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办学目标学院专注医学教育27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6万余人,毕业生遍布云岭大地。今后,学院将继续秉承“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理念初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树百年民校的根本,始终服务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871-67882123,0871-67883123,0871-65879733,0871-6830182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00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19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赣州市政府直属综合性高职院校。
2021年11月和2022年6月,学院先后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湾区 老区”职教创新发展新模式。2022年12月,学院牵头组建赣州职业教育联盟,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促进赣州职业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院现有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校区和安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79.6万余平方米(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校区占地面积57万余平方米,安远校区占地面积22.6万余平方米),并在全南设立了产业学院。现有10大系部50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19000余人。“畜牧兽医专业群”被确定为全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建有校内外实验(训)室223间,图书藏书47万册,电子期刊8000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
优秀的师资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650余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14人,硕士以上241人,“双师型”教师189人,高级技师5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7人为江西省第一届首席技师)。有省级以上大(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大师工作坊”16个。有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和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2人、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员7人。
较高的培养质量。学院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中心工作,近三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师生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190余项,市级以上奖项460余项。
丰硕的办学成果。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成效明显。近三年来,学院教师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8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50余部,拥有专利40余项,先后有30余名教师被聘为省市级各类专家,18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西选拔赛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集训基地、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1 x联盟牵头院校、赣州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基地、赣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落户学院;学院还当选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和第三届广东宠物行业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及“1 5 n”产业布局,努力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区域化、区域职业教育产业化、产业职业教育集群化,与当地产业需求对接的新路子,致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职业院校的标杆,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赣州样板”。
安远校区简介:安远远恒佳现代产业学院由安远县人民政府和赣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建,学院围绕赣州市“1 5 n”产业体系,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是赣州市首个由湾区头部企业参与建设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是赣州市坚持高质量发展,融入大湾区战略的生动实践。
学院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产城新区,占地面积约339亩,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万平方,建有教学楼、宿舍楼、科研实训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等,配备大型体育馆、400米标准运动场、足球场、steam科技馆、智能化图书馆、多功能视觉餐厅等高端设施,建筑融汇欧美风格,典雅别致,突显山水园林风貌,既有依山傍水的书院特质,又有如诗如画的田园情调。
学院吸引和聘请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建有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下设现有教育系、信息系和农贸系等三个教学系,开设社会体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和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
学院依托深圳的教育产业优势和企业资源,坚持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元制育人,充分发挥学院“校区建在产业园里,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坚持基于真实职业环境,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积极引聘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打造多元师资力量,逐步形成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对接、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对接、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相对接的“校企双元、三个对接”办学模式。
学院秉持“入学时为企业的后备军、在校时为企业的同盟军、就业时为行业的主力军”培养目标,深化与深圳市衡泰信科技、远恒佳南岭高尔夫球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优蓝智慧城市(深圳)集团、深圳市亿道信息(001314) 、深圳市德辉达科技、深圳市中易腾达科技(830982)、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橙皇现代果业、绿之源果业等360余家知名企业的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努力打造“老区 湾区”跨省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典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之初,学校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校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学校首次实现高职在校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实现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学校召开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创成双高院校、创建应用本科”的奋斗目标,全校上下正聚力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全力奋进学校事业“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筹)、医药工程学院(筹)、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等12个教学单位。
学校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校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有博士20人,硕士312人,正高33人,副高198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5.2%,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5.3%。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70余人次。
学校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政行企携手共建、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至今,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到韩国岭南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深造,攻读本科及以上学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抢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奋力谱写学校高质发展、谋强进位的新篇章,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素有“龙江师范第一校”的美誉。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将原齐齐哈尔市幼儿师范学校、市教育学院和1947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名“萌芽学校”的克山师专部分资源融入,建成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教学严谨。学校秉承“敦品砺学、修身强技、求精务实、为人师表”校训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师德风尚,立德树人、立教报国,培养了近十万芊芊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守正提升、创新做强”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占地面积319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理实一体实习实训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大学生生活服务条件满足需求。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硕士以上教师占54%,副高级以上占41%,双师教师占88%,拥有一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六千人。共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师范类和非师类专业33个,其中,中央财政、教育部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承担国家、省市研究课题190项,是教育部幼儿教师国家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内唯一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承担国省两级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任务。
产教融合深入、校企合作广泛、协同育人成果丰硕。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应用、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旅游管理等专业,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实行校企合作,开办了省内唯一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办省内首家互联网产业学院,引进京东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互联网 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理实一体、“1 x”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师资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招生屡创新高,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就业率达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 %以上。2020年专升本率达到43.9%,列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菏泽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菏泽职业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63年,已有60年办学历史,2012年由原菏泽财经学校、菏泽工业学校、菏泽农机职工中专三所学校整合而成。校园占地865亩,内有万花湖13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2007年开始筹建,一期工程启动,完成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累计投资8亿元;2019年二期工程启动,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以及25万平方米校园景观绿化工程、8.6万平方米万花湖治理工程、智慧校园及教学实训设备购置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投入使用。学院整体建设规划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主持设计,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标志的徽派建筑,风格典雅别致,与万花湖水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倾力打造江北最美湖景大学。菏泽职业学院已成为自然与人文兼具、内涵和气质并存的菏泽城市新名片。
目前,菏泽职业学院在校生15000余人,在岗教职工660人,其中专任教师565人,教授、副教授11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86人,“双师型”教师226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58人。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已达到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超1万个。
学院立足服务菏泽“231”产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打造10大专业群,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两大省级品牌专业群,正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两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现有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商贸物流系等12个院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38个招生专业。学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试验校、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牡丹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高端化工人才实践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等。2022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连续三年在全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内唯一一所金融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干部学校,2002转制为高等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占地面积10万㎡。
学校设立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投资保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素质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教学机构,现开设21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2017年,会计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2018年,金融管理专业群成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并与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盛京银行共建“金融诚信文化教育基地”。2021年,学校被确立为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建设单位,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财富管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被确立为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
学校现有在校生9330人,面向全国19个省份进行招生,为省内外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三年共有近200余名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2021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5.96%。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3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8%,具有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1.4%,博士学位占3.3%。现有辽宁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辽宁省骨干教师9名,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着力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三年,校企联合开发核心课程标准47个,教师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7部,主持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3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73项,发表学术论文255篇。
学校积极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每年举办各类培训3000人次以上,为辽宁乃至全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获得广泛赞誉。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1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继续教育、语言培训、学生交换学习等方面进行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带领全校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以金融、会计、保险、国际贸易、电子商务5大专业群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辅的“一体两翼”教育综合改革布局;学校践行“以人为本、质量至上、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凝练了“严谨求实、文明和谐、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学校精神,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内涵丰富、现代开放的高职学院的发展目标。
2013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称号,2014年,成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2019年,学校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辽宁省高校先进党组织称号。学校多次获得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辽宁省平安校园、沈阳市文明校园、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2017年当选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会高职高专分会会长单位。2021年,我校牵头建设的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成为第二批149个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之一。
二、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
1.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530201)
本专业培养适应金融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临柜交易、客户服务营销、业务管理等基本专业技能,在各类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能胜任银行柜员、银行大堂经理助理、金融产品销售、银行大堂经理、银行客户经理、银行营运主管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国际金融(专业代码530207)
本专业培养适应金融行业和国际商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营销等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内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涉外企业等机构,能胜任银行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国际结算专员、客户服务专员等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代码530202)
本专业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借贷和众筹、征信等基本专业技能,在互联网金融机构,能胜任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系统运营、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代码530302)
培养适应企业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熟练运用企业出纳工作、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基本专业技能,在中小企业、金融行业、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能胜任出纳、会计、统计、库存管理、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5.大数据与会计(云财务会计师)(专业代码530302)
云财务会计师方向主要面向各类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在满足企业财务部门用人要求基础上,侧重面向基于新技术背景下新型财务组织(会计工厂、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也面向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或参与会计代理、审计查账、会计咨询等服务工作。
6.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代码530102)
培养适应资产评估行业第一线需要的,能够熟练运用资产评估、审计和会计核算等基本专业技能,在资产评估公司、房地产估价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单位等机构,能胜任资产评估助理、审计助理和会计助理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7.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代码530402)
培养适应区域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统计、市场调查、会计信息化、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专业技能,在企事业单位、社会信息咨询机构,能胜任市场调查、出纳、会计、统计、库管等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8.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代码530301)
培养适应企业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会计核算等基本专业技能,在各类中小微企业、金融企业、非营利组织机构,能胜任出纳、会计、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综合分析等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9.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智能财税)(专业代码530301)
智能财税方向紧扣经济发展对财税人才需求的转型与升级要求,更为注重学生财税业务的处理能力的培养,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新型智能财税技能人才。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了税务代理实务、智能财税实务、智能财税综合实训、企业税收筹划典型案例分析等课程,加强对学生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
10.财富管理(专业代码530205)
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及其他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理财、营销等基本专业技能的一线岗位所需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1.证券实务(专业代码530206)
面向证券、期货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证券、期货、投资理财等专业技能,胜任证券投资与管理一线服务及管理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2.保险实务(专业代码530203)
面向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保险营销展业、承保、核保客户服务等保险基本技能,能胜任保险行业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530501)
面向外贸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创新精神,具备对外经贸政策法规知识、外贸业务操作、外贸业务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4.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代码530802)
面向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外贸企业等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创新精神,具备仓储理货、运输调度、采购、物料管理、国际物流、信息维护、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一线服务及管理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5.市场营销(专业代码530605)
面向各类公司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营销策划等专业技能,胜任营销策划一线服务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6.旅游管理(专业代码540101)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敬业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旅游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开发、导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7.电子商务(专业代码530701)
面向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职业大学于1962年建立,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是经国家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院校,下设14个学院、2个教学部,建有新疆特色餐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个普通话测试工作站,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教育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资源库建设单位、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新疆区考试站。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面向现代服务业、制造装配、文化产业、社会服务等领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推进应用型本科和职业培训;推进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致力于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和基层、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批准设立,由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科技孵化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嘉兴市接轨上海战略的重要成果,校名“南洋”二字源自上海交大建校之初的“南洋公学”,寓意学校传承上海交大优良办学传统、积极发展和开拓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学校2016年7月从嘉兴市塘汇校区整体迁建至秀洲区大德路校区,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面向人人、人人出彩”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指导服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嘉兴市首批接轨上海重点合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34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学校建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两个省级优势专业,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中德智能制造平台等8大实训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0余人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
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英国、美国等1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获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核心能力提升”)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强化党建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围绕“一个加强(党的建设)、四个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五个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打造“七彩南洋”——党建样板南洋、平安南洋、生态南洋、特色南洋、活力南洋、幸福南洋、品质南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毗邻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地花溪区和东盟国际交流周永久会址,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2001年贵州工业大学创建的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2004年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4年9月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新机制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4年4月启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17年全面入住花溪大学城校区;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正式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2022年8月,江西省委宣传部全资企业江西文演集团与泰豪集团达成合作,共同举办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开启了学校“国有民办”的新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模范引领“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在校生159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195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5人,省管专家4人,博士教授6人,客座教授54人(其中海外客座教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共833人,占比69.71%;副高级以上职称578人,占比48.37%。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0.7万册,电子书10万册。各类实验实训室23个,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240个。
学校围绕国家和贵州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3 1”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标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实施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及先进制造的“三大一先”人才培养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6个系(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健康管理系、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1个教学部(思政教学部),4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在教育部备案招生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英语、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休闲体育,共计40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18个。
学校办学至今,共培养了近3万余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就业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用就业指导招生,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5%,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正朝着成为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和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行,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具有高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和拥有较完备知识体系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黔西南州原农业学校、水电学校、农机化学校、财贸学校、卫生学校五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2008年10月,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并入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644.5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466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9人、硕士及博士(含在读)168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州管专家3人,州科技人才5人、州级农业专家11人、“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各1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4人,全日制在校生11370余人。
学院重点推进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6个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围绕特色骨干专业打造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中医药康养、护理等4个特色骨干专业群,现开设有高职专业25个、中职专业3个,技工专业1个。其中: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课程思政项目15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践课程15门以上。
学院建有省级护理开放实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医药实训中心、生命科学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旅游酒店实训室、建筑工程实训室、电商实训室、特色中草药种植与检测实训公共实训平台、山地生态农业开放实训基地、汽车综合实训室等86个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101个。学院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4万余人,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0%;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办学质量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学院着重于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58项、取得10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5项专利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1179篇,其中核心期刊87篇。21个项目获省质量提升工程、兴黔富民行动计划与“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立项。2023年,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8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省级二等奖17项、三等奖60项。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公开讲思政课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2022–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建行杯”第九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2项、铜奖10项,第五届全国兽医临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1项,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获一等奖1项,贵州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市,由包钢(集团)公司出资兴办,于200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并于2007年与内蒙古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合并。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内蒙古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升级为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标志着包头市首家技师学院诞生,学院成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融学历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职业培训、终身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学院同时被命名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草原英才”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技师培训基地、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包钢青年技能培训基地。
学院现拥有近2.3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近万平米的实训大楼和3000多平米的实习厂,实习实训设备种类齐全,质量上乘。搭建了实训、鉴定、考评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建成包头市首家高技能工业控制实训基地,3d打印实训室和工业4.0实训室的建设,建立了abb(包头)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带动学院实训迈向尖端。
学院教学设有11个系部,开设31个专业,涵盖冶金、机电、计算机、新能源汽车、航空、管理、护理等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近6000名,教职员工4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教师122人,讲师112人,其他类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48人,并有多名教师担任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学术委员会理事、委员等职务。学院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涵。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个,精品课程12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5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6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学院黑色冶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骨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学院成功申办护理专业,是包头市唯一一所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同时,学院已开通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的专升本绿色通道,可以让更多的学子享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学院坚持“情商重于智商,技能重于知识”的办学理念,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居内蒙古自治区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训平台资源,面向包钢(集团)公司和包头市企业以及毕业年度大学生开展培训,年培训能力达12000人(次)以上,可对28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同时可为企业考证人员提供考前培训服务。
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为包头市、自治区、全国和世界级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平台作用。在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选手分获第一名、第四名,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在2019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包头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选手分获第一名、第二名。2019年,学院推荐三名教师参加自治区青年教师课堂技能教学竞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学院机械系团队获专业课程三等奖;在2019年包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学生获得文化艺术类(服务类英语口语)二等奖,两门课程《plc自动控制系统》和《数控加工技术》荣获自治区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 (仿真实训)中,火法炼铜项目荣获两个一等奖,转炉炼钢项目荣获两个三等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于201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贵阳贵安产业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超20余亿元,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三大优势凸显。一是政策优势。我们坐落于国家第八个新区--贵安新区,在科研、人才、双创等方面享受国家级新区优惠政策,贵安新区投资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校园。二是区位优势。学校地处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毗邻“华为”、“腾讯”等七大数据中心,周边有高端装备制造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苏贵产业园,校园选址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专业优势。学校深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专业43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学校有五大专业群,25个专业,与贵州大数据战略和贵阳贵安“强省会”战略产业需求高度契合。2021年,学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的办学理念:立足贵阳贵安,根植电子信息,助力协同制造,锻造黔匠数才。发展目标:力争到2024年,建成特色鲜明、全省有影响的高职院校,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双高”校,达到职业本科办学内涵要求。
学院全面深化与华为公司的合作、做大做优做强做特华为大数据学院,全力推进全球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华为ict产教融合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建设。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