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倡导“唯实求精",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研究技...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55-2325666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377名
校友会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四川传媒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主校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原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01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综合类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行业性办学定位,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秉承"博学笃行、德艺双馨"校训,践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立足"媒体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主动对接、服务传媒行业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适应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学校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两个实习实训校区分别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和四川省间中市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397.95亩,建筑面积82.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亿元,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3.08万册。学校另建有"四川省图书馆传媒学院分馆",馆藏纸质图书18万册,数据库78个。学校拥有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箱式转播系统、2000多台3d/4k高清摄影摄像设备和高端数字摄影机、 3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和图形工作站、大型录音棚、大型摄影棚、艺体中心等。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自有专任教师1081人。有2018-2022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2人,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委员1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军人才1人和青年创新人才3人。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了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5个,省级民办高校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
教学改革 学校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 "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试点"院校。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人才培养 学校提出了"三融合" "五对接""三贯通""三层次"的"35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 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民办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6个。
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挂牌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都影视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以学校为依托建设的"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被列入"四川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并连续四年列入四川省重点项目;以学校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学校建设的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成都影视硅谷摄影大棚被列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草案)。
科学研究 学校参与研制了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领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互联网自由视点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标准、《网络视听节目音频响度技术要求》标准、《网络视听节目视频参数及命名规范》标准、《4k超高清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技术白皮书》和《5g 4k/8k超高清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完成了《2018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的编撰,承担了 "新媒体影像创作师"职业技术认证体系的研发,联合中标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面向超高清视频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检测验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
培养质量 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服务于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肖琳、第三届全国好记者李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鲍泰良 等为典型代表的优秀校友。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14项。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式发展,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阔步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福州大学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明德博学,臻于至善”的院训精神,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学院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三方面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努力建设以工为主、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造福建省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17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超过13000名。
学院共享福州大学优质教师资源,构筑了“福大教师和自有教师为主力军,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生力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学院倡导教师开展科研创新,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余项。
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省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学院不断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实行与美、德、加、英、日、澳等地13所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认,共同实施“2 2”、“1 3”、“3 1 1”联合培养模式。闽台合作方面,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深入开展教师访学、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邀请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带项目进校授课实训;开展校军合作,与驻闽陆、海、空部队共建,进一步完善军训、军事理论、国防教育教学;推动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经常性邀请名师名家做客“至诚论坛”,推行“院长进至诚课堂”教学活动,力邀福州大学相关学院院长为至诚学生授课;注重各类学生社团培育,拥有学术理论、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各类学生社团,以及计算机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团队、电子设计团队等学科团队,推进校园高雅文化和校园自有文化品牌建设,造就文艺新星和多才学子。
学院坚持为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培养毕业生三万多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逐年稳步提升;越来越多毕业生不断探索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良好的业绩。学院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是福建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学院杰出校友不断涌现,有校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有校友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还有多名校友成功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生并顺利毕业等。
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化工设计大赛、金相技能大赛等,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创新研发能力强,获国家专利(著作权)超30项。近年来,学院每年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位居福建省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前茅。秉承福州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学院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称号。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至2022年9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专科院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在长达72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附院医护人员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共1300多亩,固定资产达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目前,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占地110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筹建中。
学校目前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眼视光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预防医学、健康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医学营养等20个专业、3个专业方向和1个专本贯通培养专业。其中,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业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示范点;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和助产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健康照护专业群、临床医学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多个专业为全国教材建设评审委员会常委单位和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药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3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69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8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
学校设有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等17个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现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医养结合型康复养老基地,校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90余家。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鲁南制药、辰欣药业、泰格医药等企业合作,成立了“鲁南班”“辰欣班”和“漱玉店长班”,实施订单、定向式培养。
学校与潍坊医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联合招收护理专业“3 2”专本贯通培养班。与英国拉纳克郡新学院、德国格拉健康应用技术大学、韩国信韩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参加了“中国—英国—全球教育伙伴”基金“一带一路”口腔健康项目,建立多方合作关系,推进校际和学生间的职业与文化交流。
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药厂,就业质量高、稳定性强,社会认可度高。自2000年以来,专升本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始终位居山东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现为全国健康养老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菏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花园式单位”“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音乐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1959年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学校有武侯、新都、临空经济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设有24个教学部门、10个研究机构。办学层次涵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和中等艺术教育,在校生规模14000余人,是全国十一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
学校以音乐与舞蹈学为主体,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现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教育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13年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绘画、产品设计、艺术史论、环境设计、雕塑、数字媒体艺术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录音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0门省级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
学校现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86人,其中:二级教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2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师1人。
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 1 项,省教学成果奖25 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26项,“中国音乐金钟奖”35项,发明专利40余项。近五年来,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比赛和评奖中获得奖项470余项。获得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立项6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学校拥有“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音乐数智实验室”“四川音乐艺术普及基地”等一批省级重点学术研究平台,学报《音乐探索》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重视国际学术和人文交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举办各级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外事活动。学校与10多个国家的5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选送学生赴海外研修学习、攻读学位或参加各类海外交流项目。学校从2003年开始招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
学校积极服务中心大局,大力开展校地合作,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发展,与多个城市、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积极响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共有68所高校参与,为成渝双城文化艺术、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学校的“成都城市音乐厅”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学校与地方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校艺术实践提供了高水平展演场地,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打造“音乐之都”和“西部文创中心”。
经过八十多年的办学发展和几代川音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艺术人才。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羊路由、刘文晋、邹鲁、郎毓秀、黄虎威、但昭义,美术教育家马一平,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歌唱家范竞马、霍勇,表演艺术家刘晓庆,钢琴演奏家陈萨、王心源、孙麒麟,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文薇,流行音乐歌手李宇春、谭维维、何洁、王铮亮、魏晨等都是优秀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办好艺术教育、培养一流人才、促进文艺繁荣”办学理念,恪守“尚美创新”校训,坚持立足现在、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形成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专业艺术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春建筑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春建筑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年6月;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获评“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年3月,入选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年9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奢岭、高新两个校区。奢岭校区坐落在五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校园占地面积83.43万㎡,建筑面积39.20万㎡;高新校区坐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路1519号,校园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18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806人,图书馆藏书12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175万元。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学院、交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部、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了44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形成了土木建筑类、电气信息类、工程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健康类、人工智能类六个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学校设计学学科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b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2个专业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自动化、建筑学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个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试点专业;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2个实验区是省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和省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8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3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16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高教学会专家8人;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科专家2人;长春市“师德标兵”2人。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各类教学大赛奖97项。教师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校科研工作在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1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0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7个。学校承担省级以上项目358项,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获得专利18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2项。获得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长春市第一届创新杯高价值专利大赛最佳组织奖及单项专利获奖1项,其他科研成果奖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小微文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该项目是继完成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后的又一获批国家资助项目。
学校作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单位,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客工场、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其中,2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45%左右的毕业生服务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培养出的3万余名毕业生在专业素质、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毕业生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新长建品牌。
学校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风气;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培养,着力提升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积极开展具有特色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办学主体。开设了全省首家高校行政服务大厅,可同时办理123项业务,极大方便了师生。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于2015年、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两岸70余所高校校长出席论坛,对促进海峡两岸大学间交流与合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学校于2019年成功加入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广泛开展与联盟高校间联合人才培养、师生交流互访、校际学科专业竞赛等学习与交流合作,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以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为办学宗旨,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正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晴川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教育部办学条件评估验收合格高校
◆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湖北省“平安校园”
◆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前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教授为首席顾问
◆全国软件设计、电子设计等各类学科竞赛成绩领跑全国同类高校,高于部分985、211高校
◆学生考研率,英语四级、专业八级一次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均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办学设施一流,依山傍水,被公认为“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传承百年武大文化底蕴,被誉为“最有爱心”、“最具活力”高校
◆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位列全国同类院校20强、2016湖北最具影响力十强民办高校、2016湖北十佳民办本科高校、新华网2020年度“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央广网2020年度“品牌知名度民办高校”、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湖北省高校伙食管理及防疫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20年度高校电信网络诈骗警情防控先进单位。
武汉晴川学院的前身为武汉大学举办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6年4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基础设施一流】
学校占地面积千余亩,主校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坐落在4a级龙泉山风景区,校园背靠龙泉山,面朝梧桐湖,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四季如画,被公认为“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建有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教学区、实验实训区、学习休闲区、住宿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其中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近百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可同时容纳13000人上课或实验实训;花园式的学生公寓,均配有独立卫浴、空气能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光纤网络全覆盖;学生食堂(安装中央空调)被誉为武汉高校中“最质优价廉”的食堂,金融服务网点、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现设会计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北斗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学院,4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经、管、工、文、艺、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4万人。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已招收6届),1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2个湖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播音与主持艺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专业获评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管理类、计算机类、传媒艺术类等多个应用型专业集群,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设立北斗学院,开办导航与位置服务、物联网应用等相关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坚持共享武大优质资源,高起点办学。各二级学院院长均由武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师团队中,教授、副教授教师占比近40%,硕士、博士学历教师占比近90%,博士生导师及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等专家学者近40人。学校还自主培育了一批“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高素质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聘请了一批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等行业精英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推行分级教学、分段分类培养,努力搭建“横向能拓展、纵向能提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获湖北省政府第八届教学成果奖。学校先后与美国ti公司、阿里巴巴、万豪国际、人福医药及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近百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合作,打造校企合作“航母”,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湖北)人才培养基地,开办“金融证券”、“会计信息化”、“网络营销”、“传媒艺术”、“工业机器人”等近2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毕业后,优先就业。
就业创业:学校积极推进就业“一把手”工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4%,毕业生质量获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晴川学子还可与985、211高校学生一样,拥有在当代集团及旗下各上市公司和名企的就业机会,每年大批晴川学子被优先录用。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企业资产超千万,部分资产过亿。
考研深造:2010年以来,考研录取率逐步提升,大批晴川学子考取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软件大赛、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的获奖成绩居同类院校前列。
双证融通:学校具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格,实施“1 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多个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专升本教育:学校具备“普通专升本”招生资格。专科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学校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学校根据考试成绩自主划线录取。
【奖助体系完善】
学校率先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资金主要用于扶贫济困,支持优秀学子创业,奖励品学兼优的晴川学子等方面。学生奖、助、贷、免、勤工助学体系完善。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千万元,奖助覆盖率达到40%。
【校园文化浓郁】
学校设立了万瑞兴文化艺术基金,全力打造以“美丽晴川、大爱晴川、魅力晴川、特色晴川、平安晴川”为特征的一流校园文化;成立了晴川艺术团(下设舞蹈团、民乐团、流行乐团、合唱团等10个分团),20多位国家级艺术名家加盟;成立了晴川书院,国学名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李敬一教授任院长,开设“国学大讲堂”,弘扬国学国粹;组建了湖北省大学生京剧团、当代美学与文化研究所、全国高校首支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队、赛艇队、足球队。现有学术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社团近50个,形成了“爱尚晴川”、“金秋文化艺术节”等十大品牌活动,师生在全国及湖北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多次荣获一等奖。
【对外交流广阔】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通过联合开展“2 2”本科双学位教育、“4 1”“3 1 1”本升硕硕士教育、交流生、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信阳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信阳学院位于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河南省信阳市。学校创办于2003年,前身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豫南地区首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定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秉承“求真创新、 勤学笃行”校训,弘扬“爱国诚信、朴实尚学”校风,发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开设本科专业53个,涉及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有河南省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民办普通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9个,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11个。
【教学改革】坚持做精做优教师教育专业,做实做强非师范专业,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周期性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改立项43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各1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
【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努力提升科研项目层次,不断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具备了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先后获批国家级课题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项),中标国家乡村振兴局“2021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区域案例总结项目”,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厅级项目783项。获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承担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2个。
【教学条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山水相映,绿围翠绕,春有杜鹃绽放,夏有栀子花开,秋天丹桂飘香,冬日腊梅傲雪,被誉为“河南最美大学校园”。学校各类教学设施一流,现有各类实验(训)室108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信阳市重点实验室3个。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个,与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8个。馆藏纸质图书224.06万册,电子图书49.6万余册。
【师资队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创建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聚焦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工程”和“暖心工程”三大工程,在“引”“育”“留”上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教师队伍,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兼结论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2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2人,“中科院院所百人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教师教育专家3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省级优秀教师9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0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7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11人。2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创业就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学科竞赛、指导孵化的双创教育模式,加强创业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创业与师资队伍相融合、创业与学生团队相融合、创业与校企合作相融合。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7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奖项99项;学校众创空间已累计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216家。大批学生成功创业,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以上。信阳学院众创空间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立项建设项目”“共青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河南省众创空间”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保方向、建机制、抓重点、促融合、创品牌、提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对标争先”暨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党组织“对标争先”工作,着力打造“全员德育导师制”“三校一班”“五心教育”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强国”平台排名在全省高校长期稳定在前5名,抓牢思政课程建设,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促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校党委荣获“全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评为“党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5个基层党组织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个基层党支部被评选为“全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基层党支部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校团委荣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马院”。
【社会影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原则,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全面提升。学校先后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荣获“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河南高等教育十大名片”“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优质特色学校”“中原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河南省最受考生青睐本科高校”“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河南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高校”“河南省第三批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学校2022和2023年新生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均位于全省同类院校第二名,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全校师生、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面向未来,信阳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向地方特别是豫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独特优势,勇于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建设成为质量高、实力强、声誉好、有特色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华商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华商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增城和肇庆四会两个校区,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在校学生29000多人。自创办以来,我校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狠抓质量、苦练内功,增内涵、强特色、树品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科创成果相继涌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第1名”等称号。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课程8门。2020年以来,我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项、科研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2021年5月,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5月,学校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
学校现有广州增城校区、肇庆四会校区,分别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增城和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美誉的肇庆四会,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八百多亩。经过十七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现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70万册,中文报刊2135种,中文现刊(含报纸)795种,外文期刊60种,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33万种,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六个专辑,其中包含中国学术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重要报纸全文等约4000多万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由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陈新滋教授担任校长,师资主要来自国内“985”、“211”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优秀教师人才。现有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90多人,占比32.7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4.72%,其中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有31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6人。学校还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讲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2019年11月,学校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教授为名誉校长。
目前,学校有16个学院(系、部),共48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互联网 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在校内斥巨资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独具特色的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平台,以及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其中,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和开展各项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及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外和港澳台的多家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举办国际化活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现已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创办“3 1”、“2 2”等办学模式。近年来派出约1000多名师生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学习与交流,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学校现已获得招收港澳台留学生资格,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将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大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主要在财经、金融、商贸、管理、语言、外事等领域就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97%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6%。
学校的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教师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持续攀升,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的科研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学校现有两个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
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及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支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层次,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建成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校徽
华商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学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
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学院"身份。
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
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
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
校训
"厚德·励志·博学·创新"
"厚德"--源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树立良好的做人的德行标准,诚以修身,信以立世。同时也表明华商学院将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厚己德以厚社会之德。
"励志"--"励",古语通砺或厉,意指磨练、振奋的意思,现代语指劝勉;"志":意志,志气;"励志"即勉励意志,磨练意志。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清贫饱学而胸怀天下,淡泊名利而志存高远,意志坚定而毅力超群,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做学问、求知识方面上,励己志以励社会之志。
"博学"--源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即指做学问之道。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 "乐学、好问、勤思、明辨",更新知识,加深学养,先博后渊。要继承和丰富优秀的知识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博己学以博社 会之学。
"创新"--"创",意指开始,开始做;"新",意指新鲜,过去没有出现和发生过的。"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敢做别人没有做的正义之事,敢走别人没有走的崎岖之路。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敢为天下先,在独立学院的教育领域中开拓进取,不屈不挠,闯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华商特色的办学之路,创己新以创社会之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1958年至1963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中国铁路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中心城区,新校区位于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的郑东新区,总占地面积1081810平方米,建筑面积68784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5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3.74亿元,图书馆藏书112万册。
学校设置有16个教学院(部)、6个书院,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装备制造、文化艺术、旅游、食品药品9大类49个专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主干的轨道类、医护类专业,精干的人文艺术类专业布局。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专任教师占31.96%,博士、硕士占79.28%,生师比为15.4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2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列车智能运维)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教师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10所高职院校之一)。
科研成果大幅增长。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专利152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鉴定、结项成果636项,校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成果578项,ei、sci和istp、cscd、cssci收录论文第一作者129篇,其中cscd 13篇,cssci 1篇。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10年,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合作参与国家自科基金1项。现有全国首家坝道工程“医院”高职分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职业能力重构研究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能力重构研究中心,与英国技能优才中心(uksce)、英国国家铁路技能研究院(nsar)合作成立“中英轨道交通研究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7个。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家国情、铁路魂、工匠心、复兴梦”的核心文化理念,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建校70余年,共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近20万人,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乘势而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河南对外开放,奋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全面打造“围绕地方有作为、服务行业有贡献、融入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艺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艺术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1912年,我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先生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于江苏无锡社桥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2月8日完成合并工作,该日后被定为南艺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1978年,获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与时俱进,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成为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学校现设有美术与书法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体育部等16个教学单位。设有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流行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广告学、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音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智能交互设计、音乐剧等43个本科专业。
学校目前在校生总数12000余人,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4个专博授权点,5个专硕授权点。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合作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全国高校首个马克思阅读中心,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数字文创发展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建设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近五年来,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学校一批研究机构获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批研究团队获批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艺科融合,协同育人:数字技术驱动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艺术史论、音乐学、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等2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列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舞蹈评论》《古代书论选读》《中国美术史》《设计基础4》《表演课—基础元素训练》《漆材料与工艺》《中外电影史》《民族舞蹈学1》《艺术学原理》《古筝独奏》《影像表现》《服务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智慧设计研究》等1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产品人机与实验》《舞台剧目实践》《影像表现》等3门课程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等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美术学专业建设团队被评为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动画基础》获评江苏省首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文科艺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新形态教材建设”“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型产品设计专业及课程建构”两个项目被立项为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学校获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艺基地,获批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基地。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跻身全国a级智库行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美术馆多次被重要媒体评为全国十大艺术机构、十大美术馆。
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重大艺术创作展演中硕果累累。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复排大型反战歌剧《秋子》,创作和平颂--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原创话剧《那时花开》、原创舞剧《十二秒》《雨花石的等待》、原创音乐剧《隐秘的光》《沧海一粟》等,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校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圆满完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亚投行新标徽和启动装置、国庆70周年“江苏智造”江苏彩车(荣获匠心奖)、世界语言大会视觉系统、江苏发展大会会标、2018羽毛球世锦赛标志、中国医疗保障官方标志及徽标、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标志、长征六号改火箭视觉标志、南京南部新城秦淮湾大桥整体景观灯光(荣获缪斯设计银奖)等设计任务。自2016年开始,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艺术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变动、不息的改造”办学精神,陶甄了一代代杰出的艺术人才。刘海粟、颜文樑、陈之佛、谢海燕、臧云远、黄宾虹、傅雷、贺绿汀、张大千、朱屺瞻、潘天寿、丰子恺、吕斯百、黄镇、吴印咸、沙飞、董希文、赵丹、吕凤子、陈抱一、俞剑华、程午嘉、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黄友葵、盛雪、甘涛、洪潘、刘少椿、程十发、罗尗子、苏天赐、林树中、方骏等名家大师曾在这里执教或学习。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崛起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13510”战略部署,在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实践中,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彰显“综合优势”,不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