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省属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轨道交通行业办学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轨道交通高校,是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家优...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400-108-1155,025-68204996,025-6820493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学校排名
277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学校介绍  一、本校的概念性介绍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从事统招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现代学院继承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以创新模式兴教办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新青年的优选高校。   二、本校的外围环境   本校位于中国著名古城西安的南郊。这里远望终南(秦岭),近伴沣水,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处。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近在咫尺,“终南捷径”成语故事的原型就发生在校区之南的秦岭内山。据我国文化史专家研究,中华文化的主流源在西周,西周文化的源流出自沣水,这就是有名的“沣镐文化”。   古城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地,而各个王朝都把学校所在地一带划为皇家内苑。现在还有叫“内苑村”的地方就在本校附近。进入现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盛赞这里为古城的“后花园”和西安的“绿色肺”。现已被西安市规划为人文旅游科教区,重点发展科研教育事业。近年来相继有电子科大、西工大、石油大学、建筑科大在这里建校。据环境专家监测,这里的空气洁净度和氧含量属于最适人居范围,这里的地下水源自秦岭,有益微量元素丰富,水质上乘。在这里就学四年,对于身体发育正处在关键阶段、因学习而极度用脑的青年学子来说是最佳选择。   三、本校的校园建设   本校校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教学区,由韶光门、大型教学楼(文法、经管、艺术、传媒)、大型图书楼组成。其建筑群为欧式古典风格。南大门(韶光门)为我国大学中最为雄伟经典的校门之一,也是本地区少有的一座面向南开的大学正门。   进门后向东、西各一条主干道,名东部大道、西部大道,再向外为次级干道,名东南大道、西南大道。四栋教学楼分别在这四条主干道的南端形成的东西两翼园区内。每栋教学楼均由五层主楼和与之相连的两边两层裙楼构成。教学楼宽敞明亮、座位充足。教学设施中的多媒体生均座位数远超过国家标准。   图书馆位于东西部大道南端之间,为超大型建筑。图书馆正门南开,宽大台阶拾级而上,六根巨型罗马大柱耸立楼廊。楼内中央为特大天井,阳光通过玻璃幕罩洒入大厅。书库分列两侧,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财务金融、文学艺术、报刊杂志等,另建有高校中少有的特色书库——国学书馆,馆内收藏国学、儒学、关学方面丰富的书籍,可供研究生和相关学者阅览。图书馆全馆藏书量达百万册之巨,超过国家标准。   图书馆北侧为本地区高校中少有的水景景观——天然泉水汇成的终南湖,湖面青莲片片,芦苇丛丛,湖水碧波荡漾,湖心岛上松柳相映,在本地区高校中罕有的古典式钟塔耸立于湖心岛上,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古城之南的风景尽收眼底。湖周环山林荫夹道,花木竞秀。   校园北区为生活区,建筑群为现代风格,色调温馨明快。主轴线上有超大型餐饮楼,一层为大众食谱,二层为特色小炒,各层均为同学们提供经济实惠的饮食服务。二层中北部建有全国高校罕有的特色免费就餐区——“忧念园”,每位同学每学期都有机会通过吃“忆苦思甜”餐而忧念父母是否健康,忧念学业是否精纯,忧念祖国早日强大、忧念天下永保太平。   餐饮楼北侧为大型综合服务楼,内有超市、通讯、医疗、邮政、银行、书店、日用品商店及其它各项服务。本校校园东、西部大道北段外侧为东、西公寓区,有高规格的大型公寓楼十二栋,宿舍为宽大高档四人间、上床下桌、每人单桌双衣柜,茶几沙发,空调水暖、卫生间和洗漱台。   本校道路命名独倾心血:南北方向为道,东西方向为路,道已如前述,教学楼周围路按四季命名有春风路、夏阳路、秋水路、冬雪路,其他各路按历史文化时序道德观念命名,计有晨光路、尊亲路、时光路、尊师路、文博路、励志路、仁爱路、勤朴路、温泉路、沣水路等等。道路两侧密植雪松、国槐、苦楝、海棠、丹桂、银杏、油松、梧桐、栾树、合欢等优异树种,现在的校园内四季有花(冬天为腊梅和枇杷),四季长绿。   本校校园建有特色景观,在图书馆前文化广场上建有开展各种活动用的天台,天台之南立有八口学业事业人生警示洪钟,所有这一切使得本校的文化底蕴深沉厚重。   经典大气的建筑,美丽灵动的校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本校的组织管理   本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西北大学作为申办方,在本校设立了分党委,派出党委书记负责党务工作、政治稳定和思想教育,派出董事参与学校的决策,派出教学副校长负责本校的教学、招生和就业工作。学校董事会聘任校长(由西北大学推荐)负责全盘工作,聘任副校长分管总务、财务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本校设立了建全的处级部门,这些部门又分别下辖若干科级机构。本校建立了各级团学组织,校团委负责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校园文化活动。本校设立了工会筹委会,以保障教工的权益和福利。   本校教学主体单位为六个二级学院、三个教学部、一个中心,包括导演表演学院、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与摄影动漫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   本校按照现代非企业机构进行人事聘任和管理,所有教工均纳入合同制管理,实行全额“五险一金”待遇保障,组织起一支敬业的教工队伍,本校聘请西北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骨干教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   五、本校的标识和标志歌曲   本校有校训:“公诚雅健”,前两字取自西北大学校训,后两字为本校专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本校有校歌《现代韶光》,其词经典凝练,其曲昂扬激越,高度浓缩了学院的特色和追求;本校有教工之歌《无限责任》,充分表达了“现代”教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本校有标志性歌曲《紫香槐之歌》,歌声深情悠远,体现了本校情感教育的特色;本校有《军训团之歌》,代表了“现代”学子通过军训而奠基大学理想的心声。本校办学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经典影视片,其中包括“敬重,让我们告别平庸”“认真,让我们迈向成功”“英雄主义的呼唤”“大学誓言”“诚信考试誓词”“忧念词”等等。   本校还确定了一系列cis标识系统,计有校花、校徽、校旗和校服等。这些都整体性地代表着本校的办学理想和追求。本校主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对外发布信息,这些信息平台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尤其视频栏目全国高校罕见,网站点击率早已进入陕西高校前十名,现已成为国内一个知名的大学网站。     六、本校的专业设置   本校开设了深具特色的专业三十多个,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财务管理、金融工程、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等等。这些专业或为西北大学的强势专业,或为国内的热门专业。社会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   七、本校的兴学理念   本校具有系统的兴学理念。早在办学初期就提出了“替家长着想,为学子负责”的办学立足点,设定了“一切为了毕业后的成功”的办学着眼点。确立了“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人才目标。   本校系统地提出了涉及大学各个方面的兴学理念,包括:思想政治:坚守主流,传承红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校园文化:清新、进取、高雅、祥和;综合素质:人文情怀、科学理性;素质特点:忠诚负责、融通协作;成功智慧:用心借力、顺势作为;学生管理:细致周到、严格关爱,交流沟通、引导升华;对待学业:只有学好的责任,没有荒学的权利;对待自由:从自理到自律,从自主到自由;对待课业:融会贯通、理解应用;对待考试:诚信第一、成绩第二;对待亲情:铭记、感念、升华、回报;对待师情:礼貌、尊重、谦虚、真诚;对待友情:诚挚互助、谅解宽容;对待校情:认同珍重、归依感念;对待生活:有条有理、自主自为;对待行为:文明雅健、理性自律;大学经历:丰富充实、得到尊重;人生追求:修身、齐家、治业、济天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理念和理想既来自实践,也有对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深沉思考。用这样的理念和理想指导办学实践,使本校的办学行为始终处于正确高效的路径与方向上。   八、本校的教学特色   本校重视成才教育。西北大学派出院级领导主管教学工作。本校设立了督导委员会,总督学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主干课的教师多半来自国家重点大学。本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在同类院校中最早成立了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在学科建设、教师培养、教学计划修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校实行领导干部定额听课制度,以形成全员重视教学质量的局面。本校实行有组织上晚自习制度,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本校倡导师道尊严,对新任课教师进行院领导约谈,对专职教师实行坐班管理,开展学生和教工评教活动。目前本校给教师的课时费标准在同类院校中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及时支付。   为保证成才教育的有效落实,本校实行专家治学,聘请著名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如原西安电视台台长担任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担任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话剧院院长担任导演表演学院院长;原西安美院设计系副主任担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担任文学院院长等。   本校以特色教学引领成才教育,重视同学的考研考公务员与创新创业发展,明确制定了“双考”和“双创”教育的兴学方略。“现代”学子从入学起,就得到了成功“双考”和“双创”的各种支持和鼓励。本校成立了“双考”“双创”指导中心,专业分析“双考”的录取情况和“双创”的社会信息,有效指导同学们的“双考”复习和“双创”发展。本校调整课程和课时,加大“双考”理论课的教学,强化“双考”英语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 ◆湖南省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 ◆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众创梦工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湖南省教学管理强校、学生管理强校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湖南省唯一高职院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75年,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背靠会龙山,面向秀峰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沙市星沙设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和成立于1981年的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先后更名为“湖南省益阳工艺美术大学”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先后更名为“湖南省服装工业学校”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举办三年高职教育。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学校设有八院一部,构建了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5大专业群,包含3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 学校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训精神,贯彻“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人本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守“德育为魂、能力为本、精艺为径、致用致美”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湖湘特色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国家特别是湖南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优秀湖湘文化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以来,学校学生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1项,其中国际级奖励4项,国家级166项、省级111项,在校生参加2019全球技能挑战赛时装技术项目赛项夺得金牌,学生创业团队入围全国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铜奖。2018年,非遗专业毕业生中7人获得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称号,5人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建校45年来,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毕业生中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全国知名艺术设计师200余人,校友自创资产过1000万的企业达1200家,涌现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设计总监黄建成、上海世博会副总工程师吴国欣、广州亚运会服装设计总监金惠等一大批行业精英。 学校现有教师500余人,拥有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建成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大师工作室群,聘请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刘爱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黄永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行教授、大师同堂授课教学模式。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成功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 近五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2018年,学校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湖南开放崛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9年,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在我校成立,对于加强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建设,不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新湘绣、新湘瓷等文创产品680件,改进工艺51项,产生效益4.68亿元,研发的湖湘工艺美术品、非遗作品先后在美国、智利、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国家展出,向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输出标准12项。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品牌凸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七轶弦歌、医路芳华。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和七十余载的风雨征程,医学院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办学使命,秉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院训及“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的学院精神,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与时代齐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在多项学科综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医学院现拥有黄浦和闵行两个校区。2019年浦东校区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盛大开工。2021年全面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 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1636名,专任教师853名,在职高级职称5001人,博士生导师1041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2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19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医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基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以转化医学理念为内涵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一个模式、两个主体、三个层面、四个贯通、五个特色”的医学教育架构,实现扎实基础、主动学习、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包含26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覆盖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临床医学八年制(授予博士学位)和10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科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影像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儿科学、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 4硕博班)、儿科学“5 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2019年交大医学院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院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专家组全程观摩,获得中外专家高度评价。 目前学院有在校生10490名,其中本科3580名,研究生6724名,留学生186名。总体就业率达96.21%。 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医学院全面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并按照“团队牵引、首席负责、全程激励、制度保障”的工作原则,在院本部组建了34个教育教学团队,医学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学院作为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临床模拟功能齐备、师资团队雄厚、医疗资源丰富、操作平台先进的基地优势,并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临床技能操作、客观化临床考试等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意识。现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历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和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 图书馆现藏书量约为 44万余册,可用电子图书50余万册,数据库97个,开放时间为 97 小时/周。图书馆重视资源建设,优化资源布局,资源覆盖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等生物医学各领域。针对教学方面,引进各类相关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医学院率先探索和实践临床医学专业“5 3”及“5 3 x”改革。深度参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效衔接,率先试点开展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22年,新招录住院医师1150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生391名,分别占全市招录总人数的35%和41%。 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国劳模、新科院士、医学大家等与师生面对面,首推“健康中国”思政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品牌。依托“宣誓、授袍、缅怀、授帽、感恩”五项仪式教育,深化育人内涵,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性开展“双师联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整合班导师与新生导师工作制度,实施全程一贯制模式配备本科生班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 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终身教育出发,新组建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依托医学院内外一流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整合优质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资源。目前,医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包括: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以及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脚点,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稳步推动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新一轮学科布局优化。 医学院学科综合实力和国内外权威排行榜排名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与上海交大药学院共建)等四个学科,分别于2017年及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临床医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成效评价中,被评为整体建设成效显著,获“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申报资格。(在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期建设成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esi最新排名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4个学科引文量进入全球前1‰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95位,为全国第一,同时,发文量为31位,排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另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u.s.news世界大学最新排行榜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位列62名,首次进入全球前70名。临床医学、外科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公共和环境及职业健康等4个学科国内排名第一,传染病学首次进入榜单,9个学科国内排名前三,13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位列国内第1,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均位居第2,药学第9,护理学第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第15;qs最新排行榜中,医学全球排名第80,牙科学第75,解剖及生理学第38,药剂学与药理学第62,生物科学第80。 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要求,对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十三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发表scie论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72篇、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论文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岛滨海学院
学校介绍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与青岛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1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学校设立文理基础学院、大专文理基础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育学部、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财经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9个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600余人,外籍留学生100余人。办学30年来,累计培养12万余名毕业生。 屡开先河 理念先进 学校秉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办学宗旨,以“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坚持“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做事准则和“严、精、实”做事标准。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和山东省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发展项目支持计划高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典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硬件齐全 条件优越 学校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占地1200余亩,投入使用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8亿元。现有图书馆4座,总面积6.1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60.6万,电子图书140万种,阅览座位7200余个。有200座以上学术报告厅7个、1600座礼堂1个;建有15个实践教学中心,11个校企一体的校内“学产研一条龙”实体和2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内含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4.3万平方米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星级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1.4万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基地——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校园内有综合运动场、四季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场地46个;有人工湖4个,其中200米长人工河一条,系龙舟赛道;校园绿植品类近200种,花应四季,风景如画。2020年,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占地226亩的三甲标准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已试营开诊;毗邻附属医院、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0余亩的大珠山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形成学校两校区协同发展办学格局。 师资优良 质量为本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84人,其中高级职称578人,博士、硕士学位者1433人,硕博教师占教师总数90.47%,另有外籍教师10人。有山东省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3个,校企联合高水平应用研发团队4个;国家级、省级名师、优秀教师12人,市级名师10人。2022年,全年共引进、聘任各类专职及行业类导师300余人,其中博士(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144人,为学校发展带来新动能、新活力。 学校有教育部综合改革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等省部级重点专业16个。建成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28门,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67门,校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群)131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8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专业获批“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日语、朝鲜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另有山东省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专业4个,青岛市重点学科专业7个。在山东省青教赛中,连续七届获23个一、二、三等奖。翟艺老师入围全国青教赛,获三等奖,并获省教育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刘庆施老师在首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 据山东省人社厅2009年以来的通报,学校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2013年为全省58所本科高校第一名;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09年,青岛市政府首次评选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3名滨海学院毕业生当选,以后每届评选,滨海学子均榜上有名。学生考研报考录取率连续6年突破45%,清华大学等名校录取率达35%。 以德树人 锤炼技能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校“立德树人经验与启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推介;创立学分学绩制,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与学习年限,修满规定学分学绩可提前毕业;学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重点和示范实验室各1个,省级研究中心5个,另有大学物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大众传媒艺术等15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和277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了机电工程、土木工程、广电传媒、医学护理、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动漫艺术等“学产研”教学实体;注重通识教育,强化人文基础与外语听说等公共技能训练,提升办公做事能力;倡导人人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培养一种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表达与美化生活能力;引导学生增强体能,完善人格,开拓学习,刻苦专研,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综合人才。学校设有青岛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山东省创客之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推校企合作育人;学校为全国英语四六级、hsk中国汉语水平等多种国家等级考试考点,校内可直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开放办学 留学便捷 学校坚持“教育开放活校强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办学提升工程,先后与俄、德、法、英、加、葡、秘、澳、美、日、韩、泰等30多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法国南锡商学院、加拿大萨省大学等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合作办学、课程合作项目,构建了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国师生出国(境)进修和深造、外籍师生来华工作和留学提供了便利,先后聘请270多名国(境)外专家来校授课,派遣60多名教师赴外访学,向合作国际高校派出学生2500多名,选派近百名汉语志愿者赴外工作;累计接收近30个国家长期留学生1800多名。 奖贷勤助 寒子无忧 学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等。学校为特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截至目前,学校各级各类奖贷助勤减免共涉学生9022人次,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33.94%,资助金额达6119.4142万元。其中,2021年,学校增设由爱心企业全额资助的自立自强基金,为首批110名学生颁发了40万元奖助学金,该奖助将连续颁发三年;2022年,学校增设了校长奖学金,首届有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学校为山东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御时代长风 承神圣使命 2023年,是学校建校30周年后向学校第二步发展战略——建校50周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按照学校“创民办清华”宏伟蓝图,至2042年建校50周年,学校将建成“国内一流名牌民办大学和全国知名高校;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开启学校第三步发展战略——成为中国“民办清华”,向百年名校迈进,以责任和担当承负起应有的时代使命。当前,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起跑线上,学校将继续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统筹校园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书写中国民办高教事业瑰丽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软件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毗邻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交通便利。学院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专任教师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兼职教师170人。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教师有来自公办高校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学院携手国外大学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百所知名大学联合实施“本硕连读”留学计划和交流计划。学院的教学紧贴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同国内国际顶尖的it企业合作及课程嵌入,同微软合作校园it计划,ibm合作课程嵌入,软件测试巨头parasoft合建软件测试实验室,苹果公司共建ios开发实训基地,华为合办“华为创新实验班”。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化大赛,获奖数量与层次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校园景色秀美、书香浓郁,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120余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热水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体育设施完备,后勤保障有力,是师生治学读书的理想之所。 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和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秉承“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校训,广州软件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广州软件学院建成一所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品牌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成都外国语学院
学校介绍 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创办于2000年,202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外国语学院。学校2023年12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国语高校,学校以塑造学生美好未来为使命,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目标,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致力培养学生成为就业有实力、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个人有魅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成都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风景文化名胜区、世界“三遗之城”都江堰青城山麓;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宜宾市“大学城”核心区域。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4000余人。现开设本专科专业65个,其中16门外语(外语类本专科专业32个),联合国官方语言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语言开设齐全,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捷克语、匈牙利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外语专业在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唯一开设。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主,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成都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教学优异的专任教师队伍,并常年聘有16个外语语种的外籍教师。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法语),5个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一流本科专业,4个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四川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学校建有8个新文科实验室组群——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组群、综合语言实验室组群、新闻录播实验室组群、国际酒店管理实验室组群、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室组群、会展经济与休闲体育实验室组群、航空模拟实训室、计算机云教室等200余间实验室,其中同声传译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获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级大学生文科实践基地2个。 学校党建成效显著,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1个,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是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是四川省首批“三进”工作试点高校,获批立项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个。 学校已与24个国家的80多所高校直接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开设了适应各语种各专业的专升本、本升硕、专升硕等多个留学项目,每年有500余名学子赴海外留学深造和实习就业。学校先后招收8批来自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法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留学和交流。 成都外国语学院在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本科生深造率排名中位列第4名,本科生毕业生质量位列第4名。每年有15%左右,累计有6000多名本科毕业生成功考研,其中多名学子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继续深造。学校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专业过级率超全国平均过级率20余个百分点。学校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 学校近两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奖项2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7项。出版校刊《外语教育与应用》(第七辑)(第八辑)两辑,获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教师发表scd和核心论文131篇,出版著作27部(本)。 成都外国语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分委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外语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发起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发起单位、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四川)援外医疗队葡萄牙语培训基地”,白俄罗斯教育部白俄罗斯留学预科中心、亚洲教育论坛国际教育交流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就斐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以新文科引领特色专业建设,以新成效完善四大教育体系,以新动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新机遇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以新赛道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坚定不移沿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在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中,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排名第55。 重庆市万县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创建于1974年。2006年,两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设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管理体制由万州区管理调整为重庆市教委管理,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重庆市优质院校。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万州区,历经70余年栉风沐雨,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恪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学惟真、行惟实、医惟仁”的校风、“引导向学之心,升华向善之志”的教风、“勤学、力行、诚信、担当”的学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2071亩,校舍69.4万平方米(含在建校舍25余万平方米),拥有图书32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保持年递增1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家,开放病床2000余张,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0所。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药研究所)、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体育工作部)9个教学院部,并单独设置了图情信息中心、发展规划处(质量管理办公室)、合作交流中心3个教学科研机构。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近五年,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 学校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硕博士470余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英才3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国家及重庆市级名老中医7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4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五一劳动奖章3人。 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预防医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等38个专业。拥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学前教育7个国控专业,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市级骨干专业,临床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医学技术5个一流专业群,形成了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近年,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重庆三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专本贯通分段培养,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分别联合举办本科层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 学校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8万余名。涌现出全国及省市技术标兵等先进典型,200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张琼仙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6级英语护理专业学生阙秋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级中医学1班蓝巧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级优秀毕业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扎根陕西汉中大深沟村,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专业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服务重庆“两地”“两高”发展目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适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拥有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教育部1 x制度试点2个,重庆市人社局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中医类和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联合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3门,教育部 “西南健康与旅游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之“三峡中医药产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规建中心验收。 人才培养:近年来,护理、临床、口腔、中医等专业执助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6%,社会用人满意度98%。毕业学生76%服务于基层一线医疗机构,兑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育人宗旨,彰显了“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办学特色。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1个,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项;主持市级教改、社科、自科项目300余项,重大教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cscd、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ei收录20余篇;主编全国医药卫生创新教材200余部;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德国专利4项;专著《长江三峡天然药用植物志》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功发现一种新的万寿竹属植物——南川万寿竹disporum nanchuanense x.x.zhu & s.r.yi,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hytokeys正式发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服务: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社会公共服务。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致力于实现川渝两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融合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学会、医院、企业、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校政院(企)合作。积极承办职业培训、开展技能鉴定服务,完成工种技能鉴定。充分发挥2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50万人次。面向区域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指导12个区县,26家单位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1.5亿元,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力助推“和谐稳定新库区”建设。 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输出”与“引进”并举的合作原则,积极发挥我校中医药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三峡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学校是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参与单位,是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全国仅有的9所参与院校之一。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为姐妹院校,与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已选派100余人赴海外交流、研修,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与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临学校考察,对学校扎根三峡、立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库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学校办得好、专业有特色、办学质量高”。 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根本,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的育人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具有鲜明化工和建材行业特色及技术优势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由原内蒙古石油化工学校和内蒙古建材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终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需为求导向,植根化工、建材产业设专业,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构建了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保留中职教育,完善和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加大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院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治区优质高等专科学校,先后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最受欢迎职业院校、全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就业与培训先进院校、全区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训: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学院占地827亩,建筑面积30.8万㎡,现有教职工563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99人,副高以上职称189人,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突贡专家2人、自治区级劳模3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2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14个。2014年“开发大型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有在校生11078人,累计培养7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化工和建材行业特色及技术优势明显,构建了“煤炭加工与利用为龙头专业的化工特色专业群”“以化工装备技术为龙头专业的机电特色专业群”“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为龙头专业的农畜产品特色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成了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4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1 x”试点专业8个。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未来五年到2035年,是我国由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与国家发展同步,也是学院建设现代化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历史机遇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也为我们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有利时机。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历史性发展,努力把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工程学院
学校介绍 ◆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试点高校 ◆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首批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校 ◆重庆市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学校概况 重庆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紧跟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脉搏,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以“信息技术 ”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开设有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信息、数字艺术、智能建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共25个本科专业(类),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4万多名“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地处山水之城直辖市重庆,建有南泉和双桥两个校区,在校学生16000余人。南泉校区位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南温泉风景区,双桥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足龙水湖畔。校园占地815.7亩,校舍建筑面积37.74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48.2万册(纸质藏书132.21万册)。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训、习)大楼、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重工创谷,以及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教学活动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4.74%,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7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5.79%,能满足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建有1个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3个市级研究中心,6个行(产)业学院,市级重点培育学科、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共计6个,市级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课程共计20门,承担市级重大、重点课题20余项。学校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1个,市级工人先锋号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9个。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建有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数字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通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7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86个实验(训)室,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225个,形成了校内外互补结合,分布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以数字化打造教育新生态,建设了以“智慧管理、智慧识别、智能分析”为核心的智慧化平台,拥有智慧教室192间、智慧实验室171间、“智学重工”一站式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和教学大数据中心等,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创新创业园(重工创谷)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微企创业孵化园、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巴南区大学生创业园,同时被团中央、团市委认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基地”,为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坚持“以创新促学业、以创新促就业、以创新促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优路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21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党的建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近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分别报道了学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经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众多学子被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录用,大批学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部队参与国家建设,部分学子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学子自主创业成为了青年企业家。学校连续5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面向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抓住国家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的契机,重点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朝着办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办学特色 学校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构建“四化、三库、两基地、一平台”的产教融合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共建产学研机构、产(行)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以及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腾讯云、阿里巴巴、深信服、中兴通讯、重庆正大软件集团、四方新材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建有“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数字影视与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等一批市级科研平台;建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智能通信与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工业软件仿真协同创新中心”“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嵌入式应用开发人才孵化基地”“阿里巴巴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产学研机构9个;还建有“腾讯云大数据学院”“中兴ict学院”“深信服网络安全产业学院”“移动通讯产业学院”“仙桃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零售行业学院”等产(行)业学院(基地)6个。 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深信服、重庆永辉等知名企业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零售等“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学校获批重庆市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7年学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2018年学校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立项,2020年学校软件学院入选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2年被列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试点高校。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软件工程学科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z6尊龙平台的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023-62846626、62846636、62848649(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cqie.edu.cn 招生办公室:重庆工程学院南泉校区办公楼109办公室 南泉校区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林16号 双桥校区地址:重庆市双桥经济开发区西湖大道76号 学校微信公众号:cqgcxy 招办微信公众号:gcxyzsb 新生qq群号:264920848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商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招生第一批学生,2002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200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学院。学校于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该年广东唯一一所,也是全国四所通过评估的民办高校之一;2021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民办高校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设13个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2.8万人,教职员工1700多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学位教师余170人。 办学条件 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学校近两年投资十多亿元新增了近15万方的新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6.1万册,电子图书113.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15亿元,校园网、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读书治学、成长成才的理想乐园。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学校现有现代信息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业学院2个省级产业学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182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内协同育人实践基地14个;同时,在校外建有实践教学基地27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全校13个学院的实践教学需要。 科研水平显著提升。2016-2022年来,学校共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202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为当年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一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学校。   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南部核心地带,也是知识城现有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周边已规划或正在建设四所大学研究院。校门口有两个地铁站,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学校也将利用区位优势努力成为高端人才引育园、创新平台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人才培养 广州商学院本着为党育人、为国家育才的根本目标,正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思政教育、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核心的“第一课堂”和以“广商大讲堂”、图书馆和艺术馆展览及专题讲座、学生社会志愿者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四个特点”(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和“四种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幸福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竞争力整体提高。学校注重“新商科 泛ict融合”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成了基于鲲鹏、华为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数通等实训基地和鸿蒙研究院。目前,学校电子商务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法学、电子商务和金融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法学、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其中法学、会计学专业已通过结题验收。 立德树人成绩突出。学校通过学科交叉化、过程数字化、教学国际化、育人综合化4种培养途径,旨在培养具备适应、组织、创新、幸福4种能力和“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4个特征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华为ict全球赛、全国“挑战杯”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均获佳绩,每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多项,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品德好、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最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构建学术及文化交流平台。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适应及应对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尊德行而道问学”,学校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求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了“广商大讲堂”和一系列通识课程。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及文化交流平台,引进高素质的讲座教授,让在校学生能够在学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思想境界、观念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四年后更加自信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国际化办学   学校始终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国际化办学20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培养了17届国际项目毕业生。2002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办国际会计专业,是广东首批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与美国贝佛大学合办物流管理专业双学位项目,成为学校第2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我校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合办互联网金融专业双学位项目,成为广东中外合作办学领域项目最早和最多的学校。学校现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5国及港澳地区共96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预、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是广东国际化办学层次最多的本科高校之一。学校荣获“2017年度•品牌竞争力中外合作院校”称号,2021年当选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