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074.jpg)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学院肇始于1992年,迄今有31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自2013年由省级重点职业中专校升格为普通高职以来,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突出的教育、科技优势,遵循高职院校办学规律,走出了一条独具川电机特色的事业发展道路。
学院是全国...
![](/uploads/image/_img/domain.a22df44.png)
![](/uploads/image/_img/tel.afaa642.png)
招生电话:0816-2821838,0816-282121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uploads/image/_img/isfive.ac16c95.png)
专科(高职)
![](/uploads/image/_img/location.278adac.png)
2331名
人气值
![](/uploads/image/_img/code.ef260c5.png)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757.jpg)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办于2006年12月,2007年正式招生,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核准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7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铁道与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建有铝研究院、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等应用研究院和汽车与机电实验实训中心等7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材料类、机械类、建筑类3个专业教学工厂, 建有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9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总册数108.76万册。有建设工程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39个招生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师900多人。近3年来,学校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种竞赛,先后获奖160多项,其中荣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2项,第二届国际艺术设计作品展金银铜奖各1项、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取得专利、咨询报告等科技服务地方特色成果100多项。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高校和百色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自治区“森林校园”、自治区“美丽校园先锋先行”、最具专业特色高职学院、创平果教育品牌突出贡献单位、先进单位等70多项荣誉。
目前,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在百色市、平果市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按照本科学校设置条件,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624.jpg)
重庆中医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中医药学院前身为1951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创办的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曾先后更名为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重庆市中医学校。2001年重庆市中医学校整体并入重庆医科大学,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办学基础,充分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组建重庆中医药学院,于2023年6月30日揭牌成立,9月2日正式开学。
学院选址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坐落于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蒲国宝路61号,依山临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686.47亩。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约1.4亿元、纸质藏书51万册,直属附属医院7家,拟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23家,中药类实践教学基地50个。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7个。与重庆医科大学共建共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拥有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3个、国家级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1个、国家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中药资源学)1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1个,校级实验平台5个,为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学院现有教师400余人,研究生学历人员占8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40%以上,其中有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4人,重庆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2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现已设置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11个本科专业。2023年学院首届招生1200人,规划到2026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达6000人,到203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研究生)达10000人。
“十四五”及未来时期,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要求,坚守“明德济世、精术泽人”的校训精神,秉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探索“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产业富校”的发展道路,遵循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为学生配置“医学导师、科研导师、成长导师”之“三类导师”,坚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医药、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研医产协同、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中医药高等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915.jpg)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面向全国统一招生,文理兼收,学制三年,专科层次,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现有5个系20个专业,涵盖九个专业大类,所设专业均面向海西经济区建设,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学院具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并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还有一批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以及优秀中青年教师在院任教。
学院位于福州市区美丽榕城闽江之滨的洪山桥西头,毗鄰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十分便捷,环境优越,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新装修的学生公寓,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洗衣机、热水等设备,光伏设施在校园内随处可见。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院正在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创办校办企业、校研发机构实训基地等。高端实训,设备齐全,并由教授、讲师和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言传身带,与北京、福州、厦门行业协会百家企业推挽。毕业生供不应求,行业高端人才高薪高就,虚席以待。
地址: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60号
电话:0591-87985787 83749255
电话:18649774186 13645050070 15659438726
qq:491881675 1255473517
qq新生接待群:827553467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047.jpg)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在校师生一万七千余人,现有占地面积1600余亩(含新校区),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学校坐落在省会长沙“四区两园”核心地带(即国家级长沙经济开发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由贸易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湖南印刷工业园、黄花国际空港工业园),毗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火车南站,与三一重工、比亚迪汽车、蓝思科技、中国铁建等4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上千家大中小型企业相邻相依,是集高端制造、国际研发、金融、商务、会展、文化艺术、旅游的综合体,周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为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院环境优美、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师资力量雄厚、实训基地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就业前景广阔,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校设有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工程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医卫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包装与艺术学院、航空与城轨管理学院、商学院、五年制大专部(含中职部)、公共教学课部等8院2部,开设40余个专业。拥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数控模具与电子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实训基地、护理实训基地、建筑实训基地、印刷包装实训基地、航空服务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等42个校内实训场所,并拥有105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国际标准跑道运动场、篮球场、驾校、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学生电梯公寓、超市、食堂、商业街等完善的教学、运动、生活基础设施。教学楼、宿舍等场地全部安装空调,室内冬暖夏凉。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足长沙,面向全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高级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其他相关事业单位及国家公务员人才。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苏州、宁波等各地与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特别是为长株谭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30多年的办学历程,近65000名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上岗适应快、发展后劲足”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长沙经开区最美职院、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连续八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279.jpg)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来的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青海省司法警察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由省公安厅主管,主要承担全省公安及政法人才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任务,为副厅级建制,内设行政部门7个,教学教辅部门10个。目前,学院占地面积9.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70万元。在册教职工242人,其中,党员20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讲师41名;硕士学位研究生70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小岛奖金获得者15人,省级骨干教师22人;院级骨干教师33人;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辅助人17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第一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第二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审核当中)。另外,外聘兼职教官113名。现有25个教学班级,1384名在校生,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62%。在职民警培训年平均3500人次以上。2004年、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招生面向青海及云南、四川、陕西、山东等9个省,2016年,公安专业计划招生245人,参加面试考生1129人,总体录取率为100%;治安管理专业单考单招95名,办学规模逐步扩展。
学院设置有公安专业1个高水平专业群,13个专业,涵盖公安与司法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及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其中,公安类专业包含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特警、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等专业6个;非公安类专业包含法律文秘、法律事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等专业5个;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公安政法行业人才需求和新型技术应用需要,新增设了应急救援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2个。立项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建成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实训基地2个。获批公安部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
建院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公安、政法队伍建设的需要,立足青海面向藏区,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办学方针,秉承“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科技强校”四大战略,打造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品牌,促进内涵建设,教育训练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2016年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9名教师分别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荣获团体三等奖。藏文字母扑克牌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学院在抓好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努力为公安政法机关服务,先后建设了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西宁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5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10月、2015年5月、2015年7月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学基地及国家民委汉藏双语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相继在学院挂牌,学院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164.jpg)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省州共建共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拉怀村266号,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2年、2005年,成立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州委州政府投入8亿元为学校建成占地近1000亩的新校区。2016年9月,学校顺利搬入新校区办学。为了升本,2017年11月,学校顺利争取到了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扶贫“补短板”项目2.839亿元并完成项目建设验收。2021年12月,学校获得了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实习实验实训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1.011149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8月竣工验收。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扎根边疆办教育,历经60余年积淀,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学科为龙头,师范专业为重点,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学校。目前,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总面积30万余平方米,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图书103.94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447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64人(其中正高级34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36.69%;拥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289人(其中博士10人,博士在读7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64.65%;有“双师型”专任教师237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53.0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队伍,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级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获全国绿色学校园丁奖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三等奖)4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3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3人(项)、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专项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星火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人,云岭技能大师1人,德宏州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
目前,学校三年制共招收41个专业42个专业方向,其中师范类招生11个专业、12个专业方向,非师范类招生30个专业。面向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招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3个,其中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111个;有学生“双创”平台2400余平方米。有直属附属中学和直属附属小学各1所,非直属附属幼儿园1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12人,其中五年制中职349人(不含盈江职中联合办学人数)。留学生培养方面,现有留学生44人。
近年来,学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办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着力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学校现有共建中国咖啡工程中心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德宏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体育研究基地各一个。近6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项,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项,获教育部、国家民委社科规划项目立项各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项,厅级项目84项。拥有云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项,德宏州科技创新团队2项。近5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3篇,其中收录于sci(ssci)10篇、ei 18篇、cssci 11篇、cscd18篇、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教材34部,出版专著50本。获相关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82项(其中国家民委2项、省政府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9个;制定地方标准1项。
201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特色评估。先后获得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先后荣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德宏全面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3次申报升本。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各项办学条件均已全部达到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升本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均已成熟。2017年,经过云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进校考察评估,学校升本通过云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审议,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致函报教育部。2019年9月,教育部同意将德宏师专升本纳入云南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2021年7月,学校再次通过云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评估,学校办学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肯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和省高评委专家组的考察意见,学校升本被列入云南省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迎接教育部专家组现场实地考察的全部准备工作。
60多年来,几代德宏师专人立足边疆,艰苦创业,先后培养了41000多名毕业生,为德宏州乃至云南省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全州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308.jpg)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前身是创办于1917年的直隶第五师范,2004年合并组建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7年改建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于“京西第一府”古城宣化,占地410亩,运动场地6万平米,环境优美,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6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35人,教授3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79人,双师素质教师357人。现有在籍学生14938人。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航空高铁学院、新能源学院、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8个教学单位,10个党政群管理机构、6个教辅专职机构。开设35个招生专业,覆盖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与材料、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教育体育、医药护理等十个大类。
学院是河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
学前教育专业是传统优势专业,开设于1978年。目前该专业在校生3500多名,毕业生遍及京津冀各大幼儿园,就业率100%。新能源专业是新兴骨干专业,承担了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培计划两项大赛的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是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基地,该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吸纳企业资金1.3亿元。
近两年,学生在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在河北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1个金奖、3个银奖、5个铜奖。教师团队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教师个人分获河北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的奋斗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到202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环境美好的河北省优质高职院校,为全市、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739.jpg)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素有“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城”、“东北小延安”之称的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国家智慧城市——佳木斯市,学院南毗水源山公园、北邻火车站,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办学历史悠久 学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松江省呼兰农林技术专门学校、松江省佳木斯农林高级职业学校、松江省农业技术学校、东北农学院合江分院、合江地区“五·七”中等专业学校、合江地区“五·七”大学、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等时期,2001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内首批由中专学校晋升为高职学院,步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行列,现为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院。
办学条件优越 学院校区占地面积660亩,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1亿元,专业实验室138个,校内实训基地13个、校外实训基地300多个、多媒体教室51个。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水平较高,校园内无线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428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4人,副教授94人,“双师型”教师103人,博士10人,硕士153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8人,省级名师4人,省级教学新秀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奖个人4人、集体3个,省高校师德标兵6人,第六批佳木斯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3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美国新泽西大学赵庆十教授等一大批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专业门类齐全 学院设有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军事体育教学部等1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理、工、农、经、建等学科门类的38个热门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精品课11门,分析检测中心1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个。目前在校学生5653人。
办学形式多样 形成了“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带薪顶岗、出国留学”为鲜明特色的办学模式。国内订单培养与青岛海尔集团、北汽福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集团、深圳博伦特光电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订单培养。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环首都经济圈的30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以保证毕业生高层次、高薪酬就业。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85%以上。对外国际合作与日本拓殖大学、苫小牧驹泽大学、新泻国际综合学院、仓敷艺术科学大学、千叶科学大学、罔山理科大学、东日本国际大学和俄罗斯远东国立人文社会科学院、联邦纳霍德卡商业技术学院、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国立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现有近500名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办学成果丰硕 近几年学院先后被授予“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首批“省级骨干高职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花园式学校”、“省级高校文明校园标兵”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209.jpg)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砥砺奋进,锐意创新,70多年来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先后培养了各类人才6万余名,他们中有以中科院院士印象初、原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鎏为代表的社会精英,更多的成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和自主创业的典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地处被誉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突出。校园坐落于南通市主城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商业繁华、配套完善。校园总面积600余亩,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600余人。
学校设有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素质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机构。学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现代农业、健康环保、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园林市政、现代商务等六大专业集群。设有专业3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 x证书制度试点29个。建有实验实训室140多个,其中国家实训基地2个、“星创天地”1个,产教融合基地、工程中心、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个。主持建设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0多门。
秉承“厚德·匠心”校训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未来的大国工匠。学校牵头成立了江苏环保产业职教联盟、南通园艺产业校企合作示范理事会、南通市跨境电商职业教学联盟、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南通市营养学会等。与南通都市农业公园、中洋集团、三菱电梯、海尔智能科技公司等2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校企共建“智慧园林产业学院”“海尔智能化学院”“电商学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生技能扎实,屡屡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四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学校稳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8%,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33%。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1 个、省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1 个,省产业教授1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4人。微生物课程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富民强农服务团队、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分别获得第九届、第十二届“感动南通·教育群体”荣誉称号。
学校深入开展多学科多专业应用研究,成功搭建多个政行企校合作、产学研用融合的科技服务平台。学校与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政校战略合作,牵头成立“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南通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和乡村振兴专项课题研究。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服务平台7,科研成果获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奖一等奖、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市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市级以上科技奖项。面向社会开展农技人员、村会计、新型职业农民、企业环保总监、污水处理工等各类培训,年均培训各类人员约40000人次。以“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平台为依托,在如皋、海安等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学校被表彰为“全省普通高校教科研先进集体”“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荣获“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
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日本、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师生国际交流平台。先后招收老挝、泰国、印尼、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13个国家的留学生400余人,目前在校留学生100余人,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园艺技术”专业2022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 2”分段培养、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3 3”分段培养,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连续多次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不断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支点创业中心、如皋创e园、电商学院、南通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四位一体的双创服务平台。学生创业项目获全省三创大赛冠军等奖项。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学校以实施“立德立心立行”教育工程为抓手,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大国工匠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瑞龙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文化、农耕文化、爱心文化等校园文化品牌润物无声。以“悦纳与超越”为理论核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育人品牌。“一院一品一典型”品牌建设使学生素质培养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生动局面。学生团队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优秀实践团队奖”等奖项,并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曹通、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凯健、国家科技部“科技列车”特派员宋庆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学校自1987年开始被连续命名为“南通市文明单位”,1997年开始连续多次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获“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078.jpg)
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雪峰峡谷,草原湿地,气候宜人。
学院基础设施配套完整,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文化交流中心、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一应俱全;室内、室外运动场设施完善。学院目前在册学生7416人,教职工366人,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强、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较强技术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建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百柱文化长廊等“四史”教育基地,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了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文化润疆职责使命,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2012年8月27日,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研究,批准学院建立党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暨学院党委。截至目前,学院共有师生党员103名,党支部7个,实现了基层组织全覆盖。2015年12月,自治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学院为事业单位,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12月,学院能源机械系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近年来,学院分别获得自治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工委授予的“教育先锋号”、乌鲁木齐献血“先进单位”、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乌鲁木齐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设有能源与机械系、经济与管理系、现代服务系、电子信息系、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基础教研部等“四系两部”,开办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机电设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云计算与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市场营销、会计信息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24个专业。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逐步建立与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证书获取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110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达到2554.8万元,建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个。建成钳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车床、铣床、数控)、电机拖动实训室、液压传动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实训室、会计实训等实验实训室,涉及机械、热能动力、电力和会计信息等4个专业群。学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学院人才、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建立国家级鉴定站1个,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新疆区376考试站1个,可鉴定工种14个,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70%。自2005年办学以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积极探索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模式,与中兴通讯、七星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申报5g基站维护与检修“1 x”试点项目。其中中兴通讯旗下教育子公司与学院合作办学,依托来自中兴通讯的核心研发管理人才和产业技术资源优势,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一流实训室,并提供产业教学服务。校企双方合作共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两个专业,采用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信息通信产业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在国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面对新疆生源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期需求,学院立足产教融合、区教互促、优化条件、凸显特色的理念,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在国家级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立项“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甘泉堡校区(产教实训基地)项目”,并获得划拨教育用地580亩。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着力打造与产业紧密衔接、互通互融的高质量教学实训基地,并力争成为全疆工科类专业职业教育机构实训实习共享基地。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可通过引企入校,吸引优势企业与学院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产教聚集优势,既解决本校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又可为其他院校师生提供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先后组织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个项目,其中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竞赛,获得“三等奖 ”;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项目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组织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杯”导游服务赛项竞赛,获得“优秀组织奖”;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等三个项目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自治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区块链创新应用大赛新疆区级竞赛,获得“二等奖”;组织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汽车流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赛项,获得新疆赛区“一等奖”;组织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财务机器人技能赛项,获得“二等奖”;组织参加“福思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获得“三等奖”;组织参加第十八届“新道数智人才杯”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新疆省赛,获得“三等奖”,组织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财会职业能力赛项,获得“三等奖”;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精英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智能楼宇及空调职业技能竞赛(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智慧园区安全))等赛项,获得“优秀奖”。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力提升了学生的技能素质,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院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党和国家、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强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将学院建成面向西部、立足新疆、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