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医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校创办于1952年,历经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个阶段。2002年开办普通专科医学...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71-62576816,0371-6257680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30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标码:13899以下简称东方学院)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医药“211”工程建设高校)申办,200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学院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制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加强实践教学,除校内实验楼外,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24家(其中附属、教学、实习医院68家,实习基地53家,国家级研究院3家)。在校生近15000人,教职工1100余人,专职教师720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53.06%。 学院以立德树人、坚持党建、强化思政的办学理念和原则,创建“铸魂抓纲”、“东方精神”、“双禁四无”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29595名毕业生,凭借德才兼备优势,赢得了社会好评。北京海陆空三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京津冀各地三甲医院及全国数百家与中医药相关的大中型国企、外企竞相聘用我院毕业生,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东方学子分别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研究生院。 学院启动科研基金,确定省、院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获得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出版《中医养生学》、《中医营养学》中英双语版供中医药高校使用教材,《二级access与公共基础知识教程》等9部学术专著,形成了全院教学、科研、培训三足鼎立的局面。 学院2015年至2019年连续6年蝉联中国医科类独立学院排行榜榜首。学院办学成果及管理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等多家国家级报刊及网站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校介绍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198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勇、忠、信”校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学校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吏舍弄、朱家园和潭山5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81名,其中正高职称85名,副高以上职称418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82.5%。现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8个。 学校以培养面向产业高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技能竞赛成绩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77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与地方政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领军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建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5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265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8个。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05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55项,实用新型专利602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湖智库通过“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评定,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 学校持续拓宽继续教育服务渠道。设有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力推进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网络课程152门,年均在线学习达2万人次。与市教育局共建苏州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区县开放大学、苏州四级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全市社区教育工作,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各项获奖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向市民开展终身教育,创建市民学习地图,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90%。终身教育活动项目和案例课程分别获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典型案例和特色课程。 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霍姆斯格兰学院苏州发展中心等,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获评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办学案例多次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30强、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约630亩,藏书82万余册。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体育系)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5个本科专业,现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学、英语和工商管理六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保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建有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会计》课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为“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并获批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证书考点单位。 学校积极构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助平台,通过制度建设、科研培训、专业带头人传帮带、院级科研育苗工程,纵横向项目申报以及校内教学专项项目研究与开发等科研建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骨干教师,高等级课题立项率逐年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坚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 学校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5个,其中应用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用于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建,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是陕西省独立学院中最早一批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之一。成立距今,学院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四个一工程”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以校友创业基金为亮点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运作,共同构筑起我校“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轴联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地、校企”同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我校学子成长成才,实现创业梦想。双创学院在培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2个,孵化创业项目8个。近年来,作为新华网“2019年度双创示范高校”、“2018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市灞桥区“众创空间”,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赛事获奖5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荣获优秀组织奖多项。其中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马军兔业养殖基地”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校会、校政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设置了cpa实验班,培养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与长安银行、开源证券、西安市统计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为契机,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内涵建设为主线,结构优化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广东交通学校和1960年成立的广东省航运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7月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2022年10月,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并入学院。 学院坚持立足广东,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6-2019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2018年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院校”;2019年获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2021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2022年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服务全面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示范单位、广东交通教育科技先进单位、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等光荣称号。 学院目前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现有56个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制造大类、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人文设计等多面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 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获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成国家级课程7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53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9个;建成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11部。学院拥有260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56个政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582家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基地(或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1个。在产教融合方面,建有产业学院7个,其中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现代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个,共6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设备值5000余万元,协同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立项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9个,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66个。在师资队伍方面,高级职称占比超40.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85.5%,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拥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物流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6人、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1个。在科技服务方面,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获批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团队)13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2018年以来授权知识产权640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专利成果转化17件;主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5部,发表sci/ei等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61篇。在竞赛方面,近5年来,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7项;学生在国际技能竞赛中获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0项、“互联网 ”获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获奖1项、省级218项。 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学质量以及深厚的行业产业背景吸引了广大考生,成为众多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通道顺畅,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8%以上,入选“2022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案例”。 学院打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形成了以交通行业特色的系列培训为主线、经管机电信息系列培训同步发展的培训品牌、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服务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发挥广交力量。近三年来承办了全国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约35项,开展63个职业培训项目,年社会服务量达4.8万人次、立项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社区教育示范基地6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2项、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3项、终身教育品牌项目2项。 学院秉承“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发展、质量立校,开放融合、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需求。全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实现新的跨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仁爱学院
学校介绍 天津仁爱学院前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2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天津仁爱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天津大学资源优势,创新办学机制,实行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2013年7月,学校作为全国首批第一所独立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规范验收,受到教育部专家组一致好评。2016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优秀奖。2020年学校被天津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2021-2023年天津市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天津仁爱学院地处天津市团泊新城,团泊湖自然风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区交通便捷,各项生活配套及教学设施条件优越。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与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有关教学、生活和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与措施,为莘莘学子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 天津仁爱学院以天津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依据现代高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了机电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化工类、艺术类等2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法、艺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生完成规定学业经审查达到毕业标准的,颁发天津仁爱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国家及我校有关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学校依托天津大学优质的办学资源、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各系系主任均由天津大学的教授或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为鼓励学生勤奋进取学校建立了奖学金制度,每年有35%以上的学生受到表彰和奖励(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等三十余种)。 天津仁爱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天津大学“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办学方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实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原则,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能力培养。学校鼓励优秀学生奋发向上,学校每年选拔50名学业优异生,赴天津大学学习一年,充分享受天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建立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贴近工程、贴近企业、贴近社会实际需求的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创新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各类实验室174个,建筑面积63000m2,仪器设备总值9500余万元。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已和中软国际集团、天津友发钢管集团、天津捷强动力装备公司等128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学校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培养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还探索和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支持学生参加学科、专业、文体等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十几年来我校学生们已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竞赛优胜奖500余项。毕业生考研率连续多年为8%以上,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走国际合作、开放办学道路,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目前已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等20多所大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天津仁爱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现代大学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学科结构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内一流现代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学校介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现有软件园校区和博川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it 数媒 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办学23年来,学校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2023年麦可思调研统计,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5989元,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268元;同时,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5%,比全国本科院校高1.2个百分点。2015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示范高校之一。 建校以来,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3年获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20获本科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2021年获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22年获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本科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23年,再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此次辽宁省在职业教育领域获得的唯一一项一等奖。学校现有本科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首批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截至目前,学校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中共获批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全国民办高校第一。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管、艺、文4个学科门类,占我校开设本科专业数量42%,覆盖我校本科在校生数近70%。在2012-2014年三个年度辽宁省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开展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参评的11个专业中有7个位于全省前3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6门。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试点建设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2023年入选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获批6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及2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 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和创新意识,使学校于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学校搭建了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了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融合。sovo成立以来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7900项;设立学生虚拟公司710家,其中228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超10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 、辽宁省“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目前已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12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出国长短期留学、国(境)外实习就业、长短期来华留学等多种合作。每年来校长短期留学生400余人,出国留学和短期交流学生300人左右。 多年来,学校注重全面建校,在党建方面,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党建类特等奖、思政类特等奖,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辽宁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唯一民办高校)、辽宁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辽宁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项工作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荣誉称号;被省市政府授予省文明高校、省平安示范校园(全省仅5所)、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最美校园”、市工业科教旅游示范单位、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9-2023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连续五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2018-2020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2022年,在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软科发布的全国民办高校排名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三、辽宁第一,按理工科类院校排名全国第一。学校连续多年被新华网、中国网、搜狐、新浪、腾讯、央广网等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实力民办大学”“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2021年度综合实力民办高校”“2022年度综合实力品牌高校”“2023年度全国应用型标杆高校”等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入选汉萨大学联盟 2020 wuri ranking产业应用类创新项目全球40强,2021-2023连续三年入围全球创新大学百强,2023年排名第67位,成为本年度入围该排行榜的第7所中国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整合社会资源,以持续的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为大连及东北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沈阳工学院
学校介绍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99年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3年,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转设,建立沈阳工学院。2017年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 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交界处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约1.85万人。设有12个教学单位,在42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形成生动实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辽宁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 学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校训精神。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每年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获评“辽宁省2021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目前自有专任教师8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0人,占比33.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88人,占比97.17%;双师双能型教师320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版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我校位列第10名。 学校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6个实验中心、155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各类实验示范中心7个;建立深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144家,其中8家被评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约176万册,电子图书约157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树立了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个、“新农科”项目1个。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14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93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 学校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五年,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突出,荣获国家级奖励816项、省级奖励1022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2018-2022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第6名(辽宁省第1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37名(辽宁省第1名)。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技术转化示范机构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53项,授权专利903项。在“2022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榜单中,我校位列第26名(辽宁省第1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5个国家的4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派学术文化交流、学分互认、本硕连读等项目,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搭建国际化科研平台,先后建立“一带一路”i5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中俄食品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中俄学术联盟、俄乌白合作交流中心、中白机械零件硬化修复和保护创新中心等。适应需求,为学生提供“全外语、小班化、沉浸式”语言强化服务,突出“专业 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打造“留学沈工”品牌,累计接收22个国家的231名留学生到校学习。获评辽宁省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 多年来,全校上下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总体的满意率均在85%左右,各项指标满意度明显高出全国院校平均水平。学校在“2020软科中国民办大学办学水平排名”中位列第8名,在“武书连2023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入选中国一流民办大学,位列第7名,在“武书连2023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辽宁省第1名。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实施“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创新突破”发展战略,着力促进质量建设上层次、全力确保学校发展上台阶、全面推动各项管理上水平。为建成最好的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春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坐落在美丽的双阳湖畔。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3亿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18万册,电子图书76万种,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328个,校园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 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置55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理念,立足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校现有教师987人,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依托学校特色学科、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聚焦“六新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发挥学校智库作用,积极服务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近年来,在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肉牛产品加工与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部“鹿业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动物营养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鹿业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5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科研课题共计400余项,其中:承担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器官重建与制造”,免疫缺陷动物异种鹿茸构建及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资助经费720万元;承担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研究项目——“深化吉林省农村"三变"改革对策建议”,得到韩俊省长肯定性批示。先后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5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00余篇,申报各类专利近200项。 学校先后与韩国建国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校重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有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六位一体、层级递进、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创业数量和质量,形成了以就业带动创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省级十佳示范性创业园”,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我校设立了吉林省长科人才职业技能评价中心。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公众号查询证书信息,证书终身有效、全国通用,出国有效。该证书是学生具备职业必备学识和技能水平的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是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职业生涯的晋升周期。近三年,有12000多人次考取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 2020年长春科技学院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1银奖、1铜、6个优胜奖、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评选为“最佳选手奖”、2个项目2人入围中国集训队为吉林省争光,2022年在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16个赛项比拼,荣获“8金、6银、6铜,12优胜”的好成绩,是全省参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奖牌数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参赛单位。近三年,学校考研率逐年提升。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达到24%。2020-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32%、81.37%、89.94%,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4%。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目前已同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泰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等12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6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余所高校共同商讨本-硕-博项目推进工作。按学校“十四五”规划大力开展自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建设高水平海外博士培养基地,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世纪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开展了教师博士项目。学生可通过对外交流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流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攻读。我校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学校还与韩国建国大学等高校开展梅花鹿高端产品研发与利用的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建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22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文科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省级“独立学院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三年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验收。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966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发挥合作办学优势,稳步落实“工本位”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正大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为核心,特种车辆、物流、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制药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契合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协同发展新兴合作模式,合作领域涉及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咨询与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构建的“正大浦江互助共赢网络服务系统管理平台”,推进“工本位”办学理念落地,全面提高师生社会实践能力、工作把控能力和职业形态认知能力。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为浦江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为遵循“新高教40条”的教育发展思路,强化辅修专业改革,落实“工本位”的培养要求,打造浦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实用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模式,熟悉企业管理基本规律,掌握实用工商管理知识,培养企业家精神,锤炼遨游市场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达成我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了解企业运营规律、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体育树正气、以艺术养情操、以文化全礼数、以传统育创新。与太极拳文化极为浓郁的武当山武术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立了九式太极并全校推广,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谐的意识。在全校范围普及围棋文化,成立全国首个围棋学院,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基础围棋”模块,帮助学生观全局、修心性、懂进退、长才干。学校重视学生“正派、明白、积极”的基本素质养成,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开设“浦江人文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来校讲座,倡传统文化、树校园正气,壮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海军工程大学
学校介绍 (一)历史沿革   海军工程大学前身是经毛主席亲自批准,于1949年11月建立的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首任校长是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1954年开始独立办学,更名为海军机械学校,是建国后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军事高等院校。1960年组建海军工程学院,1961年接收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部分专业,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从大连搬迁到武汉,1999年与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被确定为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2017年7月,经习主席亲自批准,新调整组建的海军工程大学成立,2018年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相结合。海军第一个本科专业、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均出自学校。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工程与管理、技术与指挥相结合的海军高等学府,是全军著名的多兵种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是军队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学校下辖多个校区,武汉市硚口区为校本部,是主要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场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校区,是科研试验场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校区,是军事基础训练、海军职业素养培养和部分科研试验场所;湖北省红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主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野外综合训练场地。   (二)学科专业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多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环境。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作为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学校拥有6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6个军队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开设34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海军绝大部分专业领域。电气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可比性办学指标跻身军内领先行列,部分达到国家“双一流”高校水平。   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海军院校,培育一流军事人才为目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谨、求实、拼搏、创新”的校风。学校承担海军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养任务,为海军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近年来,学校有7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01篇论文被评为全军、海军、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建设先进院校、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军队列为“双重”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三)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教员为办学之本,尊师重教,民主开放,激励创新,拥有一支以院士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优秀中青年骨干为基础,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政治、军事、业务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500余人,占全校教员总数近40%,其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在这支人才荟萃的师资队伍里,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委员、八一勋章获得者马伟明教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琳教授,有长江学者特聘王东教授,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肖飞教授,有中共十九大代表、被国家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的鲁军勇研究员,有“全国模范教师”陈少昌教授,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张晓研究员,有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入选者龚耘教授,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一等功荣立者官东。近60人次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入选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团队奖,舰艇降噪、装备保障等专业团队获得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等荣誉称号。   (四)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实施大科研战略,始终坚持科研为战斗力生成、为部队建设服务,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服务保障”为一体的科研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直通战场、贴近部队、对接岗位,实现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战斗力。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创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承担多个国防重点工程项目,建立的26个科研机构,已成为军队新装备研发和提升战斗力的生力军和智囊团。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600多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海军唯一)、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61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居全军院校前列、海军院校之首。学校曾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可储存液体火箭推进剂、第一台“巨龙号”内燃机车。“舰船新型供电系统”“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某型双绕组发电机系统研制”“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和“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首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五)校园生活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早春玉兰盛开,盛夏梧桐如伞,金秋桂香满园,严冬梅花吐艳。古朴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楼鳞次栉比,直线加方块的营院格局和点缀其中的人文景观,彰显出鲜明的海军特色。学员宿舍整洁舒适,走廊文化特色鲜明,配备冷暖空调、热水供应。   学校在全军院校中率先建设了创客空间等49个学员创新实践俱乐部,常态化举办计算机文化节、电子科技创新月等活动,每年组织4000余人次学员参加国际数学建模、国际机器人大赛等40余项国内外、军内外学科竞赛活动,并屡获佳绩。近5年参加国内外各类创新竞赛,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1486项,其中获最高奖项351项,学员创新能力实践平台丰富,创新竞赛成绩显著。学校连续6年代表海军参加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四获冠军、两获亚军。多次选派优秀学员参加远航出访、随外舰实习训练、国际学员周、西太平洋论坛、中外军演、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海军首次承办的“国际军事比武”海上登陆赛中也有我校学员翻译官的身影。2019年,学校木兰湖校区承担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海军五项比赛项目。学校与德国海军技术学校、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开展合作培训,设立院校长论坛,选派教员互访、学员驻训,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牌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选择了海工大,就是选择了成功。海军工程大学努力为每名有志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学习成才的机遇,我们期待着与有志献身祖国蓝色海疆的优秀青年携手同行,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