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2004年设立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在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广东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14〕124号),学校更名为广东理...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58-8387888,0758-8387808,0758-838780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100 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由同济大学、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校依托百年名校同济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设置专业。学校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医学影像技术、汽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德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33个专业(方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500余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职称与学历并重、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校依托同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已拥有一支由520余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20%、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5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60%。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应用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建立并实施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等三大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学校将继承和发扬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坚持以同济大学“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师资力量共享、实践平台共享、图书资料共享、管理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共享,精心打造新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优秀工程师、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于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文凭,符合要求的学生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士学位。学校位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交界之处——上海市嘉定区,与上海市区有地铁11号线相通,随着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学校与长三角及全国的大中型城市的交通十分便捷。学校占地501亩,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四周天然河道环绕,绿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常年绿树掩映,花草芬芳,是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
天华学院的发展定位为:建设以教育类、工科类和健康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和经管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院校,坚持走文化立校的育人之路,形成鲜明教育国际化特色,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初等教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未来的目标定位,又经历十多年探索之路,学校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理念:建设文化天华、特色天华、责任天华、活力天华。
学校设有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7个学科,目前有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金融数学、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英语、日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康复治疗学、人工智能、健康服务与管理等27个专业,其中包括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9个中本贯通项目,6个高本贯通项目。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0多人,近120人拥有或者正在攻读国内外博士学位,45%以上教师有海外培训和研学经历。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387人,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把深度国际交流作为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和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管理观念及模式、师资培养、专业教学改革、双语教学、社会培训等方面锐意开拓。同时,加强与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近30余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化发展机遇和平台。学校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课程合作项目累计达到14个,同时每年有近十个暑期游学项目、短期交流交换项目。
学校已正式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体现了办学者坚守教育理想、立校为公的情怀。学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学校党委先后六次获得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市社会工作党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办学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项赛事上屡获佳绩。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香港中文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办学使命,以「博文约礼」 为校训,蹈厉奋发,志在千里。港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也有广大的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系身在世界各地的毕业生。本校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
港中大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和研究院,提供70多个本科主修课程和百多项的研究院课程,涵盖面极为广泛。现在学生约三万多名。另设有九所书院,为学生提供全人发展的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在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至今已录取逾五千六百名内地高考生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本科课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西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21年6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277.9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2000人,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当前在校学生5862人。2021年招生3500人;2022年招生4300人。
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高校 产业研究院 龙头企业/行业”的特色发展模式,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确定了工程化、智能化、管理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基本形成与我省的新兴产业集群和朔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二级产业学院设置模式。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战略,通过举办省内外人才专场招聘会、二级学院院长招聘答辩会、精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截至2022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0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学校现有博士学历人才2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33人,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人。
学校定位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做好朔州的事情”。结合朔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在教师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产业行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高水平服务。建校一年来,学校获批山西省教育厅“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1项;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49项;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2项;科技成果在本省转化5项;为事业单位、企业培训5000余人次,有力服务地方人文、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市校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轻工业转型升级,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了25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五洲30多个国家。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佛山南海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668.539亩,生均占地面积60.7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6.26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计275.08万册,电子图书108.36万册,生均图书150.11册。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信息点数3万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597.62元。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任教师104人,“双师”素质教师506人。珠江学者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5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
>>教学成果
学校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专业16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8个、省一流高职建设高水平建设专业9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9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开放课程共92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学校现有13个专业群、目前开设且有在校生的全日制高职专业80个。连续四年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以来共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7项。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7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学校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2013年以来,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10所本科院校在42个专业开展“2 2”高本联培、“3 2”高本衔接、“4 0”应用型、“2 0”专升本等类型本科人才培养,共培养本科层次人才3696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立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0个。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雇主满意度达到96%以上。
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383项、省级获奖4007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14项(金奖7项)、全国挑战杯大赛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20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152项,获奖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服务
学校不断完善政校行企协同促进产教科融合的长效机制,建成4个产教科联合中心,搭建了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粤港澳数字创意产教联盟、粤港澳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广东酒店职业教育联盟、全国精准营养食品与果蔬加工产教联盟等13个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造“一群一院一联盟”,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ict学院、天意数字印刷创意产业学院、瀚蓝环境产业学院、雷诺钟表产业学院、广轻工顺德珠宝产业学院等19个正常运行产业学院,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和精准育人。
近五年,学校累计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99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总数153项,厅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总数189项,厅级以上教改项目57项。
学校实施“高水平社会培训服务能力建设计划”及“智慧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打造优质高效社会服务品牌,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优质省级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轻工联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直属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广东轻工培训中心、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6个国家级、省级培训(继续教育)基地,设有专业、专门社会培训服务基地(机构、平台)50多个,面向社会社区、行业企业、乡村振兴及社会急需、产业前沿、特殊人群,积极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近五年,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收入平均3000万元/年,非学历培训人次数超35万人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在深圳、佛山、珠海、江门、肇庆、韶关、茂名等地设立15个校外教学点,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超3000人。
>>国际化办学
学校坚持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战略,打造广轻国际职教格局。跨境建设“一分校一工坊五中心六基地”等一批产能合作、人才培养、人文交流国际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世界推广“广轻职教”模式,贡献中国智慧。先后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美国蒙特塞拉特艺术学院、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20多所国外院校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广告艺术设计、国际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与白俄罗斯5所国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合作,引进外籍院士及专家,共建中白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应用高地;打造“留学广轻”品牌,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近五年,学校招收来自四大洲40多个国家的学历和非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内外企业发展。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发布国际行业标准3项,国际教学标准5个,国际课程标准101项。建成13个境外培训培养基地,包括马来西亚海外分校1个,新加坡“轻工工坊”1个,巴基斯坦海外教学基地1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技能培训中心3个,新西兰和泰国中外交流中心2个,卡塔尔和意大利等海外实习基地4个,跨境建设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国际平台。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和为境外企业培训量高达2万人日,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中国方案,形成“广轻职教”模式。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单位。2020年被评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2年被评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典型院校”。
>>办学成效
学校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6年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列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30强)。《2021年中国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上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四个榜单,获得“大满贯”;《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上榜60所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60所优势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再获“大满贯”。
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获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并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学校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为抓手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先全国;以多功能文化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创新性后勤改革领先全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绩效工资改革成为全省标杆。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 x”证书试点单位、职业院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会长单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合行动”牵头单位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
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坐落在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金东区多湖高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8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4211.7万元,建有27个专业实验室、63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院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00余人,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设有统计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外语系、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5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74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通过各类社团和志愿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上海财经大学访学项目,持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全覆盖的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训,持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持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已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及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校十余年,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践行“双学双融”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昌交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办学条件:学校现拥有南昌黄家湖校区、靖安墨轩湖校区和靖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占地2800余亩。配备有智能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学直播录播教室、网络语音室、计算机房、云桌面机房和普通话训练测试室,以及物理、机械、汽车、检测、力学、建筑、电工、电子、通信、单片机、网络、3d打印、物流、摄影、演播等17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15万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8万余册,电子文献125万余册。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法学院、体育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九院一部。目前开设了44个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及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有33个,占全部本科专业的75%,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在全省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共有25个专业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其中5个排名第一,9个排名第二,总体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控机床与编程》《中级财务会计学》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中西文化对比》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中级财务会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a)》5门课程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育教学: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40%左右。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大唐移动、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测绘院、南昌铁路局、江西运通汽车、中铁二十四局等几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屡创新高,三年来共获国家级奖项720项,省级奖项628项。
科研创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水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探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立项五十余项,签订横向课题1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93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38篇;出版专著17部;自编教材30本;专利授权15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8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获登记92项。目前1项科技成果获奖正在转化培育;移动通信实验室、5g无线网络优化重点实验室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结构实验室获批赣江新区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获批赣江新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开展已略显成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7份,涉及26家企业。
师资队伍:目前,师资力量充足,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32.99%;研究生学历占比59.16%。
开放办学: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历经机构变更,现为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积极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与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出国留学宣讲会,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名学生出国深造。2020年学校获批来华留学生招收与培养资质。
党建思政: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教育事业,切实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为核心,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领导思政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汪吉珍入选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青年教师林晶晶喜获2021年江西省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论文《重大疫情促进大学生自立行为发展的方式研究》荣获2020年度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与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生党建中心》获全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江西省高校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一个;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个。
社会声誉: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办学思路,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转设前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5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转设后,在中国大学排行榜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cnur)公布的2021年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位列第八;2022年位列该排行榜第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题,以本科合格评估达标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省级示范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建,练内功、强基础、提质量、显特色、树形象、创品牌,奋力谱写南昌交通学院新的精彩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1999年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精神,弘扬船舶军工办学优良传统,坚持植根船舶、立足江西、面向世界,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适应性和贡献力,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国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2003年通过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国26所);2004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院校”;2007年成为全国15个重点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院校”;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100所),同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成为江西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200所),同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56所)。2023年1月,省政府明确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为“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列入《江西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4月,通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揭开了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获评“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获江西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十里校区布局规整谨严、磅礴大气;濂溪校区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设有8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建有1个工业工程中心、1个生产型工程训练中心、3个产教融合发展基地和31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有5个国家示范专业实训基地、3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1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训基地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4亿元,图书资源总量230万余册,总资产逾15亿元。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被江西省委确定为“职业院校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现有专任教师1006人,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6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国家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国家数字校园建设突出个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首席技师146人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船舶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为主要特色,大数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十大专业群,现有招生专业53个,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创新专业5个,与东华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6本,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2个、产业学院4个,实施3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等370余家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近五年,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400余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20余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涌现了一大批“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科技人才和创业典型。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国内河船员教育和培训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技术平台和培训基地,获评“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工匠学院”等。社区教育连续7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10个国家及地区的4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友好合作关系,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方发起单位、国家pathpro项目院校、“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获评“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卓越奖”“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等国际化奖项24项。
迈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加快“登高”“升级”步伐,高质量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奋力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综合性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励志笃学 厚德济生——发展中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胶东半岛烟台,有两个校区,分别在著名旅游风景区烟台养马岛和素有“梨乡”美誉的莱阳,占地965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校资产总额7.86亿元。学校建有藏品丰富、底蕴深厚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拥有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践教学中心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68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
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校风和“勤学慎思、惟真惟新”的学风,坚持“立足山东、辐射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精技善能”的育人方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培养“品优技高”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办学实力、办学效益、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教师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2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技能大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7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名老中医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6人,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人,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人,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13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2人,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7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6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
学校建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3 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山东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1个。主持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社区教育课程87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8门。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护理、针灸推拿等20个专业,在校生14500余人,其中普通专科学生13000余人,三二连读专科学生1500余人,生源来自全国14个省市。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专升本工作成绩优异,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学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院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国家卫生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山东省“3 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试点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监督执法培训基地、山东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办公室。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戏剧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戏剧学院创建于1945年,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人民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
学校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毓琇、顾仲彝等创立。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1953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独立办学、独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成为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同时包括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从中专、大学本科到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学校共有教职工823人,其中在编人员564名,非在编人员259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306人,其中本科生2256人,硕士研究生822人,博士研究生180人,留学生40人,预科生8人。学校设有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附属戏曲学校、附属舞蹈学校2所附属中专。
上戏现有17个本科专业,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管理、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学、舞蹈编导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戏剧教育、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绘画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7个。戏剧与影视学入选上海市首批高峰ⅰ类学科建设计划,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分别入选首批高原ⅰ类、ⅱ类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建设行列。戏剧与影视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已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目前,学校已形成“四个中心”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分别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华山路校区;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国际舞蹈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区。
上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始终不忘“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训精神,把培养“品德正、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作为目标,自觉承担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等艺术院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上戏紧紧围绕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重大战略,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大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一是贯通式培养。做到了有效贯通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校区功能布局,有效贯通高素质艺术人才选拔端、培养端与出口端,有效贯通艺术人才培养链与艺术生产链,有效贯通艺术人才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养要求。二是平台型育人。基于高水平艺术大学的建设理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筑有利于艺术人才培养的校内统一平台、社会创新平台、全球文化艺术大平台。三是国际化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总部落驻上戏,成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中国剧院发展论坛、ahrc中英创意产业交流会、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跨文化交流学硕士培养计划、冬季学院、国际导演大师班等项目各具特色。
建校七十八年来,上戏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影视、舞蹈、美术领域的名家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荣获众多戏剧、影视、美术、戏曲、舞蹈作品大奖,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金话筒奖、金狮奖、白玉兰奖、荷花奖等,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