化韵味浓厚,建设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楼、逸夫图书馆、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工程文化博物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设施,具有泛在的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学校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测绘工程》《交通科技与经济》等刊物公开发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1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40余人。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现有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设计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动力、光学、计算机3个国防特色学科,寒区绿色低碳交通技术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专业入选国家/省“双万计划”一流建设专业,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学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与行业企业共建了龙建学院、龙建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智慧建筑学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交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中兴通讯ict学院、信息与智能控制学院、新道用友创新创业学院9个行业学院。学校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龙建路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黑龙江省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学校建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中心、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训室、bim中心、vbse综合实训室、are虚拟仿真实训室、商用车联网大数据监控管理中心、大数据物联网与gis集成技术实验室、徕卡现代测绘技术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产教融合基地。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0余个。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共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企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中心3个。学校建有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芬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与台湾中原大学结成姊妹学校;与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芬兰卡雷利亚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学校立足龙江,面向行业,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工程师的摇篮”美誉,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并连续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十佳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始终秉承“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工程学院“以国家需要为第一使命、以龙江需求为第一责任、以人民满意为第一目标”的新时代目标追求,引领学校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阳师范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2020年成为河南省17所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之一。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1380亩,建筑面积62.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21万册。设有20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7个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1个、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19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29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417人。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团队4个、高校创新团队12个。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高校创新人才2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9人、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一流本科课程1门、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9个、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8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学校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班主任培养学院,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成立彰德书院,推动构建“书院制”人才培养新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业学院、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建设6个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改革,实现校—校、校—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获批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多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10余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声誉。
学校坚持特色名校。学校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甲骨文研究,打造跨专业、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学术团队——甲骨文信息处理团队,成立甲骨文研究院,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甲骨文考释研究中,“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甲骨文信息处理”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甲骨文汉字文化研究体验传播中心”获批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甲骨文信息处理与活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写入省部会商,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7项,2016年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甲骨文研究重大委托项目9个子课题中的3个子课题,自主研发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库,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和全国社科规划办资助期刊,出版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被誉为甲骨文学习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殷墟文化大典》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学校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获批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2012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现已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479人,获批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7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积极推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承担河南省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和“国培”“省培”计划,与地方政府、高校共建豫北片区“三市四校”省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获批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学骨干。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先进机器人、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甲骨文化智能产业)、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感知数据智能处理)、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氟药物精准合成)、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11个理工类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汉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河南省天主教中国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甲骨文艺术)、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等10个人文社科类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外拨科研经费8937万元。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首次实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突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2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38部,获批国家专利97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54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750篇。
学校坚持文化育校。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章程统领学校改革发展,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用红旗渠精神锻造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汉字文化体验馆、殷商历史文化馆。推进校园升级改造工程,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大力推进校园绿化工程,环境育人作用明显增强。弘扬以“进德修业、博学笃行”校训和“自强不息”校风、“至爱求真”教风、“知行合一”学风,培育出榜样安师、红旗渠精神我来讲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社会反响强烈的特色品牌活动。
学校坚持开放活校。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解决汉语海外传播的瓶颈问题“教师、教材、教法、传播体系”为核心任务,着力打造汉语海外传播人才培养的高地、汉字文化研究的高地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示范引领的高地,先后选派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560人次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派出人数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学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专科教育项目,开展中外交流生合作项目、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与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互联网 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跨境电商先进技术示范中心”;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学院,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十大高校、河南高等教育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品牌高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模范教工之家红旗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高校西部计划项目考核优秀等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全国高校最具成长性官方微博、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新媒体建设贡献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等次、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安阳师范学院,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朝着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奋斗目标大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唐山师范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京津接壤,东与秦皇岛毗邻,是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校园、唐山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素有“冀东教师摇篮”之美誉。
学校分为大学道校区、学院路校区和建设路校区,占地79.3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7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2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48.5万册,电子资源折合508万册,购买有各类数据库45个,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990种。学校还有各类实验场所264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工学10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91人、硕士学位以上92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4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8人。
学校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在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近三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现建有“河北省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基础创新团队。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评剧”、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sci、ei、cssci、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
学校努力打造公费师范生品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和优化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平台,学生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均实现大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15%。荣获“创青春”国赛金奖,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学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学校与国外数十所海外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友好交流,获批isec项目,与美、英、匈、新西兰等三十九所海外名校实现学分互认。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勤思笃学,修身律己”的传统,形成了“知行合一,大爱及人”的校风,“良师益友,承绪出新”的教风,“沉下心思,放开眼界”的学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唐山、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坚持“21122”总体工作思路:扭住坚持从严治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两个重点,攻坚突破申硕一个难点,打造产教城融合发展一个亮点,推进科研水平提升和就业质量提高两项任务,提供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高水平内部服务质量两项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奉献精神,具备岗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省示范高校,建设地方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皖西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市。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淠河碧水环抱其中,被誉为“最美岛上大学”。校园占地1765亩,总建筑面积52.8万平方米。学校现设15个二级学院,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专业8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10个专业纳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00余人,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1040人,副高以上职称34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近1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0余人。获批青年岐黄学者、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34人次,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等各类团队11个。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了全国“样板支部”3个,全省“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7个以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党建“双创”工作在全省高校中稳居“第一方阵”。学校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校、全省“三全育人”试点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等称号,1个家庭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40多人次分别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教师”“最美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最美教师”“高校最美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获批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安徽省工人先锋号2个。《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新闻联播》等报道了学校强党建、促发展、育人才的经验做法。
学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特等奖2项。建有省级创业学院、双创实践教学中心、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等高水平实践实验教育平台35个。其中,“星火创咖”为国家众创空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30项,在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中排名第244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2名。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第364名。
学校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药学”学科为安徽省一流学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学科为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培育学科。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520余项。现有科研创新平台56个,其中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皖西学院研究基地、数据智能与大别山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试验站、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林下作物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23个为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3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芬兰、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获批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部级引才引智长期项目1项和对台交流项目10个,引进国(境)外专家26人次,在校外国留学生15名。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厚德 尚能 博学 创新”的校训,弘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全面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奋勇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鲁师范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和“一四四五一”总体发展方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历下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4.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1.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0万余册,设有23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教师860余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00余人,教授、副教授330余人。学校全面强化专业建设,着力打造以新师范教育为主体、新工科新文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结构布局,设有45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18个师范类专业,6个“四新”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在省内高校居于前列。
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专家10人。获批(评)省级高校青年创新发展计划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干事创业好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8个。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0项,出版学术著作118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9篇,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教改项目24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7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37项;建成网络在线课程170门,其中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63门,省联盟平台72门。获得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总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四。学校建有厅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9个,其中山东省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功构建世界领先的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联合培育高蛋白玉米新品种(系)6个。
学校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是教育部“双名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基地、“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精品项目基地,是齐鲁名师名校长、山东省中小学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的全省唯一承办单位;建有齐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近年来累计培养名师、名校长1100余人,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600余万人次。教育志愿服务团队获得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山东省“齐鲁最美教师特别贡献奖”。
学校强化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深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工程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一、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于2007年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直属院校;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4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二、发展概况
学校办学基础扎实。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03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学校育人质量突出。现有24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开设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省级规划教材12门、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获批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6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1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7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与周口市人民政府、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高成长性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行业学院12个、企业冠名班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引,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严管厚爱、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五项工程”“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行动”等为代表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以明月湖、怀若谷、名人雕塑园、轩辕文化园、明德励志园、黑白工业史发展园等“一湖一谷四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校园环境“绿、亮、畅、洁、美”,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发展愿景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建好示范校、创办硕士点、努力建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以高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条件为发展总目标,高质量完成“示范校”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坚持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打造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集群,不断增强服务河南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现代应用型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等显著提升,若干办学核心指标位居省内应用型高校前列,一些指标位居国内应用型高校前列,到2035年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远景目标。
当前,全校上下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自强不息、博学精艺”的校训和“严谨、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按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创办硕士学位点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两项任务,健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体系,秉持管党治党、科学治校、教授治学、改革创新四项理念,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产教融合、文化引领、服务优质七大战略”的“12347”发展思路,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奋的工作,全面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开放度较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懈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商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8和2022年连续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占地总面积114.43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74.6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342人,硕士研究生2597人,博士研究生211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34人,正高级职称280人(其中教授248人)、副高级职称534人(其中副教授43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92人、559人;研究生导师58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5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省(部)级优秀专家1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41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
学校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3个国内一流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1个数字经济培育(急需空白)学科;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集群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精品(一流)课程6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材9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
学校现拥有抗肿瘤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抗肿瘤药物天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标准样品定值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拥有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中小企业研究中心1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省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培训基地1个、技术创新中心1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71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食品机械——601型饺子机;利用小球藻解决了替代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效果显著。1960年,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同年,“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对我校的这一教学经验进行了报道。1981年,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1988年研制出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1996年,建成了高校第一所金融货币博物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1999年,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0年后,学校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100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0余件,授权18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出版著作300余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对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荷兰、美国、日本、挪威、英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学校是中外财经教育联盟成员、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地、五国十三校“东北亚论坛”发起单位。学校多次举办“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冰雪体育经济论坛”、“中俄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白俄罗斯学术论坛”、中国—乌克兰科技学术和创新论坛等中外交流活动。学校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项目合作院校,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委托院校,已培训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10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校教师2000余名。近十年来,学校已培养了来自俄罗斯、法国、韩国、荷兰、日本等5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3000余名,向俄罗斯、法国、韩国、美国、挪威、日本、英国等国家派出数千名中国留学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学校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北满特别区师范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大学、哈尔滨市教育学院、哈尔滨市成人教育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成立哈尔滨学院。合校升本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哈尔滨市财经学校先后并入。经过89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突出理工科、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优势明显,经、法、教、文、理、工、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城市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单位、黑龙江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支持单位、黑龙江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和哈尔滨市博士后创业创新实践基地,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践行“崇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秉承“学高身正、严谨至善”的教风,着力培养符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设有12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面向龙江、哈尔滨产业需求打造8个专业集群,应用型专业占比达到90%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192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99人,专任教师72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1人,占比达50.9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18人,占比达84.89%(其中博士占比25.69%);“双师双能型”占比达到55.1%。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市专业领军人才梯队15个。学校获批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人才单项)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课程30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1项。小学教育、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信创智慧政务产业技术研究院、时尚创意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获批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020年,哈尔滨市复旦路小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学院实验小学校”。2021年,学校获批省旅游文化时尚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2022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得五项铜奖,获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排名位于全省本科高校第8位。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3%。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学校聚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作用,不断加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建设。现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类项目1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220余项,14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年度科研经费突破5500余万元。获批“黑龙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投入提升”奖励奖金198万元,位列全省第五位。智能感知与智能软件重点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成立黑龙江湿地培训中心、哈尔滨湿地研究院,与哈尔滨地铁集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研编“固废制砂”系列地方标准项目,为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时任省长王文涛批示予以肯定。服务龙江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挖掘龙江文化、冰雪文化内涵,研创冰花瓷、冰雪陶等艺术产品。2022年,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斌教授中国画作品《镜泊湖之冬》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李茉函副教授作品《衍生》荣登第四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王斌教授、杨眉副教授两幅作品分别荣获首届“黑龙江文艺大奖”。《三大动力 国之重器》主题壁画亮相哈尔滨地铁3号线进乡街站,龙江四大精神文创展览馆获批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市民讲堂”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市民学习中心荣获黑龙江省老年大学示范校称号。 学校与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合作开展语言实习实践项目,与意大利卡坦扎罗美术学院签订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俄语人才。依托哈深对俄文化艺术博览会,拓展中俄高校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积极开展中俄、中韩、中德、中意联合办学项目,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作出新的贡献。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2022年,学校召开第二次党代会,高标准谋划发展蓝图。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动思想解放、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文法学院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党支部获批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饶师范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上饶师专,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59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9.38万平方米,在校生数16269人。教职工1307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98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261人,博士301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师德模范1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江西省高校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2人,江西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金牌教师5人,兼职博导3人,兼职硕导75人。
学校获批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国家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批体育教育、物理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和书法学等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70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设有15个二级学院,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1个。有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有朱子学研究所、方志敏精神与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书法教育研究所、南方油茶科学研究所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9个学术工作室。《朱子学研究》入选cssci集刊。有省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科研平台17个(含共建),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基地(中心)8个、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与南京大学共建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此外,参与其他单位联合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较为完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各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截止2022年12月,有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18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总值2.1亿元。近5年来,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31项,出版专著80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42篇,获得专利授权245项,3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10余所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办学。
学校文化积淀深厚,践行“政治建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廉洁办校”办学治校理念,形成鲜明的师范性、地域性、多科性办学特色。确定了以成功申硕、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中期目标,以创建全省一流高等师范教育和上饶师范大学为中远期目标,全面开启高质量大跨越发展新征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贵州理工学院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重工厚理、强管兴文、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探索和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团队-项目-成果”一体化建设发展体系。2014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框架下,2017年,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省贵阳市贵安国家级新区,位于大学城博士路,办学面积1336亩,规划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学校现设置19个学院和1个大学科技孵化园,有39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等2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882人,其中正高职称99人,副高职称285人,博士学位教师231人。省管专家(ⅰ类、ⅱ类)、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3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金师”10余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700余人,包括来自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4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分别与中航贵飞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排名进入全国300强。
学校建有国家级健康智造众创空间和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获批共建教育部“喀斯特地区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熔盐电化反应实验基地。建有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等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有航空轻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果酒酿造工程技术、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等3个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隐伏矿床勘测等3个团队是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有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共2个省级人才基地,拥有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互联网 ”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氟硅材料工程等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共建贵州磷石膏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贵阳市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校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9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800余篇,其中,近三年esi前1%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10论文、sci一区二区论文达150余篇。主持研制国际iso标准2项,主持和参与研制起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27项。
面向未来,贵州理工学院将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培养具有鲜红政治底色、扎实工学基础、较好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卓越红色工程师,奋力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