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校。 学校始建于1997年。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国家计划内招生。2011年,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更名为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在...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11-89653577,0311-89653588,0311-8965359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100 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建校65年来,学校秉承“尚德躬行、笃学擅用”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育才树人,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西航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明德敬业、严谨求是”的校风。 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阎良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第三机械工业部,1979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2001年由空军移交陕西省管理,升格大专并更名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通过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百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还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省级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国防部、教育部确定为陕西唯一一所空军、陆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被教育部遴选为“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项目院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被陕西省遴选为优质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南、北、东3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校生13000余人。设置有航空维修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航空管理工程学院、航空材料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军士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并创建了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1个航空制造工程中心,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三全育人”研究院等2个研究院,开设了通用航空、航空维修、制造、材料、管理、人工智能、自动化、汽车等门类齐全、航空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的高职类专业50余个,涵盖了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空管理服务、交通运输营销等职业门类。学校现有波音737-300等19架飞机,拥有教学实验室184个,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14954台(套),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97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普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hk证书培训。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8项;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交通运输类专业示范点。 学校获批建设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4个;建设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拥有设施完备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大学生体育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生均达1.5万元。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专、兼职教师810名,其中二级教授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杰出教师各1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陕西省首席技师1人、三秦工匠1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2项,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依托阎良航空产业区位优势,大力选聘行业领军人才、知名企业家、企业高管、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聘请了(飞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试飞英雄黄炳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薛莹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600余名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近年来,学校积极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陕西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大赛”等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学生在技术技能水平、岗位创新能力、创业成功率等方面稳步提升,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5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其中一等奖49项;近五年双创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1项金奖,实现该竞赛陕西高职金奖零的突破。“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2项;陕西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银、铜 奖共53项,连续两年获得职教赛道冠军;“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奖项14项。 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泰国私立大学联盟、柬埔寨暹粒地区理工学院、韩国大林大学、泰国国王科技大学和韩国新罗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泰国金士顿芭堤雅职业学校签署留学生培养项目协议,与菲律宾共设航空教育创业基金、共建航空教育创业中心,助推中菲航空教育合作交流。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学校近三年累计选派110名教师赴德国、泰国、柬埔寨、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习培训。曾接收新加坡理工学院126名交流生来校进行航空维修实习,累计派出多名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活动。积极对接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项目”平台,多次承办“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西安站活动。接待来自泰国、新西兰、韩国、菲律宾、非洲、美国等国家的院校、企业、机构等来访团组,共计21批219人次。2019年,学校被遴选确定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202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并成功入选“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院校。 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建立了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常任主席单位,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牵头组建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及陕西西安航空城职教联盟,探索实践“政军行企校”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引领作用。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目前已形成了由空军航空维修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企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企业、民用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等500多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 近五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大中型国有企业,近40%的毕业生签约中航工业、空军装备维修、民航运输、航天科技等行业企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5720工厂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建校六十余年来,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部队、航空工业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学校站在“双高”建设的新起点上,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战略,根据国家“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要求,为建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学校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校于2009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百年名校西南交通大学和华西希望集团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创办,以轨道交通特色立校的一所全日制工科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首批应用型转型改革试点院校、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院校。学校设有成都校区和南充校区,主体成都校区坐落于“千里沱江第一城、天府水城”金堂县。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明德励志、务实创新、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轨道交通”办学特色,坚持“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的办学定位,强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的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实干笃行,奋楫争先,努力培育以“宽基础、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特征的“现场工程师”应用型人才,致力建设“国内外知名、学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社会高度认可”的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 学校按照强化内涵、彰显特色要求,设有轨道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系、基础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开办了覆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近50个,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收优质生源,现有在校学生28000余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汇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造诣精深的学科带头人,多途径引培高素质“双师双能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290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成“理实一体化”跨专业、高仿真、数智化、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训平台100余个,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其中轨道交通“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量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面积14500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3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万册。 学校充分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强大的师资优势以及母体学校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所办专业分为轨道交通核心专业群、支撑专业群、延伸专业群,已获批省级一流、示范专业建设点16个,实现省部级重点专业全覆盖。其中,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建设专业,工程造价、会计学等4个专业获批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物流工程、财务管理等2个专业获批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项目2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 学校强化科研竞赛的引领作用,用政策激励、用制度保障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十四五”以来,立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360项,立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0项,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立项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4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4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24项;发表论文740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88篇;出版教材或专著31部;授权专利105件;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174项,其中国际级奖3项、国家级奖699项、省级奖331项。在“2022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实力评价排名”中,学校位列《基于增值评价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八名。 学校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并举的育人体系,强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院校、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合作,推动校企地合作“全方位”“全过程”融合,通过订单培养、“3 1”“2 1”等模式,深度与成都地铁、成都现代有轨电车、成都铁路局、中铁八局、中铁建大桥局、京东商贸等企业合作交流,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学院已累计输送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于2021年被授予首批“海外实习就业基地学校”称号;作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推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获得良好反响。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白俄罗斯创业与管理学院、布列斯特国立技术大学、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戈梅利国立大学、布列斯特国立大学、波洛茨克国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国际课程周”品牌效应,实施“希望视界”教师提升计划,建设国际科研能力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之未来,将沐时代之春雨,汇智者之灵气,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提质为核心,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形成适应数字化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新动能、新优势,开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伟业,为服务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为主,艺、文、工、管、教等多学科兼容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教育部备案,学校代码为12784。 学校始建于2000年,由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国家督学、第十三届河北省人大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先生创办。2007年升本,2011年获得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开始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5年被河北省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被河北省确定为“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戏剧与影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增列为学位授权点。 学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兴安校区、警安校区和鹿泉校区3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表演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舞蹈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艺术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 设有51个本科专业、2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休闲体育、摄影、表演、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李锦云校长领衔的“县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传播教师团队”入选“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李锦云校长作为带头人的“跨专业课程联合实践教学团队”荣获“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有多人获评“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省管专家”“河北省三育人标兵”“河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拥有“媒介融合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全媒体数字音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24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4000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每年可供3000名学生实习,1200平米演播厅、400平米融媒体演播厅、全景演播厅、虚拟演播厅、特种摄影实验室、混录棚、拟音棚、预混棚等达到国内和行业先进水平。 图书馆中外文纸质图书193万册,电子图书239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3.7万种。购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畅想之星电子图书、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e博在线等数据库24小时供读者使用。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引进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手机端使用电子资源、浏览图书馆各类服务信息、馆藏图书查询和网上续借等服务。安装了超星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e博在线触摸屏综合展示系统等固定电子资源阅读平台。校园信息化建设满足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要求。 近五年来,承担《新媒体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融合媒体视域下媒体经营管理研究》等国家及省厅级以上纵向课题270多项,横向课题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60多部,播出作品190多部,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40多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励670多项。 摄制的电影《傍晚向日葵》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摄影两项提名、第56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奖、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智利南锥体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故事片奖等奖项。同时先后入围西班牙马德里电影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推出电影节、戛纳世界电影节、阿根廷圣克鲁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荷兰新视野国际电影节、第12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等,并分别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三十届大学生电影节“南国(珠海)电影周”和第28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展映。电影《旗》获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儿童片、最佳音乐三项提名奖,电影《绿色长城》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科教片奖。原创舞蹈《中国梦•太行情》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乐婆婆的心事》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动画片《郭守敬传奇》获国家广电总局立项。纪录片《美丽秦怡》获中国(威海)国际微电影盛典银贝最佳纪录短片奖。专题片《中国城轨》《维持原判》《今日横街镇》、动画片《天眼归来》《海底小纵队》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大型门户网站播出。原创舞台剧《小兵张嘎》《幸福国际庄》等连续在国内外演出。承接了电影《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突击再突击》《吕建江》和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区小队》音乐制作及后期剪辑。师生摄影作品、视频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比赛并获奖,舞蹈、音乐等专业师生多次参加央视、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网络春晚、五一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演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国家和河北省重要活动或会展的解说,201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主播方向学生杨旭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冠军。声音作品经常被主流媒体或文化项目所采用,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公益海报设计、绘画、京绣及其他手工艺作品屡次获奖。 学校遵循“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校训,把培养“有良知、守道义、重文化、强技艺、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立足之本,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的结合,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按照“学—练—干—创”四个环节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形成了“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办学特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授予“全国十大民办高校”“全国5a级社会组织”“河北省绿色学校”“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十佳高校团委”“河北省红色社会组织”“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省级示范学校”“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组织奖”等多种奖项。“文化新零售电商双创实践基地建设”“物联网智慧舞台研发基地”等多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中央和国家重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网站先后予以报道。连续多年被校友网和其他评审机构评为中国顶尖级民办大学、全国民办艺术类高校第一名、河北省民办高校第一名。 现任校长李锦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外国语大学
学校介绍 吉林外国语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学校创办于1995年;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通过司法公证,将学校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试点单位;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硕士)的培养试点民办高校;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在美国开办孔子学院的民办大学;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民办大学;2017年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民办大学,圆满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2022年入选吉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a类)。 学校现已成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应用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地区语种最多、特色鲜明的世界多语言文化教育中心,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 ”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 3a051e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市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7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万平方米。校园内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拥有在校生14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556人、研究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300多人,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8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巴西、日本、韩国、埃及、伊朗、印度尼西亚、泰国、蒙古、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乌克兰等国家。 学校设有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西方语学院、中东欧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国际艺术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法语、朝鲜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波兰语、捷克语、泰语、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希腊语、乌克兰语、马来语等21个外语语种;拥有翻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出版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专业领域,涵盖文、经、管、教4个学科门类。其中,翻译硕士覆盖英、日、俄、朝、德、法、西、阿、意9个语种。学校开设50个本科专业,涵盖21个外语语种以及文、经、管、教、艺、工、法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双外语”和“小语种 英语 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语种翻译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 ”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 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村)、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有13个吉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6个吉林省品牌专业,8个“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三五”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数占学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2个省级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16个省级研究平台,3个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国家督学1人、国家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各教指委副主任、委员9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各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6人,吉林省高级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4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10人。24门省级一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留学项目;获批5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专业、与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合作开办德语专业(翻译方向)、与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合作开办西班牙语专业(企业管理方向)、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俄语专业,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办朝鲜语专业;拥有“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招生资格;加入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阿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300人左右;每年学生出国出境参加本科双学位和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以及长、短期语言文化交流达800余名,部分专业学生出国比例达到100%。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完备,拥有大型综合性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地球村,201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建有非外语专业实验实训中心,涵盖经济、管理、计算机、心理健康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世桥大厦,为学生提供“多位矩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多元发展空间。学校有同声传译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室、数字录音室、智慧教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微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以及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各类教育教学和文体设施。学校图书馆是一所集文献收藏、学习阅览、交流研讨、科学研究、文化休闲为一体,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元素的开放式图书馆,拥有一流的服务设施和wifi覆盖的网络环境,有中外文纸质和电子图书286.5万册,电子期刊73.4万种,数据库43个,全年355天开放。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走公益性办学道路的办学思想。学校是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坚定地提出公益性办学、不要个人回报的学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进行财产公证的民办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吉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外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学校提出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学校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苦练内功、强化管理、精品办学、打造品牌。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上,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三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形成合力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交叉任职;在工作制度上实行了联席会议;在工作内容上实现了融合渗透。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库和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寝室四级管理网络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育德、育心、育体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强调“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成才观,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了《本科全套人才培养规格及方案》和《五育并举工作方案》,坚持德育铸基、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形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科学设计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指导大纲》《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大纲》及落实这两个大纲的《实施细则》,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了教育和教学计划之中。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现有社团、专业俱乐部197个,校级综合类社团30个。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国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 531b31 学校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抓教风带学风;通过“致远、务实、求精”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自强自律,求是求新”的学风的“三风”建设以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三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学校大力开展以“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近三年,学校学生参加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24项、省市级奖项1545项,涌现出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省级优秀班集体”“省、市级文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成为学生的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学校介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始创于1998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用现名,是由“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它是东南大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本二层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教授任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教授、东南大学总会计师丁辉教授任董事会副董事长,郑家茂教授兼任学院院长。2012年3月,学校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成为江苏省首批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试点的独立学院。 学校坐落于东南大学本科教学基地——浦口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达。地铁三号线贯通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以及市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学生可最大限度共享东南大学教学资源。 学校设有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基础部等7个院(部),9个党政管理部门,2个直属单位,设有30多个本科专业,现有师生员工1万余人。 校园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和先进的各类实验室,办学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服务方便快捷。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三个院级公共实验中心和金工实习基地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各专业均建有综合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17万余册,并共享东南大学的全部电子图书资源。校园网主干千兆,覆盖所有教学和行政区域,与东南大学主校区千兆互连。学校现有学生食堂1.6万㎡、浴室1000㎡、超市1000㎡、学生宿舍14.5万㎡。2021年新增成园学生宿舍和食堂投入使用,增加宿舍面积37737平方米,食堂面积5195平方米,道路64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体育场、室内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学生活动场地。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学校秉承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优良传统,紧密依托东南大学雄厚的学科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人才需求大、国内有影响、就业前景好、支撑力量强”为专业设置原则,所设专业以社会需求旺盛的工科专业为主。2007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我院17个专业列入江苏省本二批次招生,2014年全部专业(含方向)列入本二批次招生,是全国列入本二批次招生专业和人数最多的独立学院。 学校拥有以东南大学专家教授为核心的一流教师管理团队,坚持选聘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坚持选聘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咨询顾问;各专业拥有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生敬业的专任教师队伍;并申请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科学家、千人计划学者、博士生导师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教师担任各专业的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建有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确保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建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东南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全面指导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努力搭建丰富多样的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启动“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计划”。设立32个学生社团和4个学生艺术团。为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条件。学校将创新实践与各类竞赛相结合,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和江苏省内的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4000余人次,获奖数和获奖等级位居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前列,且已超过省内众多公办本科高校。 学校秉承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努力构建体现自身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加大转专业自由度,并设置辅修专业制度;对重要的基础课实行分级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业基础、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做学结合”“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优才优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三年,学校依托东南大学的国际合作资源,以选派交流生、硕士项目学习、暑期游学等形式进行国际交流400余人,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求真求美、成人成贤,人才辈出、桃李满园。我校毕业生以“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在95%左右,有一大批学生被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南瑞集团、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录用。近五年,学校共有750余名毕业生被南京地铁、上海铁路局、杭州地铁、厦门地铁、合肥地铁、常州地铁、无锡地铁等录用。 2017年至今,我校共有1600余人被录取为研究生,其中相当一批学生被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厦门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华威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东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学校大部分专业考研升学率超15%,其中“985”“211”高校录取率占比超过30%,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2010年6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独立学院。2012年10月,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是全省获得此项荣誉称号的两所独立学院之一。近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专业抽检评估中多次以全部为a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并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共青团考核优秀”“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模范职工小家”“玄武区征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又好又快发展的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将坚持“创模式、改机制、拓资源、求特色、图提升”的发展战略,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无锡太湖学院
学校介绍 无锡太湖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位于无锡市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占地2000亩,师生20000多人,被誉为“花园中的大学”,毗邻上海,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源于百年传承的“双一流”大学——江南大学,创建于2002年,2017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在2019年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中,无锡太湖学院位居江苏省同类高校榜首。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无锡太湖学院位列全国第6名,江苏省同类高校第一名。 师资雄厚 人才辈出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师19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95%以上,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学名师、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和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特聘国外名校兼职教授、国内产业教授等优秀人才300人。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课题等共459项;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586篇,获国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100多项。 热门专业 特色鲜明 学校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苏格兰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学校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会计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数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拥有设计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高校a类品牌项目“会计学”专业;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设计、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会计学等1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入选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苏南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入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物联网、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为特色的新型工科,数据金融、网络会计为特色的经管学科,视觉设计、三维动漫为特色的艺术学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学科以及健康护理、创新创业等实验实训平台,服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 校企合作 质量领先 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阿里巴巴、罗克韦尔、中兴通讯、中电集团58所、国家超算中心、红豆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教学基地298个,提供高质量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3d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希望之星”、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江苏省高校高等数学竞赛等国家、省级高水平竞赛中获奖950余项。 国际合作 全球视野 广泛开展与国外名校和国内“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全球大学排名400 高校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联合成立无锡太湖学院苏格兰学院,通过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与英国东伦敦大学、苏格兰大学、霍尔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际名校签署“本硕博直通校际合作协议”;与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开展访学营项目,每年有很多学生出国交流、留学深造、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就业创业 前景广阔 就业渠道宽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学校每年组织百余场校园供需会,近三年每年有35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2000多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之比达18:1,充分满足了毕业生就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涌现出大批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其中,村官代表郭长鑫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亲切接见,其创办的企业年产值2600多万元;创业代表杨东华创办的实体公司年产值4000多万元;刘楠创办科技公司获巨大成功,荣获江苏省“十大创业标兵”。 护理学院优秀毕业生、无锡四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陆海林在2020年疫情期间驰援武汉,被誉为抗疫“最美逆行者”。 全国典范 声誉卓著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经世致用”校训精神,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高校,当选为全国新转设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全国非营利性高校联盟副主席单位。《人民日报》连续三次报道学校先进经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学校办学业绩500余次,学校多次在教育部召开的大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成为全国同类高校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依托名城、名校,滋养于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与弘扬南京师范大学厚生精神,遵循“蕴德论道、励学力行”的校训,形成了“明德、尚学、创新、和谐”的校风,建成了泰州历史上第一座万人本科大学。近年来,学院围绕“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坚定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突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办好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满意的大学。 学院占地面积660991平方米,培养以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上具有鲜明特色。建有12个二级学院,有经教育部备案的48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1633人。 在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办学取得了累累硕果。小学教育、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一门课程入选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行政管理、英语等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独立学院星级专业;获批江苏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独立学院唯一);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省级学会(江苏省医药法研究会)的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独立学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4 1”跟岗见习实践教学模式,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学院先后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办学业绩;2021年,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主持)完成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11位,江苏第1位。 ·品牌铸造特色彰显 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确立了“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嵌入式人才培养”为基础,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师范教育特色彰显,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师范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学院之一,有12个专业可以招收培养师范类学生,学生连续多年斩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江苏省新入职的教师中平均近9人中就有1人来自我校;做强艺术教育,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内容与形式,采用校内外相结合、校政企相结合、国内外相结合等方式,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探索新时代艺术教育新机制。学院歌舞团获批成为省内独立学院唯一省级大学生艺术团;由共青团泰州市委支持共建了泰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师生用画笔助力泰州文明城市建设;竞技体育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 ·雄厚师资高质教学 学院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邀请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进校园,为我校师生讲学;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行业专家和高管担任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聘任高水平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坚持教授、专家进课堂、进实验室,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实践工作。学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至上、学识扎实、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30名自聘教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学术或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导师资格;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88.85%,59人次入选高校“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各类省市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承担厅局级以上项目46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在同层次高校中位居前列;学院获批2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全省独立学院中位居前列;教师获得“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称号。 ·正德厚生多元成才 学院始终秉承“厚生”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建设了一批育人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利用线上线下各类教育的思想政治品牌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新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教师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社团巡礼节、外语文化节、志愿者文化节、读书节等特色品牌活动为龙头,以40个涉及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公益服务等类别的社团为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文体竞赛、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陶冶情操、锻炼能力,营造了明德、尚学、创新、和谐的校园氛围。长期开展的“新学期第一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和品牌,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招生就业成果丰硕 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2年招生数量与生源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投档分全面领先省内同类院校,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稳居第一。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高质量就业为工作目标,健全精准就业机制,不断提升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2019届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736人,2020届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823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毕业当年考取公办教师编制661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考取公办教师编制、考研升学深造比例达到60%。近三年,共有600多名毕业生考取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研究生。毕业生入职机关、事业单位、入职大型国有企业人数逐年提升。多名学生在广州、南京、苏州、无锡、泰州等地成功创办了具备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项目孵化、项目训练、竞赛指导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活动的全覆盖。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荣获佳绩。 ·应用为先服务社会 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导向,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相融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依托优势专业,与泰州市共建了地方立法研究院(全省首家、唯一由地市级人大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地方立法研究机构)、人大代表培训基地、历史文化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医药法研究所、歌舞剧院等等。有5个项目获得泰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35”工程产教融合项目立项;市级智库“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与2个院级智库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泰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泰州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总体方案》采纳引用;承接泰州市委宣传部支持的项目《古盐运河文脉》书稿编撰;拓展产教融合项目,由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支持共建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与京东公司合作共建“jd•as校园孵化中心”,参加阿里巴巴“百万英才”项目,成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与泰州移动公司共建千万元级别的移动通讯组网实验室,与泰州成一医药公司共建药剂实验室;趣味物理实验室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每年承接泰州市中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体育设施面向市民全面开放;依托学院音乐专业的泰州市歌舞剧院,将“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姓大舞台”“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开闭幕式”演出等形成常态。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将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入促进内涵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奋进之笔”,写好学院事业发展新答卷,为创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黄河交通学院
学校介绍 ● 河南省唯一的交通类普通本科高校 ● 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 河南省文明学校 ● 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 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 河南省平安校园 黄河交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交通运输人才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1.9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修德、启智、博学、笃行”的校训,面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办学,先后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黄河交通学院地处郑州“一刻钟经济圈”内,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隔河相望,乘坐城际列车从郑州火车站至学校仅需十余分钟,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75.33亩,建筑面积69.09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094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80人。另有外聘教师433人(全职外聘207人)。专任教师(折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5.93%,自有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8.24%,自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0.88%。有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文明教师8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5.72万册,校园网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学生公寓空调、洗浴设施齐全,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体育馆、餐厅等设施功能完备,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设计系、公共体育部、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等学院(系、部),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现开设32个本科专业,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7个,河南省综合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个,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3门,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河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15个,校外实习基地92个。 学校建设有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位居河南省民办高校前列。学校在全省首家成立了高校社科联,科研竞争力逐年增强。 学校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紧密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郑州高端装备与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河南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6个产业学院,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个。学校在南校区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汽车实验实训基地、河南省首个汽车检测认证行业产学研合作基地、河南省首个获得授权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第三方机构、河南省新工科(车辆工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河南省汽车电磁兼容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形成了以现代交通运输行业为主体,面向现代制造、智能建造、现代服务、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辐射的良好就业格局。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为平台,成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获得了“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实施“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专创融合”能力培养。学生先后在河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河南赛区、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河南省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凸显,学校学术讲堂——“黄河讲坛”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荣誉称号,学校青春志愿服务队荣获河南省高校“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大学生先进群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人民满意的十大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河南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河南省征兵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近百项重要荣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黄河交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行业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学校介绍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汇华学院坐落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雅,是一所园林式书院。学院现设有9个学部,53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汇华学院秉承河北师范大学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本部雄厚的教育资源优势,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全部主干课程的教学。 建院以来,汇华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26号令,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精心培育人才,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规范、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2010年我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我院名列校友会2018中国师范类独立学院排行榜第7位。在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19位,在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分榜中位列第3,就业质量分榜中位列第6。 汇华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独立学院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遵循“改革兴校、质量立校、发展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广大学生努力进取,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普遍提高。多名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高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等重要赛事上屡获殊荣,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院考研录取率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连续多年达到20%以上。建院20年来,汇华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5万余名。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牢固树立“招—培—就”一体化就业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内外实践基地,与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君乐宝乳业集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省直第一幼儿园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服务与保障。学院多次荣获“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0%以上。学院师范类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截至目前,共有14个专业的18500余名学生参加了23期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覆盖河北省70个县、区及北京、天津、新疆部分区域的300余所学校。2013年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河北师范大学视察,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耿佳嘉、美术学专业学生安静慧有幸与总理交谈,聆听总理的教导与嘱托。 汇华学院的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河北省两任主管教育副省长刘健生、龙庄伟先后到学院视察,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学院考察,对学院的发展建设、管理工作及软硬件环境给予了肯定。 蓬勃发展的汇华学院正展开强壮的双臂,迎接更加绚烂的明天,全体汇华人怀着满腔的热忱,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而不断努力奋斗! 联系尊龙凯时手机版 学院地址: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原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050091 办公电话:0311—80785888 传真:0311—80785999 乘车路线:新火车站乘46路汇华学院站下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1年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和1946年的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1954年原第六军医大学(南昌)、第七军医大学(重庆)合并组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根据军委改革方案和陆军整编命令,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为基础,纳入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解放军第八医院(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河北石家庄),组建陆军军医大学。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改建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由陆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改建为陆军第九五八医院,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管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日喀则分院改建为陆军第九五三医院,仍由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管理。大学是一所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面向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士官,主体培训任务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现职军官初级基本培训;同时,还承担现职军官辅助培训、文职人员培训、预选士官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直招士官岗前培训、对外军事培训、新兵入伍训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和地方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培训等任务,是陆战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特色医学科技创新高地、军队卫勤保障重要力量、陆军卫勤决策咨询中心和白求恩精神文化传承阵地。 大学机关编设“一办七处”(办公室、教务处、教保处、科研学术处、政治工作处、纪检监察处、安全管理处、供应保障处)和职业教育中心、教学考评中心、教研保障中心、服务保障中心、警通勤务连,下设基础医学院、军事预防医学系、药学与检验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高原军事医学系、全科医学系、医学心理系、护理系、陆军卫勤训练基地、研究生院、外训大队、士官学校(含附属医院)、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以及西南医院(含陆军第九五八医院)、新桥医院(含陆军第九五三医院)两所附属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学占地面积9079亩,本部驻地重庆。开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授权点6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授权点7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中心)7个,教育部、军队重点实验室37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化学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esi前1%。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0人,三级以上教授24人,“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1人,“国家优青”和“青年长江”36人,13个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 大学始终坚持姓军为战办学方向,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创立了鲜明的军事医学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育人文化体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先后为部队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20万名,成长出18位院士、160位三级以上教授和100余位将军。“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数学建模等国内外各类竞赛屡获最高奖,勇夺全军首届勇士杯、陆军首届精武杯军事技能竞赛野战救护第一名;入选全国百篇优博论文9篇、全军优博优硕论文104篇、重庆市优博优硕论文209篇;任职教育形成野战外科、野战内科、野战护理、野战检验、军事心理、高原医学、维和军医等系列培训特色;培养的卫生士官深受基层部队欢迎。军事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拥有我军唯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世界最大的生物激波管实验室、亚洲最大的高原环境模拟低压舱群、我国最大的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在战创伤救治、高原病防治、军事预防医学、新概念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直接面向部队、服务战场的重大创新成果,主持修订全军《战伤救治技术指南》,牵头制定《军人通用健康标准》《高原部队人员用氧标准》等27项国家军用标准,成功研制我国首列卫生列车、我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以及53种系列战救器材,获得以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为标志的1900多项科技奖励。医疗服务保障品质卓越。两所附属医院及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烧伤、战创伤、肝胆、骨科、心血管、呼吸、感染、眼科、神经等学科临床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微创外科、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生物治疗、辅助生殖、基因诊治、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前沿技术。常年承担驻渝、驻藏、驻石家庄等地部队3.5万余名官兵的体系医疗保障任务,指令性帮带27家军地医疗机构,整体帮带驻青海、西藏6所部队医院,实施“红色军医边关行”活动,常年派遣医疗队深入高原、边防、海岛,每年对陆军所有旅团级边海防部队巡诊一遍,形成了“三线一海”为军服务品牌,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卫勤战备建设坚强有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等,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建有“卫勤综合训练基地”“战创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卫生列车模拟训练基地”等实战化训练平台,高标准完成全军机动卫勤力量整建制基地化训练、“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演习、全军“生防坚盾-2019”实兵检验性演练、陆军医院专业人员比武竞赛、陆军卫勤“三法”(保法训法建法)集训等任务,多次代表我军赴国外执行联合演练、国际救援、医疗服务等重大任务,连续6年选派军医专家组援建埃塞俄比亚国防军总医院。作为我军战略卫勤力量和国家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在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抗击新冠肺炎、汶川玉树尼泊尔抗震救灾等数十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此外,先后五次组建女兵方队参加首都阅兵等重大活动。 面对新时代新的使命任务和要求,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紧紧围绕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和转型建设形势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根本,紧扣“建设部队满意、世界一流军医大学”办学目标,发扬“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办学思想,树立“军事医学部队一流、通用医学世界一流”建设标准,弘扬“求实、创新、勤奋、献身”优良校风,立足陆军、面向全军,深入推进政治建校、改革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10月23日更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