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响应湖北省人民政府推进互联网 、服务光谷高新产业群成立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光谷”命名的高等院校。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腹地,位于...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7-87187766,027-87187788,027-8718170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935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由眉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全国和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双高”培育建设学校。学校地处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四川省眉山市,距省会成都6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均50公里,成眉间动车公交化运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坐落于岷江之滨、眉山岷江二桥桥头,校区依山傍水、周围公园环绕,校园环境幽美,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学校由眉山师范学校和眉山农业学校两所优质中专合并而成。眉山师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眉山国民师范学校,是教育部标准化建设优秀师范学校。眉山农业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乐山专区农业学校,是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增挂了眉山技师学院牌子。2021年,经眉山市政府批准,成立于1979年的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眉山交通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占地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57个,校外实训基地198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060.6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7.7783万余册。学校校内还建有眉山市公共实训基地、先进能源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动物疾病诊断中心、市党史和方志馆、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四川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等。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36人,其中博士22人(含在读5人),硕士247人,博硕士占比49.3%;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82人,占比19.6%。现有340名专任教师中,有“双师型”教师198人,占比58.2%。有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等教师发展平台,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四川省农业丰收奖获得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拔尖人才、菁英人才、眉州名师名匠等。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天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文化艺术系(公共基础部)、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中等职业教育部(技师教育部)和职业培训部等9个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坚持围绕眉山支柱产业办专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类专业特别是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类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急需的专业,重点巩固提升农林牧渔、教育与体育类传统优势专业,持续发展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类专业,形成了发扬传统优势和服务地方产业相融互促的专业布局。现有招生专业30个,其中省“双高”建设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重点专业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四川省职业院校示范专业3个。 学校始终恪守“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不断弘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乐学上进、善用擅技”的学风,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厚积了扎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获省级“三全育人”试点系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项目立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2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5门,立项建设国家以及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入选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2项,入选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本。 学校不断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现有现代学徒制专业8个、“1 x”试点专业18个,与万华化学、杉杉锂电、中创新航、通威太阳能、德恩精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合办有订单班22个。2018年以来,学校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85项;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66项,获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29项。学校与省内5所中职学校联合举办5年制贯通培养,统招分数线、单招报录比稳居省第一方阵,毕业生一次性去向落实率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高于全省高校平均去向落实率,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以上。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以服务支撑地方发展为己任,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聚焦眉山制造强市战略,与有关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眉山市融合创新中心以及全市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创新、中试转化、人才培养、实习实训于一体的区域性产教科融合创新中心、实训中心。教师主持研发杂交水稻、果树新品种5个,推广面积300余万亩。在永丰村建设运行农技推广科技小院,与岷江现代农业园区连续8年合作举办“一优两高”水稻生产竞赛,专家团队长期服务助推“天府粮仓”建设的典型事迹被教育部收入向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专题汇报片。学校是省社科院眉山分院共建单位、眉山市乡村振兴智库建设单位,眉山市以及东坡区科技兴村在线平台运营单位。2019年以来,立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19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2项。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1200余篇,获专利发明专利24项。 学校坚定落地育训并举法定职责,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有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市“1 3”主导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办有眉山高智远机动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2019年以来,共招收成教、网教学生368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21310人次,到账金额4417.2万元;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433人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2384人次;承接各级各类社会化考试近21万人次。 百年办学路,奋进正当时。当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本科大学目标奋勇前进。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对职业教育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聚力推进天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国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省“双高”建设等重大任务,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眉山三市一城建设贡献眉职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铁岭地区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为铁岭市卫生学校,2010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铁岭市卫生学校升格为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院党委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学院位于拥有北方水城之称的铁岭凡河新城教育园区,背靠莲花湖湿地公园,现有教职工459人,专任教师236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96人,面向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近6千人。学院设有五系五部,校内建有含护理、义齿加工、康复治疗技术三个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在内的9个高标准实训中心,1个教学医院,4个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75家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护理、康复、医学技术、药学四大特色专业群,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17个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及老年护理、涉外护理2个专业方向。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医药卫生健康三领域服务”的办学定位,探索构建“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健康服务;促进校企合作,对接岗位需要;提升医技质量,对接职业素养”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坚持“特色立院、质量兴院、管理强院”的办学理念,秉承“天道酬勤 人道扶康”的校训,弘扬厚德强技、和谐向上的校风,办学实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有多名学生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比赛中获奖;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战“疫”中,有多名毕业生逆行湖北,驰援武汉,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铁岭市名校、铁岭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获评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现有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其中生产型实训基地15个,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个。 学校坚持围绕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现有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纺织服装、财经物流、农林园艺等服务安庆支柱产业发展的8大专业群38个在招专业,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递进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专业群全面覆盖安庆市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其中在职在岗教师有正、副教授以上职称近300人,博士、硕士近35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聘请行业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3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200余人兼职兼课。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6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型和外观设计专利70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各1项,建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合作办学、创新发展,是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百所实验校。作为安庆职教集团龙头单位,学校与安庆市各县区政府开展全面合作,与安庆经开区等12家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深度合作办学;与安庆环新集团、安徽盈创、安庆新能源汽车、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办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中厂”“厂中校”30余个。 学校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大实验实训条件投入,大力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学校坚持“人文导航,技术扬帆”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融合安庆近代工业文化、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行业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涵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 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多次斩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5年高达98%以上。 下一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技能型、高水平”四个核心,坚定不移地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思路,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和本科院校的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位于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开元东路1319号,东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北与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相邻,属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学院占地43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19亿元。湖南省公共实训及人事考试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制冷与空调项目湖南省集训基地、湖南省职业训练院均设在学院。 学院前身为1982年1月成立的湖南省劳动局技工学校。1987年4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成立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1998年2月,原湖南省计划委员会和湖南省劳动厅联合发文同意恢复湖南省劳动技工学校,与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2010年4月,晋升更名为湖南省劳动高级技工学校。2010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筹建湖南技师学院。2013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置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撤销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建制。2014年4月,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在教育部备案,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万余名,教职工350余名,专任教师250余名,专任教师大多具有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拥有一批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学院设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机电工程系、质量与信息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基础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四系两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 2022年7月,我院人力资源管理、跨境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群被遴选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院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绩。2021年8月,我院商贸旅游系指导的‘红小方’湖南麻阳富硒古法红糖项目”荣获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2022年7月,机电工程系学生程源康在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制冷与空调赛项金牌。2023年5月,我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成立比亚迪产业学院。2023年2月,我院与湖南省红十字会举行“湖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双方共建湖南省首家红十字精神特色示范高校;2023年9月,我院被遴选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 面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机遇,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深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构建“一体两翼”发展为引领(以办好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做大做强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为两翼),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积极参与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行动、建设湖南省职业教育高地学院样本、持续推进学院后续基础建设),以建好“四大平台”为目标(与长沙经开区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世赛基地平台、技能研修平台),以发挥“五大优势”为抓手,即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势;学院所在地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0余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0余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0余家,2020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530.5亿元,已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驱动力,被誉为“三湘第一园区”,为我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广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重要平台,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我院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省教育厅主管业务的双重管理、双重支持的体制优势;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制冷与空调项目湖南省集训基地、湖南省首家职业训练院落户我院的项目优势,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强省会”战略贡献学院力量。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立项单位”、“湖南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直机关文明标兵校园”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是直属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着全军指挥军官中级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南京,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市浦口区的扬子江北岸,学院交通便利,毗邻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学院景色迷人,环境优美,是一座园林式的营院。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和发达的经济环境,是广大学员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占地160万平方米。院区教学设施、体育场馆、文化娱乐中心和生活服务设施布局合理、配在齐全。院外还有战术训练场、野外驻训和综合训练场。专业教学楼集战术训练模拟系统、合同战术专修室、外军研究专修室、作战指挥专修室、人武指挥专修室、语音实验室、研究生专修室、电化教学中心、室内模拟野战指挥所为一体,与野外战术驻训点、综合战术训练场、教学管理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相配套、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主办的《指挥学报》,面向全军发行。图书馆设备先进,藏书30余万册。1979年以来,共完成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规划课题20多项;编写全军通用教材50多本;出版著作8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有150多篇在国际、全国和全军学术讨论会上获奖。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合成军队指挥员战术训练模拟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陇南师专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成县师范学校(1937年)和礼县师范学校(1973年)合并为陇南师范学校(2001年)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2013年,学校先后通过两轮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12月,学校成为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全国唯一专科学校。2015年1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学校加挂“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牌子。2019年12月、2020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先后在我校设立“初等教育学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2.0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2019年12月,全国工商联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在我校设立“农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2020年12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省水利厅、教育厅等单位评为“节水型高校” ;被省语委评为甘肃省语言文字达标校、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1年9月,学校被国家语委、教育部评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占地1036.49亩,校舍建筑面积26.3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亿元。共设有14个二级学院、15个职能部门,2个教辅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5个校级科研机构。开设有46个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2个,实习实训基地15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76.5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95万册、电子图书37.34万册,各类期刊合订本4.49万册,报纸合订本7061本,2023年订购纸质期刊767种,报纸45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635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市领军人才10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7人,陇南市“园丁奖”教师10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各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人,外籍教师1人,特聘教授4名。在校学生9132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5个(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小学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美术教育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众创空间、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和教改项目共35项。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9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59篇(其中:sci、ei、cssci、cscd收录期刊以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422篇);出版学术著作63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83种(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外观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39项;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55项。学校在白马藏族、早期秦文化、陇蜀古道及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等地域经济文化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学校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7万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被誉为“陇南基础教育的母机”和“基层干部的摇篮”,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全力提升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专业特色,力争早日建成师范类普通本科院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警察训练总队)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作为全区唯一的公安政法类高等学校,学院是自治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承担着公安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公安理论研究、重大活动安保以及应急维稳处突等重要职能,被誉为“北疆卫士的摇篮”。 学院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安院校之一,是我党在民族地区最早创办的公安院校,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纯正的红色基因。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8年3月内蒙古公安部在乌兰浩特市成立的直属训练科,同年7月举办第一期公安干部训练班,1953年内蒙古公安部在张家口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迁址归绥市,与绥远省公安学校合并,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学校。195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学校与内蒙古政法干校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干部学校,1980年改建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警察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干部学校,2001年4月组建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政法干部培训学院。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学校并入学院。2012年加挂内蒙古警察训练总队牌子。 学院为副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校园占地总面积963亩、建筑面积25.36万平方米,其中和林格尔校区745亩、建筑面积15.88万平方米,新城校区218亩、建筑面积9.48万平方米。内设正处级机构17个,其中政治部、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成人教育处、学生处等行政管理机构6个,侦查系、治安系、交通管理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监管系、蒙语授课教学部、政治理论教学部、警体教学部、警训部、图书馆等教学和教学辅助机构11个。学院教师中,有享受公安部部级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12人获评公安部全国公安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7人获评自治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教师2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8人荣获三等奖。近年来,学院多个集体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安教育成绩突出集体”等称号。 学院开设刑事侦查、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政治安全保卫、网络安全与执法、警犬技术、特警、刑事科学技术等8个公安专业,法律事务、法律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等3个非公安专业。学院教学训练条件完善,建有自治区公安厅信息化培训基地、全区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中心、内蒙古景愿司法鉴定中心、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机动车驾驶员训练基地、警务实战模拟训练中心、警务障碍训练场、警用武器射击馆等实训场所,信息网络安全、电子数据取证、舆情与媒体沟通引导、危机处理、刑事影像技术、文件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痕迹鉴定、痕迹实验、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内蒙古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根据公安厅“1 12”(学院 各盟市训练基地)指导意见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自治区公安厅各警种及各盟市公安机关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化校局合作、系队共建,着力培养高素质实战型警务人才。 学院生源质量优秀,近三年公安专业学生录取分数本科线以上100%,一本线60%以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精神,自2016年起,学院公安专业毕业生参加公安部统一招警考试,初次入警(公务员)率达90%以上,2020-2022年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5.81%。近年来,学院男子足球队获自治区“主席杯”高职高专组冠军、男子篮球队获得cuba三级联赛内蒙古赛区冠军。在全国网络安全、大学生英语、数据情报分析、规范汉字听写、中华经典诵写讲等大赛中,学院学生屡创佳绩、捷报频传。 建校以来特别是开展学历教育45年来,学院为自治区公安政法机关培养培训输送了8万多名合格人才,还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8省区培养了大批“双语型”公安专门人才,对于维护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学院培养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1人、二级英雄模范6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6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0人,以及一大批刑侦专家、办案能手,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内蒙古政法公安机关的中流砥柱。 学院承担全区公安机关新录用人民警察培训、中级警官职务和警衔晋升培训、警种专业培训、专项警务技能训练,以及公安部交办的全国公安培训等任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接外警培训任务,目前已承办蒙古国警察机构的刑侦业务、禁毒研修、中高级警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20期,为促进中蒙双方国际警务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鄂木斯克学院、东西伯利亚学院为公安部指定的我院对口交流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蒙古国内务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2022年,学院首次承办约旦打击跨国犯罪研讨班,进一步拓展了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学院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7000余人次。 学院是公安厅机关重大活动安保、应急维稳处突的重要力量,承担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抢险救灾及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等任务,为自治区社会安全稳定、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了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中蒙国际博览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目标,立足边疆地区、突出公安特色、服务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祖国北疆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应用型普通政法公安本科院校,为自治区培养适应新时代政法公安工作要求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保山卫生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于2011年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估;2016年通过特色评估;2017年整体搬迁新校区办学,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护理专业在云南省高校护理高职教育专业评估中获五星a级排名第一;针灸推拿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云南省第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立项为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学校现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临床类别、中医类别考试基地,全国首批(老年照护)、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第二批(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第三批(幼儿照护、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云南省首批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人员)培训基地和等级证书考评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院校、“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brtma)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中德护士(护理)交流计划培训基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单位、中华职教社团体社员单位、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项目首批建设单位、云南省卫生健康先进集体、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首批单位、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建设单位、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省级校园创业平台、省级文明学校及省级平安校园、保山高校社会科学届联合会成员单位、保山市首个高校尿液(唾液)hiv/std匿名检测点、保山市园林单位。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注重实践能力,贴近职业岗位,面向基层,辐射周边,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为云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4万余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全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职院校优秀校园与建筑图集》,是全国唯一入选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学校新校区占地544亩,建筑面积177253.58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6281.29万元(不含土地、房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466.1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36万册,电子书39万册。现有教职工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教授18人、副高职称人员70人、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90人。有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6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师2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3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省委联系专家2名,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永昌教学名师3名、市委联系专家1名、保山市技术创新人才3名、保山市学科带头人4名、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保山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先后聘请了2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聘请了医院、企业1700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 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契合产业需求。学校批准招生的普通专科专业30个,现招生的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营养、老年保健与管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预防医学、助产、生殖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9个专业。招收五年制高职专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6个专业。开办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临床医学、护理、中医学、药学、中药学5个专业,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学、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药学等13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办学。中医学专业群(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药学)立项为省级高水平a档专业群;针灸推拿、中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骨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2011年-2018年连续8年荣获云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获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奖。 实验实训基地完善,技术技能培养过硬。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18所,校外示范实训基地3个,实习医院和企业88个,顶岗实习单位22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有滇西中草药研究所1个,获批云南省教育厅治疗痹症中医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获批云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立项建设专业8个。建有中草药植物园、中医药文化长廊、中药标本馆、生命科学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校史馆、党建馆和针灸推拿技能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检验技能实训中心、中药实验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一园一廊五馆六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学校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护士上岗资格等多种全国性资格考试考点,是全国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保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云南省第236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保山职业培训学校、“云南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是“双证型”毕业生的培训、鉴定基地。学校入选全国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可在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8个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注重科研提升,强化成果转化。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联合专项5项,云南省科技厅科普惠民计划项目1项、州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1项、“三区”人才项目9项,云南省科协科普项目1项,厅市级科学和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学校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杰出贡献院校,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保山市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75项。 中医药特色鲜明,文化辐射引领作用较强。坚持“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一流党建”创建思路,积极打造以“植根中医药沃土,培育悬壶济世人才”为中心的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开展太极拳、易筋经晨练,中医药文化大讲堂,打造中医药经典诵读品牌活动,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三进”工作,充分发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积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对外交流领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卫生教育学院、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瑞典马尔默大学和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过缅甸、印尼籍留学生,成功举办了中-不传统医学研修班。学校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入和服务云南“三个定位”和保山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着力建设滇西中医药人才培养(训)中心,滇西民族医药研发、展示与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周边国家的中医药与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区域交流中心,云南面向西南邻国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新力量、彰显新作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江苏省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肇始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科职业学校,历经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陶都工业大学、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格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过9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紫砂陶为特色,以艺术设计为重点,覆盖电线电缆、眼视光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艺工文商相融合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 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和4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37个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是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历史沿革】学校发轫于1950年,始为重庆工人政治学校,后为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2004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市职工大学、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13年9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由重庆市总工会变更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7月,学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潜力优势学校”;2023年3月,在重庆市“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中,学校被提档升级为“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区位优势】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职教基地、重庆永川国家级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核心地段,坐拥观音山公园和凤凰湖公园,是一所建在高新园区和都市公园里的大学,毗邻永川万达广场、乐和乐都主题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乘高铁到重庆主城仅需17分钟。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912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含规划在建面积),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建有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区域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2个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集训基地,1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高校工程中心、1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亿元,馆藏图书150万册(含电子图书),建成资源丰富、高效便捷的“智慧城职”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 【党建领航】学校坚持党建领航,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有“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扎实学识与学习能力”“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工匠精神与职业品格”“过硬技能与创业意识”的“五有”城职人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现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现有重庆市“十大育人”精品项目1个,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重庆市样板支部1个,重庆市“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2个,重庆市“先进职工小家”2个。 【师资力量】学校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人才团队。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有博士、副教授、教授等教师123人,“双师型”教师19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247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重庆英才、重庆市技能大师、全市技术能手、巴渝特级技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最美巴渝工匠、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巴渝青年技能之星、市区级优秀教师共43人次。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首席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科研平台团队2个,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1个;柔性引进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重庆英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1人。近三年,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三等奖、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等市级及以上技能比赛奖项37个。2022年,教师团队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3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奖1项,国家黄炎培职教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中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8项,横向服务项目87项。 【专业特色】因“城”而生、顺“市”而为,学校对接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打造特色专业集群体系。开设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大数据技术、航空技术、智能建造、文旅康养和创意设计”七大特色专业群的36个专业,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2个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专业,2个全国行指委骨干专业,5个市级骨干专业。现有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市级课程数量已进入全市高职院校前列。主持建成2个市级教学资源库,参与共建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种、参编2种,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典型案例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典型案例2个。坚持“以群建院”,设有信息与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旅康养学院、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航空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等7个专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个教学单位。 【人才培养】立地发展、贴近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为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近年来,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逐年攀升,2021年,在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50项,其中一等奖12项。202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团队参赛获奖率100%,国赛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国高职院校第9位。2023年,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再创新高,获第三届全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重庆市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奖61项,其中一等奖15项。学生获国家级体育竞赛奖项7项、市赛奖120项,其中,啦啦操队和排舞队连续三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办学73年来,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5万余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庆银行、中国建筑、中冶建工、科大讯飞、上海迪士尼、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企事业单位就业。连续两年学生专升本参考上线率达70%以上,2022年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校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永川区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2021年荣获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融合先进单位;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开放办学】创新“1 4”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和产教科融合发展体系。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科大讯飞全国大数据师资培训基地”,与云华集团合作共建“航空学院”,与长城汽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长安汽车共建“汽车现代产业学院”(长安汽车工匠学院),与西门子共建“中德工程师学院”,与永川茶山竹海街道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其中,“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重庆市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创新“政校园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机制,牵头发起组建以实体项目为支撑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智慧零售职业教育集团”“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集团”,“智慧零售职业教育集团”入选重庆市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牵头联合中国、老挝50多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与老挝共建国际共享产业学院,形成“一院四中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老挝共享国际产业学院建设”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开发老挝国际课程和课程标准33 门,建成中老双语国际化课程2 门,开发坦桑尼亚国际化职业标准7个。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所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坚卓勤勉、自强奋进”的优良校风,把学校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宏大场景中谋篇布局,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城职”篇章。在“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时期,并轨发展、强基升级,实施“1415”发展战略:聚焦“‘结构规模、校区扩建、人才团队、双高成果’的‘四轮驱动’战略举措,‘重庆有特色、双城有作为、全国有地位、国际能合作、专本能贯通’的‘三有两能’发展目标”一条主线;实现“模块化能力结构”“混编化教学团队”“项目化职教集团”“智慧化教学革命”四大突破;推进“党建领航”“专业壮骨”“科技鼎新”“人才青蓝”“队伍固本”“服务共生”“开放合作”“智慧增智”“校园强基”“治理善治”十大工程;构建有“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扎实学识与学习能力”“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工匠精神与职业品格”“过硬技能与创业意识”的“五有”城职人育人体系,努力实现技能报国、技能强国。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