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11-8862113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学校排名
58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学校介绍 学院概况: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是山西医科大学二级学院,前身系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于1923年创办,1937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华护士学会备案,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3所(北京协和、四川华西和山西汾阳)高级护理学校之一。1985年恢复重建,1996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的千年古城汾阳市,青银高速公路、307国道、太中银铁路倚门而过,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508亩,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规划占地面积700亩。校园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风景如画。 学科专业: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特色鲜明的高等医学院校,有硕士、本科两个办学层次。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实验技术、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有护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公共卫生、放射医学等13个学科可招收硕士研究生。 师资条件: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外聘教师160余人,附属医院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临床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3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6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有4所拥有4000张左右床位的直属附属医院,其中2所三级甲等医院,有106个实践教学基地。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全国24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人,普本学生8000余人。已毕业19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已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37000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杨辉,“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何华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年平均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每年有近30%的同学考取全国一流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 资助政策:为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由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构成的助学保障体系。 学校荣誉与办学优势:多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护理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本科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麻醉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专业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优势专业;临床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坚持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校企、校际合作,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山西高科技医学检测中心、山西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不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欢迎有志献身医学事业的考生踊跃报考我校! 学校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学院路16号 (汾阳学院) 邮编:032200 联系电话:0358-2100773/2100777(传真) 招生网址:http://211.82.24.46/bkszs/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百年商医 “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文化的根脉之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商丘市,坐落着一所传承百年的医学院校——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 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是河南省开办医学类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历经百年不间断的办学传承,培育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等数以万计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学校也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2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 新校区于 2018 年建设完成并实现全面搬迁,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2769.40 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104.59 万册,另有数字资源量 73.18 万册。具有电子图书 50 多万部,电子期刊 5000 多册,为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校内实习基地 13 个,校外实习基地 392 个,基本满足了师生工作学习、实习的需要。 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1个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21个专业,专业门类涵盖医、护、药、技、管等专业大类,“大健康”专业布局基本完善,为服务“健康河南”及淮海经济区提供了完整的“大健康”专业人才链。形成了以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药学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龙头,以“对接健康产业、依托优势专业、融入医药行业、服务生命健康”为逻辑主线,按照“产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专业领域相近、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基本形成了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技术、药学 4 个专业群。 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3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34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及河南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务委员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37人。 学校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天然免疫与肿瘤”、“抗病毒感染分子免疫学”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3个。学校聘任原新乡医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郭志坤教授为我校学术委员副主任、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339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98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362部,其中主编86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11项;授权国家专利24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河南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学校建有先进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中医及康复治疗等实训教学中心,建有国内领先、功能完善的生命科学馆、校内模拟医院等。学校面向全国 27 个省招生,在校生14735人,学制均为三年制。学校拥有第一附属医院(三甲)、附属中心医院、附属柘城医院和附属中医院(三甲)四所附属医院。与300多家医院、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是豫东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曾荣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学校加强对外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自2016年起连续招收培养了三届本科生在我校学习。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18年我校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联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1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 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是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卓越医生”培养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立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学校正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医学院校”进而达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3000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五会”(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学校坚持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名校,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为具有华夏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百年名校。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涉及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医药制造、金融、媒体、体育等行业。其中: 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包装设计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 学校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企业导师,充分整合当代教育集团人文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自然教育等多领域资源,开坛设课、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2021年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为全省同类高校唯一。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实施“六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模块、职业技能模块、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选派优秀学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或深造。 实践条件 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投入充足资金,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07个,与中冶南方、中国人保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 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投资方当代集团及社会各界优势资源,量身打造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已成立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当代梦工厂产学研实践基地、当代少年实践教学基地、弗睿跨境电商学院、软通动力大数据学院、当代教育·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幼儿托管中心暨幼儿教学实践基地等,积极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及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全过程,依托投资方优势产业和校友交流互助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特色育人体系。学生先后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1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第八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021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1500余项、4200人次,获得国家专利18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教育部立项44项,省级立项133项。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学校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办高校大学生赛艇队,体育舞蹈队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学生团队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志愿服务任务,“生活美·加油站”“电脑维修”“关爱老人”“英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形成多元、立体、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学校与当代集团旗下企业保持紧密互动,通过举办大型联合招聘会,使学生享有与“双一流”高校同等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考研指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学生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 学校荣誉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内同类高校唯一)“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稳居全国第9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太湖之滨——江苏省无锡市。学校前身是1959年3月原国家农机部创办的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9年3月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学校是国家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2年开始试办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入选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校a档建设院校,2024年在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五年在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高职院校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 学校现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全校占地850多亩,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7.9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57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目前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文旅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公共外语部、开源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爱尔兰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与施耐德、西门子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8个,目前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4400多名,教职工1000余人。 学校秉承“严谨治学,崇尚实践”的校训,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0余名,博士160多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名、省教学名师5人,二级教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9个,聘有姚建铨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和顾秋亮、黄成等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为兼职教授。目前开设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54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首批国家示范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学校主持建设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拥有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6门,国家规划教材58部。学校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二等奖近20项。2021年cctv1“新闻联播”报道了学校建设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学校还主办全国性的职业教育期刊《机械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建成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建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项目1个、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2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4个基础实验中心、8个专业大类实训中心,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开设了6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使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在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其中10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 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1年以来,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探索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每年开设近百门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建设了20多门文化素质精品课程;在校外建立了30多个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佳绩频传,近年来有30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7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4项;获得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154项,其中一等奖31项,优秀团队33个,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高职院校中多年名列第一。同时,学校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包含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企业奖学金、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校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基地”,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 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14万人日,为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200多项。师生拥有在库有效专利2600余件,实现专利转化300余件。学校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重大项目1个,获批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项目1个,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内的部级及以上项目70余项。学校重点建设了“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等三个年服务到账达千万元的研究所,建有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并牵头组建了全国机械职业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建有江苏省智能车间5g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工厂仓储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中心和研发平台11个,其中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职教集团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组建了无锡市智能制造与物联网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云智物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机械行业工业软件与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校在高职教育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2004年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简称ccid)的第一个中国成员单位,2012年ccid在校成立中国分中心。近年来,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举办了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经教育部备案,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爱尔兰学院。学校中美、中丹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成功入选省教育厅2016、2017、2018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2021、2022年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014年学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了来自尼日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印尼、法国等60多个国家的2232余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2023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学校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首批试点院校,先后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技大学、印尼特里沙克迪教育集团、老挝申沙万教育集团合作建设3个海外分校或语言中心,深入开展“中文 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学生赴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对口院校进行短期和长期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省文明单位”“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省教育人才先进单位”“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10月18日。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学校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国标代码13629)是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学校招生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主校区占地近500亩,另自有1400余亩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剧场、体育馆、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成立于2004年,在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2022年在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表演、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书法学、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本科高校,培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办学以来,学校充分依托南京理工大学优质资源,确立了“明体达用”的校训和“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充分发挥高水平母体学校支撑优势,又真正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之路。 修治学 理想园地 学校地处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的泰州市主城区,占地1003亩,校舍30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大气舒朗,现代气息浓郁,教学设施先进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建有10大实验实训中心;纸型藏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260万余册,为10000余名在校学生潜心求学、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优势专业 特色彰显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主导、支柱、新兴产业链,设立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设计学院、环境与制药工程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 学校依托母体校学科专业优势,开设涉及工、经、管、文、艺等五大学科门类的28个本科专业、59个特色专业方向,形成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会计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独立学院星级专业。学校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材入选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 雄厚师资 优质教学 学校依托母体校雄厚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工程型相得益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学校领导由南京理工大学委派,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集群)指导委员会由南京理工大学、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企业知名专家、高管担任。 教学名师领衔的名师团队、博士和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活跃在学校教学科研一线,优秀青年教师连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紫金文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获评“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模范”“育人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得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资格,在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场教学竞赛、江苏省高校土木工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教学竞赛中屡获桂冠。2个创新工作室入选江苏省教科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特色培养 多元成才 学校积极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以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组建软件与大数据产业学院、建安学院、医药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电源技术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学校组建46支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化控制、电源设计、大数据、分析测试、建筑信息化”等领域,近五年,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5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16项。中国高教学会最新发布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2022版)显示,我校进入全国本科高校top10-15%,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12名,同类院校第1。学校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的泰州市大学生创业园,作为省内独立学院中唯一一家,入选“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并获批泰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泰州市众创空间。学生创业项目入选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获评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就业深造渠道畅通。学校设立优才班、培优班,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稳步攀升;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意大利教育中心合作成立“意大利高等教育交流中心”,与意大利圣心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历届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96.66%,超过85%的毕业生面向江浙沪就业。学校两度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蝉联“江苏省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欣欣向荣,42个涉及学术科技、社会实践、体育竞技、文化艺术、健康素质等学生发展各方面的社团,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飞扬个性的广阔天地。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卓越工程师讲坛”“凤鸣讲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彩虹音乐节”“读书节”“美育月”“外语节”等成为校园文化品牌。心理协会荣获江苏省“百优社团”称号,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广大学子屡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江苏省魅力团支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学校荣获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 社会服务 成效凸显 学校以服务区域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提升应用科研水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省“333”人才资助项目等纵横向科研课题,并逐步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形成了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局面。 学校积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责任与价值,“政、校、行、企”联合共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成立“智造技术中心、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bim技术研究中心”等区域共享型n协同(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平台;建有“泰州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泰州市社区心理合作服务与研究工作站”;参与共建泰州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获批生态环保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协作定值实验室”、市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环境检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市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获批省、市社科普及基地;牵头成立泰州市工程师学会、泰州市机器人学会等。 学校是江苏省自考助学主考院校、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点,入选了首批“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并具备泰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资质、泰州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资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打造学历提升、非学历教育培养的继续教育品牌。 赞誉鹊起 社会满意 自创办以来,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先后被列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1 x”证书试点院校、教育部“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蝉联“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先进单位”等。 学校办学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得到了行业企业的信任,并被《中国高等教育》连续刊载,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新实践”专题报道。在校友会网“2023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和“2023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排行榜”中,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名第2名、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第8名,稳居江苏省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榜首,首次跻身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序列。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紧紧围绕“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主题,秉持“质量至上、能力为本、改革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夯实基础、凝聚特色、激发活力、提质增效,全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原名“湘南文理专修学院”;1998年迁址长沙市岳麓区,更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筹)”;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高职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湖南,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秉承“至善至美 自立自强”的校训,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确立了创建“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7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理念。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3个,省级科研基地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1130人,其中本科生28588人,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数91.83%,生源覆盖全国29省(自治区、直辖市)。 学校占地面积79.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8.41万册。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齐备,现有各类实验(训)室583间,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有省级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校园网络出口带宽47.5g,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 学校教职员工1727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366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9.4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6.7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1.4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学校多途径搭建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创业、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司法考试、参与学科竞赛、参加科技创新等。近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数、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等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同类院校前列。 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中国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遵循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所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标码:13899以下简称东方学院)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医药“211”工程建设高校)申办,200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学院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制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加强实践教学,除校内实验楼外,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24家(其中附属、教学、实习医院68家,实习基地53家,国家级研究院3家)。在校生近15000人,教职工1100余人,专职教师720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53.06%。 学院以立德树人、坚持党建、强化思政的办学理念和原则,创建“铸魂抓纲”、“东方精神”、“双禁四无”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29595名毕业生,凭借德才兼备优势,赢得了社会好评。北京海陆空三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京津冀各地三甲医院及全国数百家与中医药相关的大中型国企、外企竞相聘用我院毕业生,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东方学子分别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研究生院。 学院启动科研基金,确定省、院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获得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出版《中医养生学》、《中医营养学》中英双语版供中医药高校使用教材,《二级access与公共基础知识教程》等9部学术专著,形成了全院教学、科研、培训三足鼎立的局面。 学院2015年至2019年连续6年蝉联中国医科类独立学院排行榜榜首。学院办学成果及管理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等多家国家级报刊及网站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校介绍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198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勇、忠、信”校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学校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吏舍弄、朱家园和潭山5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81名,其中正高职称85名,副高以上职称418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82.5%。现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8个。 学校以培养面向产业高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技能竞赛成绩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77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与地方政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领军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建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5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265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8个。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05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55项,实用新型专利602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湖智库通过“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评定,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 学校持续拓宽继续教育服务渠道。设有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力推进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网络课程152门,年均在线学习达2万人次。与市教育局共建苏州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区县开放大学、苏州四级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全市社区教育工作,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各项获奖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向市民开展终身教育,创建市民学习地图,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90%。终身教育活动项目和案例课程分别获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典型案例和特色课程。 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霍姆斯格兰学院苏州发展中心等,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获评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办学案例多次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30强、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约630亩,藏书82万余册。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体育系)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5个本科专业,现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学、英语和工商管理六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保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建有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会计》课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为“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并获批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证书考点单位。 学校积极构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助平台,通过制度建设、科研培训、专业带头人传帮带、院级科研育苗工程,纵横向项目申报以及校内教学专项项目研究与开发等科研建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骨干教师,高等级课题立项率逐年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坚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 学校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5个,其中应用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用于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建,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是陕西省独立学院中最早一批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之一。成立距今,学院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四个一工程”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以校友创业基金为亮点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运作,共同构筑起我校“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轴联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地、校企”同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我校学子成长成才,实现创业梦想。双创学院在培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2个,孵化创业项目8个。近年来,作为新华网“2019年度双创示范高校”、“2018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市灞桥区“众创空间”,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赛事获奖5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荣获优秀组织奖多项。其中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马军兔业养殖基地”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校会、校政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设置了cpa实验班,培养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与长安银行、开源证券、西安市统计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为契机,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内涵建设为主线,结构优化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