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相距遵义会议会址12公里,是贵州省优质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占地面积833亩。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学生,以及“一带一路”15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生13000余人。现有10个...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851-28655578,0851-2821127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排名
182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一、办学定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教专家资格。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学校增挂泸州技师学院牌子。
二、悠久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川南经纬学堂,成立于1901年,是四川第一所“新学”。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为首任校长,朱德、恽代英等曾在这里辛勤耕耘,培育出吴玉章、曾德林、黎英海等知名校友。
三、主要荣誉
四川省“双高”院校b档
本科层次职教人才培养试点校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首批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全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四川省首批优质兵员预征预储试点院校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
四川省文明校园
四、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激流澎湃的长江之滨、沱江之畔,开设46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16624人,占地1504亩。
拥有纸质图书1034412册,数字资源量3199834册(小时)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川南最大的诺博幼儿园、五星级首旅建国饭店、四星级洲际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天猫超市等优越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内体育馆、恒温游泳馆,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宿舍、食堂,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保障。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738人,其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3人,全国技术能手、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常驻外籍教师4人。聘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国平等兼职教师328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个。
近年来,教师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63项,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专利26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省级以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120余人次。
六、合作交流
学校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泸州市“一体两翼”战略新需求,按照“专业—产业集群—产业链”逻辑,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构建432专业群架构,重点建设酿酒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4个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建造技术3个骨干专业群,大力支持艺术设计、跨境电子商务2个特色专业群,实施以群建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推行“1 1 1”专业建设模式(即一个专业对接一个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依托一个本科院校、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与中国酒业协会、郎酒、泸州老窖、哥大诺博、华为、国信蓝桥、吉利汽车、洲际集团、豪能科技等合作,毕业生高端就业达50%,海外就业达10%。
七、教学科研
学校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学前教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酿酒技术专业),国家1 x试点证书17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艺术设计专业)。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5项。教师出版学术专著2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80余篇(sci和ei收录40余篇);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先后在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全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等技能竞赛中获奖1100余人次,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240余人次,涌现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林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梅杰、四川省勤学奋进新青年林厚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八、社会服务
学校是四川省首批第三方评价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可承担砌筑工、钢筋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在内的19个职业23个工种中、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学校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四川省退役军人专业技能承训机构”“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40000余人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原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巢湖卫生学校、巢湖农业学校(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巢湖财政学校三所省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我省成立较早的高职院校之一。2007年、2008年、2010年安徽省汽车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巢湖分校和巢湖商业干部学校先后并入。2012年4月因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合肥市唯一的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是省教育厅确立的安徽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档),是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是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学校获得“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学院”称号。
学校现占地面积1220.30亩,总建筑面积约56.2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2亿元;现有教职工796名,其中专任教师599人,教授(正高)58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9人,“双师型”教师313人。兼职教师137人;拥有纸质图书114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680余种,电子期刊15000余种;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6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9个,教学用计算机4000余台。学校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设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有医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传媒学院(物联网学院)、经贸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56个招生专业。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毕业生年均就业率在96%以上,合肥区域就业率达到60%。2021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秉承“崇德、重技、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尚德重技、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文化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9年,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骨干专业、护理骨干专业、会计骨干专业、工程造价骨干专业、校企共建一汽大众汽车4s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健康技术实训基地、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的“承担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批准的“nit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计算机系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考点、安徽省安全生产资格考试考点。学校建有安徽国家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机构。2015年,学校被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公安厅和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大客车驾驶专业首批试点学校。
学校按照合肥市委提出的“拉高标杆、加大力度,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确定了“国内一流、职教样板”的建设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合肥市支柱产业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围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业、专业、就业“三业”一体,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办学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取得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良好社会效应。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提出了“一校两区一园”(新站汇心湖校区、巢湖鼓山校区、金寨路双创园)的战略构想,并且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8年9月,新站汇心湖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汇心湖校区主要围绕合肥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专业群,目前已建设涵盖机电、信息、经贸旅游、轨道交通、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群,打造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巢湖鼓山校区结合巢湖市区域发展定位,以发展学院传统优势专业为目标,保留医学、生物、建筑、汽车等专业,进一步拓展相关专业领域。金寨路双创园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供专业实习实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成合肥市高科技职业院校产业园。
学校大力弘扬“让争先成为师生自觉,让优秀成为合职习惯”的核心行为文化,将通过“一校两区一园”的办学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教授、百名博士),坚持“为师生办实事,为治学优环境”,全力进军职教本科,最终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职教样板”的职教本科,为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和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助力,争取早日成为安徽省高职教育排头兵!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是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创建于2001年8月,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校园稳定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院紧紧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学院下设文法系、经管系、理工系、艺体系、教师教育系、医学系和公共课教学部等7个系(部)。所开办的53个本科专业均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覆盖文、史、理、工、教、法、经、管、艺、医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现有在校学生5300余人,办学实力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建院以来,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近3万人,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团体奖励30余项,荣获个人单项奖励70余项。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23中国包装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1金1银3铜,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1金5银6铜;获第二十四届湖南省大学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届“外教社杯”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本科二组特等奖,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团队省级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十二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非英语专业组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专业组一等奖。先后有3000余名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大学研究生;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其中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贾胜华,曾获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称号。
学院现有67个实习实验基地,与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和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等国外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质量平台。
学院始终秉承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校训和“树人达志”的院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全面创新育人模式,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强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现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共建,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领导和管理为主,业务上由省教育厅指导。现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地矿局先进党委(连续10年)、合肥市双拥模范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等。
学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安徽省地质职工大学,1997年1月更名为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基础上改制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主校区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东区(合肥市梁园路1号)、西区(合肥市桐城南路410号)、半汤校区(巢湖市半汤镇花园街2号)共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一万余人,占地531.39亩。现建成地质勘查、计算机、数控机电、旅游酒店管理、经济管理和海尔大学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共113个实验实训室和121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建有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首批示范职业资格与技能鉴定所、7个省示范实训中心及开放实训基地以及it核心与认证课程研究所。
学院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珠宝学院)、1部(基础教学部)、1中心(实习实训中心)以及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心、安徽省地热能源勘查研究院等教辅科研机构。现设有57个高职专业,涉及工、经、管、文、艺5大学科,涵盖资源开发与测绘、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安全、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10大专业门类。现建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其中,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22个省级重点、示范、特色、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及3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mooc)。
学院现有580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82人,双师型教师2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占37%。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常印佛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遵循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求进步、以质量创品牌,形成了鲜明的“三元融合”(行业、学院、企业或地质队)办学特色和“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39个一等奖、138个二等奖、109个三等奖,赛绩一直稳居全省76所高职院校前十位,2018年获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均在90%以上,学院招生就业始终保持着“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学院传承弘扬地矿行业“三光荣” 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培育出更富有时代特色和覆盖所有行业的“三业”品质(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凝练出“明德、笃学、精艺、尚新”的校训。
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现与韩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泰国等国多所院校保持长期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与韩国韩瑞大学、明知专门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开展“3 2”、“2 1”等形式的国际教育项目。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院等8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专业、共育人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学院入选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首批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学院进入了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面向未来,学院人正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朝着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美誉的吉林省长春市,毗邻国家5a级景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奢岭、净月两个校区,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民办高等学校。学校于2000年6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0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得与长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权。学校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理事单位,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理事单位,吉林省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吉林省高校文化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牵头单位,吉林省旅游协会理论研究与教育分会会长单位,吉林省会展协会副会长单位,省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示范基地,吉林省民政厅评定的5a级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39个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280人。学校教职工665人,其中专任教师416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78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新秀、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优秀外国专家等,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梯次有序、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校园景色宜人,建有2000平方米室内天井景观带,景观带融风景园林和休闲运动为一体,是花园、学园、乐园的有机统一,呈现给师生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怡人景色,成为省内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学校建设了美轮美奂的“长旅之夜”亮化工程,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下的美丽校园成为学校驻地的一道靓丽风景。学校设有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分馆,现有馆藏图书99.24万余册,电子图书125.42万册,电子期刊9.50万册,现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博看书苑、cadal数字图书馆、cashl开世览文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畅想之星电子图书、爱迪科森职业全能培训库、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云舟/学习通、超星期刊、超星视频等数字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
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现有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1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1个,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地方本科高校部分转型发展试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优质课程共37门;省级优秀教学案例、线上教学资源共30项;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1项;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及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1项,被吉林省教育厅指定为吉林省高校文化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牵头单位。学校现有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1个,吉林省新旅游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吉林青年创业园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吉林省文旅教育与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冰雪旅游运动服饰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7个。学校成立的吉林省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获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建设。学校获评吉林省“青梨派”平台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38项,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3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学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576项,国家级、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1项,主编学术专著及教材百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50余篇。
学校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坚持开放办学,密切与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共建,组建了“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了国际金钥匙学院长春分院、长旅宋城产业学院、长旅ai产业学院、中韩融创产业学院,搭建了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平台。目前学校已与中国旅游集团、宋城集团、博众精工集团、科大讯飞、新华保险、益盟股份、长白山集团、中韩产业园、吉林东北亚国际工程技术集团、长春圣威雅特服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350余家签约建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集团化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造“实习 就业 创业”的广阔平台,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建校24年来,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设有奖贷助勤补免偿“七位一体”的奖励和助学体系,在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之外,每年设立100万元新生入学助学金,确保不让一名长旅学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校坚持培育富有旅游特色的校园文化,现有各类大学生社团36个,常年开展文艺、体育、演讲、辩论、展演等活动,积极参与全球吉商大会、东北亚博览会、吉林国际雪博会、长春电影节、长春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注重立德树人,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奖1865项,其中国家级310项,省级1555项。学校选树培育多人次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吉林省自强之星标兵、吉林省百优大学生、吉林好青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推动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建设,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攻读“3 1”“2 2”“3 1 2”本科、硕士学位项目,帮助学生增进国际视野,提升学历层次。
春华秋实,玉汝于成。长旅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华章,积淀了独特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学校党建、以旅游管理为代表的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思政课程改革、资助育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已经形成突出特色,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校秉承“立德树人 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创办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有使命、有情怀、有温度的民办高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根吉林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努力书写民办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民办高等学校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合肥城市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合肥城市学院(原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创办于2003年,2020年12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秉持“明德、爱国、善进、匠心”校训精神,确立“质量为本,内涵发展,强化特色,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校规划占地面积近1000亩,已建成校舍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现有滨湖和北城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美丽巢湖之滨的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和滁河干渠之畔的合肥北城岗集镇,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荣获“合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5%以上。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及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坛新秀、省级卓越教学新秀10余人。设有徽派建筑构件文化研究中心、城市空间景观与智能养护技术中心、江淮建筑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全省率先建成校内光伏发电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平台,与吉利汽车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院部,设有35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学校重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在质量工程、科学研究、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来,获批立项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30余项。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通过省级专业评估18个;立项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6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完成各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编写专著、规划教材等400篇(本)。近年来,我校学子在国际性、全国性以及省级以上主要学科竞赛和体育、艺术等赛事中,获得奖项1000余项。其中,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创造了安徽省同类高校在该项赛事中最好成绩,在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艾景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以及全省大学生篮球等赛事中获得的奖项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学生考研率逐年攀升,先后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守“一心一意办好学,矢志不渝创名校”初心,以高水平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规范化的管理、优质化的服务,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赞誉;学校始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荫桐”校园文化,在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强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载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合肥城市学院在新的起点上,坚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融入长三角、服务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建设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力谱写合肥城市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司法厅,业务受省教育厅指导,是以高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为主,多种专业教育并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河南省劳改警察学校、河南省司法警官学校,1984年建校,1987年开始招生,2001年4月升格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5年8月,学院由文劳路整体搬入学术气氛浓厚、自然风光秀丽的龙子湖高校园区。
学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环境幽雅,是“河南省园林单位”和“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教学设施有教学楼、培训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射击馆、警体馆、游泳馆、餐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礼堂、超市等。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有枪械、散打练功等完善、配套的警用训练器材;有计算机、语音、刑事照相、痕迹检验、心理咨询与测试、财会、模拟法庭等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馆藏图书60万册, 电子阅览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够适应培养现代化警官的需要。校园网覆盖学校各部门,并与 internet 联网, 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满足各类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管理和能力,打造智慧化校园。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设置有监所管理系、法律系、信息技术系、警察学系、司法行政管理系、基础部、思政部、警体部、警察技术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有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司法鉴定技术、社区矫正、司法信息技术、司法警务、法律事务、法律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等14个专业。其中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等4个专业为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在校生7200余人。在编教职工368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正教授14人,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05人,有13位教师被省教育厅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学院还聘有70名校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学院理论教学、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近年来,在省司法厅党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办学治校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全院教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不断加强改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学院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学院党组织规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展,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再上台阶,为实现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创建“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为抓手,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办学特色,促进学院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稳步提升。围绕省司法厅“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创亮点”的工作要求,积极对接行业动态,主动融入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科学定位,不断提高服务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经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刑事执行、法律实务、司法技术等17个专业组成的3大专业群,具有了河南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法律事务、刑事执行专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刑事执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社区矫正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截至2021年,学院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350部,出版专著48部,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900余篇,其中获奖论文165篇,承担完成各类科研课题400余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350项,省部级以上60项。专业教材中有司法部试点改革教材2部,全国司法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省重点教材8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类一级期刊。在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在全国高职高专“三优”评比中,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为学院和其他院校师生、司法行政干警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
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4.6万余人,为司法行政系统培训干警6.2万人次。毕业生中有1人被追认为烈士并被追记个人一等功,4人被河南省政法委、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65人荣立二等功,520人荣立三等功,7800人次受到各种嘉奖和表扬。历届毕业生中,已有60%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骨干。
学院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2015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被确定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17年被评为第十六届“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 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校。2019年4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2020年,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2017—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被河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授予“2018—2019年度河南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2019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军区政治工作部评为“2020年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达标单位”、被省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平安校园”、被省直爱卫会评为“河南省无烟示范单位”,被郑州市公安局评为“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
时代不负奋斗者,征途正在谱华章。在“十四五”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全院师生员工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以党建高质量和学院发展高质量的优异成绩,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长清两个校区和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淄博基地,是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中等美术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及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校所属处级社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设有中国民艺研究所、设计策略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图像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学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校报《山东工艺美院报》。建有学校网站及“设计•中国”等专业网站。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24—2029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5个学科门类、13个一级学科、38个本科专业,构建了以设计和设计学为主导、美术为基础、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艺术学、设计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计艺术学、艺术学为“泰山学者”岗位。设计学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在2021-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1305设计学”榜单中稳居全国前10位。
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5个a 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 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思政 设计”的教育理念,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双向互动,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六艺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科研及创作成绩突出。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山东省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中华手造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或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手艺农村”等项目;师生在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励,在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美国弹力方程式国际设计锦标赛(简称“fe”)等国际设计大赛中成绩优异,多次获“悟空杯”中国国际漫画大赛冠军奖、中国大学生模特大赛一等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金奖等奖项。
学校服务社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完成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中国(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山东馆等设计施工运营工作,完成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等系列重点设计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山东体验项目整体策划设计与搭建、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视觉设计、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整体创意设计、中国网络诚信大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中国国家公园形象标志设计征集与评审、中国国家公园衍生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参展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办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工作,为艺术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搭建交流平台。深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树立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标杆,铸就“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学校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基层组织获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等荣誉称号。
主动服务和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运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文化创意优势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山东省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等16市人民政府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等机构,浪潮集团、海尔集团、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等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文创产业、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与济南市共建“国家产教融合项目济南文创设计产业基地”,打造一流市校融合发展平台;与12家省市企业(单位)建立“济南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国家产教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北区建设,打造成为一个集科学研究、设计研发、教育教学、创新创业、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与青岛市共建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建立“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服务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胶济线文化体验线建设,形成山东手造双核聚力发展。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机构)建立广泛的教育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依托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拓展一系列境外教育合作项目。学校于2005年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2008年加入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并作为成员举办联盟会议和教育交流活动。学校与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设计研究学会(drs)、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apa)、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等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近年来,先后联合举办“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济南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国际设计教育学者大会”“2022国际设计素养学术大会”“创新·融合——设计教育发展大会”等重大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学校设有国际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上合高等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依托国际设计学院建设,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学者,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学校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特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为“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持续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先后历经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本科)、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等历史阶段。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地处南宁市空港经济区,校园风景秀丽、文化氛围浓厚。现有在校生人数21000余人,其中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130余人。
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同时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秉承“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校训,发扬“弘毅开拓、勤勉善成”的学校精神,坚持“服务、合作、开放”的办学理念,践行“盛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风,彰显“崇德强技、尚美至臻”的“思茗”文化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广西唯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单位,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
学校坚持以农为特色、一二三产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康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物流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招生专业47个。其中自治区优质专业1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9个,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农业农村部首届乡村振兴名师名课2门、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9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 “1 x”证书国际推广中心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0个、广西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6个、自治区涉农专业链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1个,首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入选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7个,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师资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优秀教学团队、名师辐射引领效果显著。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4.3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
学校不断创新多元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牵头组建了由128家国内外行、企、校、研组成的学校理事会、组建中国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获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农垦职业教育联盟等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发挥“一会三集团两联盟”在整合社会资源办学、推动合作育人等方面的作用,以“项目 人才 技术”的利益链为纽带,共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和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项目70余项,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不断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水平,依托农垦系统资源优势,整合广西糖业、木薯等千亿元研发中心和茶叶、畜牧(生猪)等自治区级工程中心资源,形成了跨专业集群的“打包式”服务机制;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7个;依托创新平台和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及成果推广应用,近5年承担省部级课题10项(农业部2项、教育部1项、自治区科技项目7项),开展各类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50余项,为企业新增产值近15亿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2件,实用新型692件、外观专利72件;省级科研成果获奖30项,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技术发明奖3项、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市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
学校作为“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充分发挥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和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近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荣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50多个,其中国家级铜奖1项,自治区级金奖11个。连续20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50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具有25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国涉外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康正先生投资创办,依托集团雄厚办学实力和集团化办学优势,秉承“依法治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和社会声誉。
近年来荣获 “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广东省高等教育(民办)院校竞争力十强”、“广东当代优质民办学校”(2019)“品牌型民办非企业单位”、“最具特色民办教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示范高校”、“广东省社会组织评估 5a 级单位”、“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高招服务创新奖(高职)”等荣誉称号。
一、广州城中心的花园学校
学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沙太路大源“百亿淘宝街”,坐落于广州市中心地段的白云山麓金盘岭脚下。地铁、公交、轻轨四通八达。花园式的校园环境闹中取静,绿树成荫、花草环绕、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具有天然氧吧之美称,是快乐学习、休闲生活、课外活动、运动健身的理想之地。
二、与湾区新兴产业精准对接的职业教育
学校围绕国家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型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形成了为医药健康、艺术教育、现代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商务等重点行业和产业链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链。学校以国际商贸、财经企管、航空城轨、信息工程、护理健康、幼教艺术、华文与外语为特色专业方向,设置 9个二级学院,将60多个招生热门专业整合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 11 个高水平专业群。通过专业群的公共平台课程共享、专业核心课程分立、素质通识课程任选的教学改革模式,打破了人才培养知识面狭窄、就业去向受限的弊端,凸显了知识复合型和技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可选择专业群内某一专业入读,同时可通读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为学生在校三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权益和更大的受教育价值。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现有在校生上万人,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学标准配置教师队伍,教师力量雄厚,同时结合职教特点大力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授课,现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超过80%。学校与 200 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数量众多、质量优良的就业渠道。毕业生年均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累计为社会和行业输送各类专门人才超过十万人。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协同育人试点、与香港都会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省级精品在线共享课程等多个高质量建设项目。近三年,我校师生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比赛成绩优异,先后荣获国家级特等奖 1 项、一、二、三等奖 17 项;荣获省级特等奖 3 项、一、二、三等奖 190,市级 20 个奖项。
学校始终坚持“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的国际化办学方向,与境外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并购了日本早稻田医学院,创办了格鲁吉亚涉外教育大学,打通海内外“专本硕”贯通的教育渠道。
学校建立了 40 多个学生文化社团,体育健身和文娱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阳光的育人环境,优良的办学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生辅导员与生活指导老师 24 小时在岗在线,实行学生宿舍社区化服务与管理。
功崇惟志,天道酬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国务院职教改革 20 条精神,坚持走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建成广东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