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32-58266660,0532-58266661,0532-5895260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055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是一所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长沙市卫生学校。2011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升格为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并于201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内设6学院2部2中心共10个教学部门和10个党政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389人(含编外),学生9018人。
2019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长沙市湘江新区香山教育城(岳宁大道6号),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26.6万平米(含附属医院),设施设备功能齐全。“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新校区建成开学”作为2019年“科教事业蓬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写入《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建设特色高职院校”。现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30个。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纯医卫类高职学院,医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结构合理,现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助产、医学美容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等17个专业。
学校主动服务健康湖南和现代化长沙建设,对接健康服务业和养老产业,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建成护理、药学、眼视光技术三个专业群,其中护理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护理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护理专业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被评为省级资源库建设项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和眼视光技术专业立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学校是国家级首批老年照护“1 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并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教学
学校主动对接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各类资源及时成立学校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院,积极开展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服务产业和医卫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荣获2021年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20强单位。实施师资培养“四项”工程,即“双高”(高职称、高学历)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双师型”素质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构建由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技能兼职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立项省级教学团队,药学团队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眼视光教师陈章黎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
人才培养
学校紧贴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产业需求,强化“三个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五育并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标准,创新“四对接两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累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医卫人才5万余名。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6项。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100%,毕业生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全省第一,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毕业设计合格率、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招生就业
学校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高考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学院前列,录取率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始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与医教协同,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与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政府合作实施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开设湖南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定向班,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与行业企业开设订单班,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毕业生参加全省乡村执业医师考试合格率达100%。
主要荣誉
学校成立以来,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众多荣誉。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全国2018年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计生协会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及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荣获湖南省就业指导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基层本土化培养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首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组建成立,地处素有“中国凉都”之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是六盘水唯一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建校以来,六盘水职院人秉承六盘水“三线精神”,紧扣“厚德精技、服务社会”校训,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立足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有效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契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等发展目标,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三项改革、实现四个突破、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把学院建成办学理念先进、治理体系完善、产教融合紧密、品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一、办学规模
学院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856人。
二、专业设置
学院有工业、医学、护理、财经、生物工程、商务管理、信息工程、社会科学8个二级系,设有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护理、大数据与会计等60个专业。学院紧密结合六盘水“三大战略”,聚焦七大产业板块,紧盯六盘水市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常年招生专业25个。获得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立项2个、 “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立项11个,建成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04人。其中,专任教师372人,硕士9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11人,省级职教名师1人, “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4人。
四、基础设施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生均教学设备值2.39万元。现有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采矿模拟巷道及模拟掘进实训基地、智慧财经开放实训基地等教学项目20余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试点,获批5个“1 x”证书制度试点。2023年省教育厅、省能源局等五部门共同授牌成立“贵州省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初期投资1000余万元。同时,建成贵州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六盘水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能源与能源化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教育部审核立项;获批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五、人才培养
近三年,学院年均毕业生3000人左右,就业主要以省内为主,省外以广东、浙江为多。2022年,2950名毕业生中有78.2%在省内就业,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六盘水(37.7%)、毕节(14.7%)、贵阳(9.1%)。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为省级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名,培训煤矿从业人员2万余名;设立5个煤矿企业教学点,积极开展“送教入企”,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多次承办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一、发展概况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由国有企业海南控股办学,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招生专业50余个,拥有各类在校生超万人。学校打造了航空、航海、旅游免税为特色的“两航一游”特色专业集群。获得国家级称号专业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认定国家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3本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建设教育部汉莎飞机维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拥有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危险品运输、航空安全员、无限航区船员等培训资质30余项。学校担任4个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个委员单位;牵头成立2个职教集团、2个研究所;2022年被评为海南省“双高”学校。
二、办学定位
学校依托海控,立足航免,服务自贸,面向国际,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自贸港产业链中高端岗位群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承中华之美德,赋有用之技能,养航业之习惯,育企业之专才,谋优质之就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两航一游”(航空、航海、旅游)类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大基地”和“一个典范”,即:国内民用航空业、航海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海南省旅游业、酒店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大型国企办学的典范。
三、专业设置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下设乘务学院、民航运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运工程学院、国际旅游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二级学院,现有招生专业50余个,拥有国家示范专业2个(民航运输、空中乘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2个海南省高水平专业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空中乘务专业群),省级特色骨干专业5个。
四、办学条件
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优越,获批教育部汉莎飞机维修协同创新平台,拥有147执照培训中心、飞机综合维修中心、飞行模拟训练中心、民航地面服务训练中心、安全员训练中心、民航空勤服务训练中心、航海技术综合实训中心、轮机工程综合实训中心、酒店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旅游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免税电商综合实训中心、财经商贸综合实训中心等12个实训中心,共有83间实训室;引进了2台飞行模拟机、8架实训飞机、32台飞机发动机、360°全视景航海模拟器、无人机等实训设备,总价值约6.8亿元。
五、社会评价
学校发展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等国家领导人,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时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时任国家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等各主管部门领导均来校视察。2012年2月9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里的毕业生何以受企业青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职院贴近行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纪实》的长篇报道,对学校遵循教育改革理念、创新办学机制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2015年12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业的权威报纸《中国民航报》头版头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特色办学探新路》为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成果。2018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留学生教育。201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校空乘人才班项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办学二十余年来,学院先后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管理示范院校、高职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均对学院进行过专题采访,《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也多次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报道。
一、注重基础建设,打造现代校园
学院建有三个校区,(学府路校区、行唐校区和灵寿校区)。现已建成教学楼、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科研楼、图书馆、行政楼、航空航天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学生公寓及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运动场等完备的标准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一卡通、免费wifi、无盲点电子监控、公寓门禁数字化系统及热泵热水系统等应用提高了校园的现代化水平。
二、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专业特色
学院始终遵循“强基础、创特色、求质量、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发展和优化专业体系,现有航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和医学系6个系,开设了58个热门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依据河北省高校专业的布局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等服务于航空产业的专业群,错位发展、补充短板,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工程专业特色。
三、突出技能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以综合工作任务体系为标志的教学大纲,注重技能培养,真正建立起实训随课堂,实战随任务,实习随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毕业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实力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除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外,还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自培计划,培养出一批“教练型”、“工匠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并吸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从而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开辟实践基地,推动科研创新
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与127家企业开展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合作,与17家企业或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0多家,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0余个。自建通用航空机场一座,在运营飞机7架,其中4架运5b、2架塞斯纳172、1架罗宾逊r44。近五年来,我院积极承担地方科研任务,依托于“河北蓝天航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河北吉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石家庄亚光速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育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以及无人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等科技项目进入转化阶段,“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汽车防亏电保护器”、“智能电瓶隔离器”等专利实施了产业化。我院还开展了军民融合的科研项目,直升机飞行员头盔、战斗机战时应急降落灯光系统等的创新研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项目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
六、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
学院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格局,应时顺势,开门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格鲁吉亚、波黑、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层互访、教学教研、教师进修、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借力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方面发力,与国家图书馆的握手、与中国民航大学的联姻、与首都机场首航未来、北京安控科技、北京欣天鹅航空装备科技、天津博翰等的深度交流,均促进了双方的共赢、共享、协调发展。建校20年来,我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培训、继续教育、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了1.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繁荣校园文化,搭建育人平台
学院着力打造“重责任、敢创新”的文化精神,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运动会、红歌赛、辩论赛及篮球赛等活动持续开展。学生社团异彩纷呈,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创业协会、无人机俱乐部、电子竞技协会、动漫社等30多个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为广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平台。我院学子也是各级各类赛事的常客,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河北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摄影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还依托“育卓众创空间”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大讲堂、双创大赛、项目路演和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讲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载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院怀抱教育报国、航空报国的梦想,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创造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黑龙江省蚕业学校、牡丹江商业学校等历史沿革,在八易其名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独立晋升为高职序列,主要从事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兼具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功能。学院是黑龙江省数字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建设单位,黑龙江省第二批创新示范建设高校(孵化),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3年10月整体搬迁至大庆市。大庆校区总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20.7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79万平方米。
学院设有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旅游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基础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通识教学部、就业创业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等7系5部共12个教学单位,以财务会计类、财政税务类、电子商务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类、道路运输类、航空运输类为主,以计算机类、旅游类、广播影视类等门类为辅,共开设25个高职专业,11个中职专业,17个函授专业。现有在籍学生771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048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14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有教授14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35人,专业带头人3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硕士研究生66人,具备注册资质教师5人,全省高层次d级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省教科文卫系统非遗文创工作室1个,全省高校系统样板党支部1个。
“十三五”以来,学院科研课题立项122项,公开发表论文466篇,公开出版教材182部,实用新型专利77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共计252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获得省级奖项111项。
建校65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商科职业教育办学优势,依托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对俄贸易加工口岸的地缘优势,立足“大商业、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大边贸”的办学特色,努力创建龙江“商”字号教育品牌,目前专业布局呈现传统商科领域(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等)与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同频发展、兼具民生服务情怀(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的结构性特征,构成了对黑龙江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服务的有力补充,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培育了一批批政界骄子、商界精英、文人墨客和专家学者,学院也被誉为“会计师的摇篮、商海精英的沃土、企业经理的基地”,用人企业满意度连续5年达91.05%。
伴随着育人成果的不断提升,学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学生群团活动建设和安全校园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科研先进单位”“大中专学生就业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牡丹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商苑先锋”党建品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奖”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遵循“立德励志 立学力行”的校训精神,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内涵建设,立足行业、服务地域、辐射龙江、放眼全国,为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办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以水利水电专业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南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单位、湖南省地方电力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单位,由湖南省教育厅与湖南省水利厅共建。学校起步于1980年,2005年正式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习环境、食宿条件、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办学能力处于省内一流水平,是湖南省文明校园和长沙市无烟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75亩(含校外实训场地),建筑面积18.62万平方米。学校目前开设30个专业,设有水利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5个专业群,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安全技术学院、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学生10051人。在职教职工396人,其中,专技二级岗位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9人,副高以上职称13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行指委委员3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省部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其中,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水利职教新星6人,省首届“水利十大工匠”1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5个(含湖南省“楚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湖南省“楚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44人,湖南省水利卓越工程师1人。
升格高职院校以来,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两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是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全国信息化标杆学校、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高职高专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a档单位、湖南省第一批省级绿色学校示范单位、“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点单位。
学校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与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是湖南省“楚怡”文化传承基地和《湘水湘情》水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学校持续打造“4 1 n”思政理论课程体系,涵养师生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对口率、专升本通过率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连续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现场督查考核中获得优秀。
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编写出版《水安全概论》教材,开展水安全教育,学校建设的湖南水情教育馆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湖南水情的窗口,配套建成的湖南水情数字博物馆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国长技’”试点项目。学校是湖南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全省首批节水教育基地和长沙市水情教育基地,被遴选为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获评“2023年湖南省水效领跑者”称号。
以学校为主体成立的“湖南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是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设立了校企共建平台化运作产业学院智慧电力产业学院,是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湖南省“楚怡”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湖南省“楚怡”工坊2个。作为全国首批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从2020年开始,学校承担了基层水利特岗生培养任务。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与泉塘社区共建社区学习中心。学校参加了“中国-老挝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国际职业教育组织,成为职业教育国家互认“深圳共识”的发起单位,与老挝占巴塞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印度尼西亚日惹stiper农业大学共建“湘禹学院”。
近年,学校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学校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300项,获省部级以上教科研奖励29项,授予专利110余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主编教材133部,其中“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5部,出版学术专著51部,参编全国水利行业标准1项,主编行业定额标准1项,参编省标准3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水利科技进步奖8项(近五年),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一等奖1个,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个。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湖南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院(系)1个。
建校40多年来,学校弘扬“上善若水、求真致远”校训精神,已培养学生逾5万人,每年向水利战线输送千人以上,毕业生占据湖南水利系统的“半壁江山”,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拥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高等院校,2002年4月由原山西省水利学校和山西省水利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学院在太原和运城两地办学,设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16人,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0000余人。
学院主校区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安邑水库湖心岛上的魏豹城遗址,占地387.3亩,建筑面积13.6903万平方米,校园四周绿水环绕,碧波荡漾,岸柳拂堤,鸟语花香,是我院水利、建工和测绘等土建类高职专业和技师部的办学场所;太原小店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汾东教育城,占地206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我院机电、经贸、工管、资环类高职专业的办学场所;太原胜利桥校区位于太原市胜利桥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成人教育和行业培训的办学场所。
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试办本科教育,兼办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和行业培训,面向全国10个省(市)招生,设有水利、建筑、信息、交通、测绘、土建、机电等九系四部,开设七大专业群共49个专业。其中,水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和全国水利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和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水利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测量》和《节水灌溉技术》等9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善于创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3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01人,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230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0人。
学院基础设施充足,教学手段先进,图书资料丰富,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功能齐全。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3623平方米,院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22717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905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49.05余万元。学院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体育设施种类全,标准高,分布广,可以满足体育教学和全院师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图书馆面积2797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57.79万册(套)(含12万册电子图书)。学院共有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89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在节水化校园建设、城市与农业节水示范建设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性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场、水利综合实训基地和水利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场,被确定为山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雄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增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农林水气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山西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标兵”,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山西省先进团委”,山西省委政法委授予“平安单位”,山西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评为优秀院校,水利部确定为部级示范院校,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院校,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院校。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的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双高计划”建设和提质培优计划为主线,以提升产教融合、人才队伍、治理能力、科研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支撑,依照《学院章程》,全面依法治校,认真总结65年办学经验,不断巩固省部级示范院校建设成果,以专业集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全面完成省部级优质院校建设和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大力铸就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打造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就业创业水平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加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不断彰显,坚持以改革促转型发展,以创新促稳步跨越,以质量促实力提升,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为把学院建设成“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为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记载最早都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精忠报国岳飞的家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市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安阳市师范学校。1988年更名为安阳市第一师范学校,2002年更名为安阳幼儿师范学校,2012年2月在全省首批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500.4亩(另规划新校区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22.6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4.0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6200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2个,附属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安阳,服务河南,辐射全国”,是豫北地区幼儿教师培养中心、在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社区早期教育推广服务中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生源涵盖全国13个省市。现有教职工522人,其中专任教师49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0人,博士在读教师3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53%。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齐全,配备有幼儿园保育实训室、亲子活动实训室、蒙氏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幼儿园区角活动实训室、玩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实训室、积木搭建游戏室、模拟教学实训室、语音教室、“双师互动”教室、多功能排练室、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微课制作室、体艺中心等校内教学或实训场馆。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引领、艺术教育为特色、儿童发展相关专业为支撑、社会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开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小学教育(全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社会体育、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空中乘务、工业机器人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航空安全技术、中文、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20个专业。学校与美国汉弗莱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此外,学校与德国学前教育学院、韩国翰林圣心大学、泰国格乐大学、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阿尔法大学学院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6个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试点。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立项建设单位,1门课程被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5项、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河南省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4项。学校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先后取得育婴员、保育师、讲解员和营养配餐员等四个职业认定资格。2023年学校专升本上线人数1149人,6名学生分别取得学前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河南省前10名的好成绩,其中2名学生取得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全省第一名的佳绩。
建校45年来,学校秉承“明德厚艺,贤行润身”的校训,为社会培养培训了5万多名毕业生。一批优秀学生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市优秀教师,学校被誉为豫北小学、幼儿教师的摇篮。学校相继获得了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河南省第二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河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河南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位新时代,扬帆正当时。今天的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两条主线,坚定升格本科院校目标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学校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综合化、全国一流幼儿师范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业务受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是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学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通过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检查复核,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陕西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世界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最美城市——汉中市,占地面积73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全日制在校学生1.6万余人,招生覆盖18个省份,办学规模稳居陕西省同类职业院校前列。校园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一所集汉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式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立志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设有12个党政管理部门、5个直属机构、13个教学单位、 2个教辅单位,1所直属二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三级综合附属医院。开设有医学类、经济管理类、农林类、教育类、机电类、土建类6大类40个专业,其中,陕西省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央财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汉中航空装备制造提升、汽车制造扩能、智能装备制造培育等发展战略,及时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开设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工科类专业,专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高度契合。
学校现有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009人(不含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568人,副高职称以上1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86人。其中,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汉中市科技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师德标兵或先进个人4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2人、陕西普通高校 “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陕西省名中医1人,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汉中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人。
学校紧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历史机遇,全面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奋力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德能并举、岗位主导、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体系,创设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3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25个,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近五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类比赛中获奖48项,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获奖200余项,多名毕业生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校是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021年入选第二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入选“全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建有陕西溯源法医司法鉴定所,汉中市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秦巴药(食)用植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汉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等省级、市级、院级研究服务平台5个。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省级项目22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一博士团队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学校紧紧围绕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建设,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设有汉中市职业教育中心,是陕西省和汉中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汉中市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汉中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18个,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40多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双百工程”产学研基地2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3个。2022年学校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王国托马斯·摩尔大学、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德国法兰克福护士学校、荷兰方提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菲律宾国家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务实创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自强、乐业、创新”的校训,发扬“以厚德尚行之传统修身育人,以大国工匠之追求精益求精,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乐业创新”的大学精神,聚焦“陕南特色、享誉陕西、全国知名”的阶梯发展目标,在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力争使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社会贡献效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打造职业教育支撑绿色循环发展的“汉职方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并纳入全国统招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勇创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之先,与厦门特区共成长,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创立的第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学校秉承“厚德精技”校训,弘扬“嘉庚”之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教育、信息、机械、艺术、建筑、经济、管理、医护等多门类特色高职专业28个,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7000多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较高的教育品牌。
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厦门软件园三期高新产业园区的地理优势,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现已形成高度契合福建省和厦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工程类、经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和现代服务类六大专业群。2018年4月,学校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
新时代,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高职优质校为新标杆,把学校建设成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校。
育人特色
学校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创新育人模式,着力打造“立德为本”课程育人、“润德为纲”实践育人、“化德为要”活动育人、“行德为范”管理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平台,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通过增设养成教育课,开发校本教材,实施三阶段、108周、35个主题的“百周养成﹒终身德育”方案,提高课程平台结构与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的基石作用;通过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教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实践育人的内化作用;通过建立孝亲感恩主题教育等典型活动矩阵,发挥活动育人的养成作用;通过细化“四自管理”的方法手段,发挥管理育人的升华作用。
通过“四导一服务”导师制、家校联系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员育人;通过“课内 课外、线上 线下、校内 校外”的手段,以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文明修身素质拓展评价体系为基础,实施全方位育人;通过树立课程思政的大课程观,完善课程平台结构,提高育人功能针对性,实施全课程育人。
教学成果
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目前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2 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 2 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2 个,省级示范专业 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市级产业学院2个,市级高水平专业2个,省市课题立项 14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个,二等奖 3 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2项,并获批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首批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
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列同类院校前五,近三年在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团体总分位列前二。根据福建省评估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检测报告》显示:近三年在全省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排名中“人才培养”指标位居民办院校前三,综合排名前十。
校企合作
我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培养大国工匠不断探索努力,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地图”,努力探索 “学校办在软件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办学模式,整体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项目,形成一定的特色。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国内领先的it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中国最大的itz6尊龙平台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的“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产教融合龙头企业“华晟经世集团”共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工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工程管理、广告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分别对接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等九家省市级行业协会,实现政校企“跨界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与“厦门名鞋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智慧物流”共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华博鳌体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与“厦门佰翔酒店”共建厦门市“现代学徒制”,与“厦门众冠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市场营销”菁英班,积极推进校企办学机制和人才对接机制。
创新就业
学校实施“校—院—班”的三级联动机制,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校高就业率,连续五年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对我校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由专人负责帮扶工作,并建立“一人一档”的工作台账,帮助此类学生最终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还特别注重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兴才智谷”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秉承“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集创业、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创业启动资金、风投基金、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一揽子”金融z6尊龙平台的解决方案。近三年,兴才智谷累计入住项目58个,带动就业人数115人,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大赛金、银、铜奖30多项。2018年以来“兴才智谷”获得“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驿站”、“厦门市级众创空间”、“厦门市创业大本营”、“厦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