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陕西省教育厅和商洛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美誉的“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商洛市。前身是有百...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400-860-0112,0914-299838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93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学校始建于1996年,于200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置为“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位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核心区、郑东新区三区叠加之处,坐落在贾鲁河的南岸,毗邻郑州绿博园和方特游乐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所古朴式、生态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现有郑州市商都路校区和开封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校区共两个校区。学校办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在高职教育“双高”建设中,2020年成为“河南省供用电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设立电力工程学院(包括控制工程系)、机电工程学院(包括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绿色低碳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实践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等10个教学部门;另设教育信息化中心、图书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服务学院等5个教辅部门。共开设了53个社会需求度高、就业形势好的招生专业,形成电力类、机电类、车辆类、信息类、建筑类、财经商贸类、艺术传媒类、绿色低碳类等八大专业集群,其中电力类、机电类、新能源类专业群为主干专业群。对接八大专业集群在校内建成八大实验实训中心,共有专业实验实训室169个,其中电力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虚拟仿真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市级重点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1.7亿元以上。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951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建校近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致力于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荣获河南省“供用电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2021年荣获全省“供用电技术”专业联盟建设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另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被评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有8个专业获河南省民办高校专业点建设资助项目;近五年来在“双高”建设方面取得省级、国家级标志性成果达40项,不断实现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的新突破。在国内权威大学评价机构gdi发布的2024年全国百强民办高职院校中位列36位。 学校秉承“厚德精技、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力培养经济社会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校企合作”的职教办学之路,积极推进“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着力推进“三教改革”和“课堂革命”,全力打造培养经济社会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生产技术能手、青年科技人才、精工技师、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长母校和摇篮”的办学特色。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已同70余家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为多家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都在96%以上。拥有省级众创空间,建有大学生创业园。积极推进毕业证书加若干专业技能等级证书(“1 x”)制度实施,学生毕业时“双证”获得率达90%以上。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专业的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育人机制。学生获得全国专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近200项;教师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国家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方面立项和获奖不断取得省级、国家级突破性成果。 学生的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先后涌现出一批诸如张亚东、邓安洲、李帅、陈磊、冯洋洋、刘陈洋、陈一范、王伟帅、宋旭阳等多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最美一线工人、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者、河南省最美大学生,以及创业达人、创新达人、生产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彰显出我校“专业有优势、办学有特色、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升学有通道、发展有潜力”的办学优势。 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省、市领导部门的表彰,先后被授予省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优秀民办高校”等1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自2012年以来连续8年被评为“郑州市民办教育十佳单位”。学校的突出办学业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网站、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河南教育》、《河南科技报》、《河南日报》2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我校诸如张亚东、邓安洲、李帅、陈磊等人才培养突出成果做了系列报道。 面向未来,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全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河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办学特色鲜明、省内国内知名的电力机电类绿色低碳技术型高水平职业院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着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河南职教“高地”建设、“教育强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系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省级示范校。学院地处沈北新区虎石台开发区,占地面积1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30余名,其中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人,讲师、工程师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66人,全日制在校生6000名,共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城市建设行业相关的20余个专业。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特色鲜明,治理有序,精品学院”的办学理念,依托辽宁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品牌优势,不断拓展和深化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办学模式。学院先后与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高等级公路建设总公司、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工程有限公司、沈阳白云穗港装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港资)、沈阳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辽宁贝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沈阳瑞杰历信行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尊重、信任、平等、互助的“伙伴式”校企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立百余个教学实习基地,聘请百余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行业指导和校企双向参与为成功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学院还与十几家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培养。 学院管理规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双重培养,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日常学习和校园文化生活中,积极实施榜样引领计划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为进一步凝聚学生、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和传承大学精神,学院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工作,现有学生社团50余个,90%以上的学生加入其中,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学院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努力培养适应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建设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创建、东营市人民政府承接续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1973年建校的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胜利石油学校和胜利油田卫生学校。 学院在历次山东省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企业先进教育单位百强”“全国职业指导与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先进学校”“东营市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学院占地43.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57.57万元,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43个,拥有zj50db钻机、zj40l钻机、井下作业通井机、游梁式抽油机、pz12v190b柴油机等各类实训设备和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带压作业等各类仿真模拟系统100余台(套);建设了国家安全应急响应演练训练基地、中国石化油气生产信息化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学校技能训练中心是教育部确认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5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40人;专业教师20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15人。学院还聘请了190余名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学生技能竞赛奖项137项,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奖项155项。 学院设有石油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智慧产业学院、人才发展与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爱尔创口腔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共有21个高职专业。 学院积极推进校企融合,校企双方共同驱动人才质量的培养,不断强化校企融合的模式创新和研究,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渠道成才搭建阶梯。先后与中石化胜利油田、山东德仕集团、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同泰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在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开展校企办学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2019年,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推动形成政府统筹管理、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东营市人民政府与山东蓝海集团本着“共同举办、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原则,开启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并启动了一流的信息化新校区建设工作,对进一步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建校以来,学院以学生成长和获得良好就业能力为中心,依托企业集群、中国石化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黄蓝战略,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万多人,涌现出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的集护理、临床、预防、药学、医技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卫生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坐落在素有“西海锁钥”之称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办学雏形更早可追溯至1935年设立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开办医务护理人员训练所,1943年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之后又更名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再次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分别于1984年、1990年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分校”。2003年“青海省卫生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2016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1年被省教育厅列入“青海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单位” “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学院是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级文明校园。在2021-2022年全国528所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入50强之列。 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以来,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坚持“校院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凝练出了“勤奋笃行、明德至善”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敬业、至爱修德”的教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风,“扎根高原、幕天席地、黾勉从事、甘于奉献”的学院高原沙棘精神。构建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法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校纪校规校史教育为“八维”的“一统八维”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建的“高原沙棘志愿服务队”“天使健康护航队”“民间艺术文化社团”等团队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 7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3.62万名卫生人才。毕业生遍布青海山川、祖国大地、甚至异国友邦,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卫生类高级人才,一大批毕业生立功受奖:有的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下设13个管理部门、8个教学部门、8个教辅部门、5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室。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硕士研究生8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3%;教授14人、副教授5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人教师数的32%;“双师型”教师9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4%。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原名医”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3名,“青海省优秀校长”1名,“青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青海省优秀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班主任”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名。 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城中、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0亩。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校外实习基地124个。学院是“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写作组组长单位)”“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藏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及“青海省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7个省级培训基地。院内有护理、助产等18个专业的实训基地9个、实验实训室180余间。已建成护理、助产2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和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现有万元以上教学设备9905件,固定资产达1.83亿元。总藏各类纸质图书25.79万余册。 教科研协同推进。各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内领先科技成果4项、国内先进6项、专利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公开发行教材近100部。 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精准对接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现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1.5 1.5”、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药学专业“订单式”、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以及“五年一贯制”、“1 x证书制度”等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了特色办学优势。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了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已拥有常务理事单位45家,理事单位130家。2020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融通。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已进入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观察员序列和招生院校。目前,正在与菲律宾莱康大学协商建立中国语言培训中心和扁鹊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积极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英国威尔士三圣一大学协商对接,开展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专本科教育项目。与光华国际教育联盟合作,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护理价值观》《国际护理》等13门国际护理学分互认课程。分别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办学。与国内30多所医药卫生类院校通过“合作 联盟 联考”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省情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机遇期;是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重大项目、提升发展水平的攻坚关键期;是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提档期;是提升办学层次、做强特色专业、发挥专业优势的潜能释放期。 学院紧紧围绕全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确定了“12349”的发展目标:建好一个班子: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建设好一个团结协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领导班子。明确两个目标:争创国家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接近或达到本科教育水平。打造三支队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抓好四项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九项工程:凝心聚力赋能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工程、专业与健康产业共育工程、健康命运共同体工程、德技并重建设工程、教学内涵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创新工程、“一带一路”培育工程、内部治理强院工程。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奋力开创“百年卫院”发展的新征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协同创新联盟高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现有信息与财经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医护学院、建筑与园林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基础教学部,开设42个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83个。有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电大成人教育学生8000余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曾赴国外参加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500多人,已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多学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坚持“三个面对”的办学思想:面对学生实际、面对市场、面对资格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积极探索“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实体,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训、创办二级学院等措施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先后与上海晓庄集团、慈兴集团、中鼎集团、安徽动力源集团、中德诺浩、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国投资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积极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4%,进入安徽省高校的第一方阵。   学院的电大工作处主要从事远程开放成人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途径,与国家开放大学连为一体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为各层次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技工教育处主要从事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各类学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地方经济和学院发展的“双赢”,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承继辉煌历史,争创美好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 “厚德、敬业、重能、拓新”的校训,树立“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德能并举、校企共育”的育人理念,以“四个服务”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地址:安徽省宣城市薰化路698号   电话:0563-3023305   传真:0563-3023305   网址:https://www.xcvtc.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郑信”)始创于1989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位于中原城市之心郑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铁十号线通畅直达。郑信以工科为主,目前设有8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开设了涵盖信息、工程、管理、经济、艺术等领域的40多个专业,创新培养各行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崇信 博学尚技”的校训,以“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群。同时,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实现与企业在教学师资、课程专业、实习实训等方面资源的共享,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高薪。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于2020年8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确定为“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职成[2020]337号),这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国家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的认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包括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五个专业。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双高专业的投入,按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双高专业群建设任务。 学校占地1116.5余亩,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教师队伍,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5%,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1.5万余人,设七院一系二部:即信息学院、商学院、国际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智能工程学院、交通管理系、基础部、附属中专部。学校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中心、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室、汽车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环境艺术实训室、舞蹈排练厅、钢琴室、音乐厅、会计模拟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导游实训室、画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各种学习、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新建的龙子之湾、智慧之源占地面积32666平方米,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目前已投入使用。 学校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智游臻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深软新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教授、企业专家来我校做学术报告,基本上做到天天有讲座,周周有报告。学校与省内外数百家用人单位战略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特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置就业创业中心,为勇于创业的学子提供实践场所和政策支持,形成了就业、升学、创业一站式办学服务模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并开有军事课。此外,我校是国际混元联合会郑州分会混元太极培训基地,并开有混元太极课。兴办学生高兴,企业满意,家长放心,教工幸福,政府支持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地理位置优越 」  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西新区,紧邻郑州高铁西站,西靠职教园区,南倚郑西高铁,北邻中原西路景观大道,东接绕城高速中原西路站,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丰富。 郑州地铁十号线贯穿郑州城区,连通我校与郑州火车站和郑州西站,平均站间距2032米,标识色为梅花红;列车采用6辆整编a型车,最高时速100千米。 郑州东有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西有中央文化区(central culture district, ccd),我校距离郑州中央文化区的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体中心)仅10分钟车程,2019年9月8日至2019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郑西奥体中心举行。郑州中央文化区的定位是成为郑州西部高档的行政中心、高端的商务服务中心、高尚的生态宜居中心、高品位的休闲旅游中心以及先进文化传承中心,形成集行政、商务、居住、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省会领先的核心都市区域。 在课余时间,我校师生也可以前往河南博物院、郑州科技馆、西流湖公园、郑州植物园、奥帕拉拉水上公园、郑州动物园、郑州龙湖公园、郑州绿博园、郑州商务内环等景区纵享郑州的旖旎风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各种实习、就业岗位,也使我校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各种体育赛事、影视歌剧、文化科技等饕餮盛宴。 「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聘请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教授来我校任教,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选聘河南浪潮通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河南广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郑州日产、南京常兴音乐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河南五建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工程师来我校任教,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我校目前已与深圳深软、浪潮通软、宁德新能源、千蚁电商、河南智游臻龙、北京橡树之家、长城汽车、郑州宇通、上海文峰、碧桂园智慧物业、广发财务、郑州丹尼斯集团、中天建设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采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专业共建,为学生提供企业助学金、创业基金。同时,我校人才培养计划还包含企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并安排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学生毕业后年薪可达5-9万元。 「 就业渠道广阔」 河南省会郑州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城市区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城市。2012年郑州已被国务院批准纳入中原经济区(cper)建设。201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建设的大框架已经拉开,郑东新区、郑西新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区域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喜人。 我校已与位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和杭州的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如富士康集团、宇通集团、宁德新能源、长城汽车、上海文峰、广发财务等企业,每年向一线城市及大中城市输送人才百余人。此外,我校每年举行春季、秋季两次千人规模的“企业—毕业生”大型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 「 国际性办学理念 」 我校于2019年9月赴英国苏格兰、英格兰等地区访问多所高校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罗伯特高登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 建立学分互认、专业课程对接的国际合作渠道。 2013年我校已加入世界大学校长成员校,校领导分别于 > 2016年 赴台湾高雄; > 2015年 赴泰国曼谷; > 2014年 赴日本横滨; > 2013年 于河南郑州; 参加世界大学校长成员校会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21年,学校已与 ◎ 英国罗伯特高登大学; ◎ 英国剑桥地区学院; ◎ 韩国又松大学; ◎ 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 ◎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管理学院; ◎ 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 ◎ 美国浸会大学; ◎ 泰国博仁大学; ◎ 中国台湾义守大学; ◎ 中国台湾高雄大学; 等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友好沟通渠道和师生交流平台。 「 继续深造 」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学生报考专升本具有专业优势。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聘请名师为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和就业选拔考试提供专业辅导,学生还可以迈出国门到国外深造学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经中央军委批准,2011年由原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与原解放军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合并组建成立。原炮兵指挥学院前身为1944年在陕北南泥湾创建的解放军第一所兵种院校“延安炮兵学校”,原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前身为1947年3月在山东沂水满堂坡成立的华东野战军“特纵特科学校,两校已为全军部队培养了12万余名炮兵、防空兵指挥人才。   南京炮兵学院选址在原国民党陆军炮兵学校旧址。国民党1931年在此开办民国时期第一所兵种学校,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炮兵学校,史称“汤山炮校”,地位仅次于陆军大学和黄埔军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2002年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大兴安岭地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 x”证书试点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占地44公顷,建筑面积近9.2万平方米,建有附属医院、综合实训基地、版画创作基地等75个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10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拥有大兴安岭寒地中药产业研究院,大兴安岭寒地药材与智能产业研发中心、大兴安岭检验检测中心及兴安文化研究所等多个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文化传承创新平台、职业培训服务平台,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6000万元。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有教职工295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45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10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聘请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客座教授。 学校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功能,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设有医学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信息工程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2个基础学科教学单位,开设中医学、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现代文秘,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林业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艺术设计等20余个高职高专专业,建有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中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林业技术两个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形成了重点引领、特色发展、辐射带动的专业建设格局。学校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牵头组建由65家政校行企单位组成的大兴安岭职教联盟,参与组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哈尔滨林海明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及俄罗斯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2014年12月,学校成为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跻身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2016年和2019年,学校两次入选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全国600强。2020年7月,原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来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1年12月,学校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专业群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标志学校迈入黑龙江省“双高”院校建设行列。 作为中国最北大学,学校深深扎根大美兴安,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围绕“六个龙江”建设,以践行“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忠诚誓言,为推动省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成立于2020年5月,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海南省唯一的公办卫生健康类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地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坐落在贸易港建设中心、风光旖旎的省会城市——海口。坐拥秀华、椰海两个校区,总占地210.29亩,建筑面积9.93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317人。其中专任教师217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1.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2.7%,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6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比例66.17%。 学校共申报备案6个专业类别14个专业。现开设有护理、护理(健康与社会照护方向)、护理(医学美容方向)、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预防医学等13个专业(高职专业1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9个,中高“3 2”专业2个、高本“3 2”专业2个)。建立了以护理专业为龙头专业,带动助产、药学等优势专业和医学检验、康复技术等特色专业发展,形成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5600 人,生源来自21个省市,其中高职生 4109 人;五年一贯制生 1491 人。 学校构建校、系二级管理体系,建成“一院、三系、五部、七中心”的体制设置。职能部门10个,分别是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统战部)、纪检监察处、校长办公室(校友会)、组织人事处(教师工作部)、财务处、教务处(招生办、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工作部(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武装部)、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审计处、安全保卫处、椰海校区综合工作部(临时机构)。群团组织2个,分别是工会、团委。科研部门2个,分别是医疗健康产业研究中心、科研部。教学单位7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系、药学系、康复系、临床医学部、基础医学部、公共教学部。教辅单位6个,分别是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技术协同服务中心(成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图书馆(医学信息检索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学校确立“海南特色、国内一流”办学目标、“职业型、特色性、国际化”办学定位和“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自贸港建设战略及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岛目标,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建有基础护理、助产、药学、康复理疗等多个专业教育实训中心,设有医学基础及临床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拥有生命科学馆和中药陈列室等2个科普基地,是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海南唯一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积极营造实景氛围,人文思想潜移默化、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同时,学校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60余家,涵盖全省85%以上的三甲医院和100%的二甲医院。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职成司认定为 1 x 证书试点院校,拥有15个职业技能证书试点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海南乡村卫生健康科教讲师团”项目被评为2020年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为教育部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海南省急救医学培训基地、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急救安全屋、国家灾难生命支持课程ndls培训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23年首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91%。学院师生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技能赛事,在校生荣获全国美容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护理技能赛项、康复治疗技术赛项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面向未来,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秉学尚德、精术济生”的校训精神,团结拼搏,奋发有为,高举新时代健康中国大旗,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实力,为健康中国、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自贸港需要的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奋力谱写新的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学院现有金海、花溪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19.3亩。现有教职工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31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103人,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82人。 高职现开设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11个专业,2024年拟新增中药学、视觉训练与康复、体育保健与康复3个专业,共计开设14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还拓展有口腔护理方向、重症护理方向、老年护理方向、院感方向、眼科护理方向及中医护理方向;中职现开设护理、中医护理2个专业。 学院建有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全国先进、省内一流的护理实训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427.62万元;现有省内外实习基地95家,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为我院附属医院。 学院连续12年承办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2023年新增承办药学技能、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幼儿保育、康复技术4个赛项。连续9年协办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贵州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 学院是贵州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国家户外运动救援科研训练基地合作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三批“1 x幼儿照护”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贵州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学院先后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省文明校园、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称号。我院教师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我院学生在历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职组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多次获三等奖。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医者仁心,尚德尚行”校训和“勤奋、严谨、博爱、创新”学院精神,以服务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全力培育高素质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为早日实现“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接续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