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2004年5月,与威海市技术学院合并,实行一个学院两块牌子。学...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631-570055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学校排名
15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山东协和学院
学校介绍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职统招计划,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普通高职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40个观测点满票通过,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以“合格评估助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彰显”为题进行了推广。2020年、2021年在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中,连续2年位居同类院校之首。202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和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学校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现有郭店、遥墙2个校区,占地面积11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单价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6万余册,电子图书221万余册,纸质期刊4413种,电子期刊152479种。校内建有10个实验实训中心,内设327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37 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9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28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26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济南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1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349人。获评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科研管理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科技支持团队”3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下设医学院、护理学院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0个,形成了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5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等特色实验室1个。承担科研项目146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988项;发表研究论文5017篇;获得科研成果奖1050项,授权专利561件、软件著作权800件。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支持单位。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各类竞赛获国家级金奖67项、银奖262项;省级金奖289项、银奖504项。其中,2020年和2021年,获“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0项,省级金奖24项、银奖59项、铜奖28项。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赛中荣获国家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8项,省级金奖33项、银奖75项、铜奖45项。学校2015年获批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开展交流合作,实施协同育人。与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海信集团、京东物流、中国重汽集团等178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互动,协同育人。2015年,牵头成立环渤海高校教学咨询委员会、科研与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连续承办六届环渤海高等教育论坛,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发展。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聘请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名资深学者担任客座教授,选派68名教师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交流深造,选送1500余名学生赴美国、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18所高校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 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连续17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2万余人,已形成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得到周铁农、厉无畏等国家领导人和高强、姜大明、郭树清等省部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5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2013年,获批山东省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连续4年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连续6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校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北大医学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路38号医学校区设有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共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共有在校学生1027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293人、硕士研究生2614人、本科生4025人,留学生341人;网络教育学生7917人。 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109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9人,博士生导师74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 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68个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室、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4月) 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与10余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与8所亚洲院校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及口腔医学领域的“亚洲校园”合作项目;设立了46个学生交流项目,其中包括32个临床海外轮转项目,10余项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医学部与多个国际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该平台被科技部认定为“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助力构建区域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以“临床医学 x”为抓手,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守正创新、持续探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全国医学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实施构建“高峰学科引领科技攻关 青年科技中坚力量培养 初期青年人才孵育”三级联动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打造医疗卫生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着力拓展新空间,推进怀密医学中心建设,挖掘和优化现有空间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校园文化。 勇担使命、坚持不懈把“厚道”精神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八年、累计选派164人次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创造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卫生系统多个第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取得显著发展;十八大以来,累计选派25批次68人次,完成援疆、援藏、博士服务团、援滇定点扶贫等干部人才援派任务,助力受援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科学管理方面水平提升;自2020年初4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奋战72天开始,3年来共外派7万余人次承担各类抗疫支援任务,全力以赴守护人民健康;作为唯一参与北京、延庆、张家口全部三个赛区的医疗保障单位,在千余名参与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重大专项任务,展现大国医疗的水平、自信和力量。 北大医学办学110年来,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坚持“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把办学与服务国家的使命融为一体,助力我国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北大医学接续奋斗,将努力成为医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旗帜,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和精英人才集聚的基地,医学科技创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策源地,重大疾病防控、诊疗和临床研究中心,新药创新研发和转化基地,卫生政策和健康管理的智库,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的国际合作中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昌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武昌理工学院创办于1997年,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2.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坐落在美丽的梅南山麓,被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三面环抱,欧式风格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风景如画,是全国十大美丽湖景校园之一。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适素质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开设56个本、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国际学生18000余人。 一、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87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496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5.6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44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05%;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教师950人,占自有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7.40%。拥有长江学者、楚天学者、黄鹤英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名导名演名角等名家大师近百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8人,外籍专家教授20余人。 ◆教学科研生活设施。每个学院拥有一座教学实验大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均超过教育部“部颁标准”。校园信息化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 建有一流专业实验室近200个,功能涉及各学科门类,拥有工业机器人实验室、vr技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无人机低空遥感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生物信息实验室、摄影棚、空中乘务实训仓等一大批科技前沿实验室。图书馆建筑面积30707.1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先进,纸质藏书180余万册,电子图书230余万册。 各类设施齐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型食堂、3d影院、标准化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国家标准体育运动场、俱乐部、健身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医院、超市等一应俱全。 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37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 二、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办学近三十年来,始终秉承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把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创建并实施大学素质教育“三二一”人才培养体系,“三”即三维素质培养目标,“二”即二条基本路径,“一”即一套评价系统。 三维素质培养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制订“通适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素质教育为高阶”的三维一体、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通适素质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创新素质突出”三维素质培养目标。 二条基本路径,一是“全息场”德育,即德育主体通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环境、德育制度四要素耦合成“全息场”,作用于德育客体,实现德育目标。二是“开发·内化·创新”教学,即开发学生潜质潜能,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创新,形成和发展素质,实现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套评价系统,即以素质分为计量单位,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通适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进行量化测评,构建“素质分制”评价系统。 形成了“以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为路径,专业素质教育、通适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突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的三维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学校办学特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亲笔题词:“坚持成功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成功人才”。 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组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深度调研,形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经验及建议”调研报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央书记处书记杜青林批转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武昌理工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广。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题为《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专题简报,向全国高校推广武昌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2017年5月25日,全国政协、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战略规划办领导和专家就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批示来校召开了现场办公会。 大学素质教育“三二一”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导来校考察。10余所高校学习借鉴该校大学素质教育经验和做法。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杨叔子、杨福家、李培根、瞿振元、顾海良等来校指导,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该校大学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和成效。 三、办学成就 ◆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7%,毕业生签约率曾连续两年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名;历年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考研考公率位居同类高校前列,2023年考研上线率高达26%。近30%毕业生就职于国家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涌现出一批年薪在20万以上的就业“高薪族”。培养出了华为“天才少年”张霁,著名企业家卢伟坚、解砾,大学教授张孜仪、李锴、管乐、张新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成功创业者近3000人,资产过千万的达千余人,不少校友创业的公司资产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有的校友公司资产达百亿。学校多次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国就业竞争力民办大学”等殊荣。 学生创新素质。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奖项5600余项,其中德国if设计奖5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工程算量软件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03项;学生发表论文近1000篇,获专利312项,发表小说、诗集30余部;编剧、拍摄电影5部,其中一部为院线电影,一部荣获中宣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 教学、科研等方面标志性成果: 武昌理工学院100余项“第一” ·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 · 全国高校中唯一拥有“素质教育研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主持获得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 全省同类高校中首次设立海外校区 · 湖北省同类高校中首次获批研究生工作站 ...... 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第七届国家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学校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国际标准研究和省级科研平台、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9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科研经费到账金额、近三年获批发明专利数量、近两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数量、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批数量等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在神针2022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中,学校在全国2700余所高校中位居第490位。 ◆ 国际化竞争力。学校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第二名。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起步早、范围广、数量多、竞争力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同类高校中率先招收国际学生,现有在校国际学生300余名,并在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尼亚加拉开办有海外校区,与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合作成立“中加学院”,与韩国多所高水平大学合作成立了“中韩学院”,开班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顶尖名校开设本科预科班或硕士直通班,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国外带薪实习、海外游学和就业开通了直通车。近年来,学校先后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了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交流、读本升硕的机会。 四、社会声誉 学校的校训“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成为学校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是一所享有盛誉的文明校园、平安校园、魅力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双创校园、无疫情校园。 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连续两届授予“湖北省级文明校园”,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荣获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最具公信力排行榜”位居全国本科高校第144位,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上榜。在2023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位居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电影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海淀校区校园全景 怀柔校区校园全景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坚持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和“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的艺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遴选和培育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了完备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 校训碑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作为学科建设核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电影学学科体系,发挥其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共进,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畅想柱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在读生3855人,其中本科生2571人。全校在编教职工共计608人(其中专任教师414人),外返聘教师103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及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长城学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学校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担任主席、评委,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众多。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影音设备实现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厅、剧场、报告厅、摄影棚等设施,教学设备配置总值高,生均值约15.28万元,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24小时图书馆馆藏文献以电影为核心,艺术类为重点,馆藏资源丰富。学校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2021年正式启用),学校充分挖掘怀柔和海淀校区资源,通过整合优化,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并着力打造“智美校园”,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金字塔 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近三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十三五”时期唯一面向电影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影视制作虚拟预演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学校汇集了国内外研究团队102人,其中包括海内外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近年来5篇论文入选了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互动技术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大会),取得了比肩清华北大的优秀成绩,实现了电影科技研究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始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影专业教育高等学府,持续处于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教育专业高校的领军地位;始终以中国电影人才培养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始终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学校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学校代表担任亚太地区执委会副主席。 校史馆 学校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管虎、徐静蕾、宁浩、陈坤、黄渤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吴磊、张子枫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校友风采 学校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各项重大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国庆周年庆祝活动,连续承办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承办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承办2018“光影未来雄安新区首届电影周”活动,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节目预演技术研发工作,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创意设计与预演等重大项目。学校发动数百名师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国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视文化活动的最前线,凭借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准。 在新时代,学校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认真思索如何奋力建设“双一流”、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更好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警警官学院
学校介绍 校风:团结奉献 求实创新 尊师重教 崇文尚武 校训:忠诚 精武 博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简称武警警官学院,下同),是一所直属武警部队领导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军事院校。 一、历史沿革:武警警官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2月成立的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经历了川北分校、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四川省公安学校武装警察训练大队、成都军区独立师教导队、四川省公安局(厅)人民武装警察教导队、四川总队教导大队等九次变迁。1984年5月在原四川总队教导队基础上重新组建武警成都指挥学校,2000年更名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隶属武警四川省总队。2011年学院由初级指挥院校转型为学历教育合训院校,更名为武警警官学院。2017年7月22日,根据习主席整编命令,在原武警警官学院、福州指挥学院、广州指挥学院基础上,调整组建成立新的武警警官学院,为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担负长江以南执勤分队指挥类生长警官、机动分队指挥类生长警官和交通分队指挥类生长警官的培训任务。 二、地理位置:学院本部地处成都市双流区,北距成都市中心18公里,毗邻双流国际机场,南距2000年古镇黄龙溪20公里,自古就是水陆要冲和军事重镇。学院训练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 三、学科专业:学院设有作战指挥、军事大数据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哲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数学类、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8个专业。 四、教学设施:学院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大讲堂、训练中心和非线性电视录像编辑室配置齐全。校园网于2002年建成并开通军队院校校园网,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图书馆馆舍面积5400余平方米,收藏各类纸质图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30余万种,中文期刊400余种,报纸20余种,拥有多个阅览室。建设集通用资源、特色资源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拥有国内主流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中外名校精品课程等通用数字资源,自建军事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30tb。 五、教学科研: 学院转型以来,积极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军队、武警部队级课题6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项19项,武警部队级奖项30余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著作共200余部;学院还大力开展学员创新实践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科研类航模比赛”“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兵棋推演大赛”等国内、外大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奖,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次逐年上升。我院摸索出的“10 1”军地融合式教研模式,开创了军地联合办学的先河,与驻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教学中相互扶持、在科研中联合攻关,全面拓展融合发展平台,持续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 六、主要成果:建院以来,先后为部队输送指挥生长干部万余名,“武警初级指挥专业”被列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武警战术”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程”,获奖科研成果40余项,国家专利20项,有35人次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和“银奖”。出色完成了“3·14”藏区维稳、“5·12”汶川和“4·20”芦山抗震救灾任务,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吴荣春,“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雷敏、王建国、王翩翩,武警部队教学名师薛振中、陶应奇,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廖其炜等先进典型。学员一旅二营四连被军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并荣立一等功。训练基地先后被表彰为“全军思想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全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亚运安保先进单位”“大运安保先进单位”“春运工作先进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创办于1994年,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坐落于“关中山水最佳处”、秦汉上林苑和唐代京城长安著名风景名胜——西安市鄠邑区渼陂湖东畔,现有鄠邑校区、东校区和潭滨科技创新园区,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文体馆等,按照国家现行铁路运营标准建成了425米集电气化铁路线路和配套的电力轨道车、通信信号系统、牵引变电站及车站为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及“轨道交通信号联锁实训基地”等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在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建设的全国首批30所高校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中是陕西高校唯一一所基地共建签约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兴通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部等教学单位,在校生万余人。 学校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理事长张晋生教授任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五星级党组织”、“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示范性高校、“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最佳人才培养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人文、科技、创新”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修德载物”的校训和“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的大学精神,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扎根基层,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发展,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学科专业为主的办学特色和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兴模式”为引领的多类型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汇聚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中90%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87名教师入选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15人。 学校现设置本科专业2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人文与管理三大专业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交通工程、通信工程、财务管理6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交通运输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车侠众创空间”获批为市级众创空间。 学校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强化校企、校地合作。与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管公司西安维管处、杭州地铁、成都地铁、西安华信铁路信号有限公司、京东物流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建有169个就业基地,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0%以上。被评为“陕西省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示范性高校”。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精神的引领下,强化宣传教育,形成了反映本校学生特质的“自身硬,扎得稳,靠得住”为内涵的“道钉精神”。学校结合轨道交通办学特色,打造了由铁路文化教育馆、机车车辆陈列、铁路元素雕塑群等组成的铁路文化教育基地;建成“红色文化长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长廊”;定期举办“轨道交通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节”“交通文创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文化熏陶,激发热爱专业、交通报国的激情,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 学校贯彻国际化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对外交流和国际教育合作,开展多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泰国先皇技术学院、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校际合作,为拓宽国际视野以及推进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按照“注重内涵、彰显特色、产教融合、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构筑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了数万名“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快”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数据截至2022年9月) 地址:西安市鄠邑区渼陂西路鄠邑校区 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办娄敬路北转盘东(东校区) 电话:029-89028902 89028888 邮编:710300 邮箱:teu@xjy.edu.cn 网址:www.xjy.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12月,先后历经河南省机器制造技工学校、河南省工业技术师范学校、河南省技工教育师范学校、河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历史沿革。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入选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在教育部首届大学生就业评比中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单位,河南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点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等试点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等。在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坐落于美丽的郑东新区龙子湖畔,占地面积1240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各类纸质电子图书藏量160余万册,教学设备总值近2亿元,固定资产12余亿元,总资产近15亿元,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1万余人,与中原工学院联办本科在校生近400人。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177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1人;现有河南省职教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技术能手13人,省级技能大师2人,首批省级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特色鲜明,有“双师型”教师463人,高级技师50余人,还从知名行业企业聘请了250余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为校内兼职教师。 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智慧健康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大数据双创基地)、财经管理学院、电商物流学院、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等10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附属技校、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和教辅机构。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0个招生专业,其中有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等5个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烹饪工艺与营养等4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9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7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全国职业教育首个国家级戏曲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 学校建有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菜鸟驿站快递物流及信誉汽车修配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的“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践教学与科技研发场所。各二级学院分别设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并建成了与之配套的生产型车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性的实训实习条件。 学校拥有各类金属切削机床、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电火花机床等300余台,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00余个,具有仿真或真实职业实践氛围。学校还与苹果公司、许继集团、浙江开元旅业集团等200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办学理念及定位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创新、质量、开放、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内涵建设为中心,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两个强化”,打造“三项工程”,实现“四个提高”即:紧紧围绕内涵建设这一中心,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强化专业建设,强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学院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育人质量;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内部管理优化以提高管理活力;注重办学条件改善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知识型、实践型和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交流合作 学院把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作为驱动学院创新发展的“双动能”“双引擎”,实施“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探索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获批成立河南省酒店管理产教融合专业联盟,与中国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富士康、京东、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是“上汽通用”确定的五所合作高校之一,荣获“北汽优秀合作院校”“京东优秀合作院校”。与大唐电信、达内时代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了“大唐移动通信学院”“达内软件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与微软共建了省级大数据双创基地,被微软授予“大数据创新学院”标牌,成为全国获得微软授牌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与中检集团合作的“食品安全公共平台与检测方法研究开发”项目,被确定为河南省产学研试点项目。 学院获批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资质,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多个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共建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实训课程占教学总课时50%以上,开设“苹果公司a 雏鹰计划”等订单班近40个,成立了“范军曲艺特色班”,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的智能制造等2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仿真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集研发、生产、教学、培训、研究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形成“校中厂”和“厂中校”的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格局。 就业创业 学院不断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和思路。设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东新区分市场,与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并连续多年向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输送人才,引导毕业生境外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连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青年报评为首届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被河南省人社厅和教育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普通大中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省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奖励资金。 “校政企”共建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面积为3400㎡的创客空间,与微软(中国)共建面积为1400㎡的大数据双创基地,搭建“1 2 n”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成立创友会,开办创业专业实验班。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创客工作坊,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型、科技型创新创业,实现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元化”发展,探索形成“普及教育 意向教育 精英教育”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师生创新实践教育工作屡出硕果。 学院荣获“河南省就业创业课程建设优秀高校”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被河南省人社厅指定为“河南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技能大赛 学院以技能大赛为试金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十多年来坚持举办年度校内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承办并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把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检验质量、展示成果的舞台。学院还实施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课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将职业资格考评纳入教学计划,传承技术技能培养特色,打造了一批批社会认可度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之星。 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技能优势,使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学院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数控技能大师、世界技能大赛等赛事,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级奖励240余项,在全省高职院校获奖规格、获奖数量等水平位居前列。 社会服务 学院设有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牢固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高、新、长、前”为建设方针,建成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积极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工程,加大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学院定期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全省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扶贫培训、失地农民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几万名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原崛起提供智力和z6尊龙平台的技术支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16所职业院校,帮助新疆建设兵团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顺利升格高职院校,与十三师职业学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还积极参与援疆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作为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友好互助单位,长期支持残疾人公益事业,多次承接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岛工学院
学校介绍 一、 办学历程 青岛工学院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于2011年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 二、 办学定位 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高校,同时举办专科教育;办学性质及类型为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目标理念 学校的目标是建设 “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优质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理念为“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为社会服务”; 学校的校训为“胸怀天下,造福人类”,具体诠释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宽容豁达,兼济天下;全球思维、国际视野,为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释放正能量。 四、治理体系 学校实行政治上党委领导、行政上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发挥党委指导、监督、保障作用,强化监事会对学校运行决策的监督并向股东负责,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作用。党委会行使指导、督查、纪检权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方针、政策。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团队执行董事会决议,全面行使学校管理职权。 五、地理位置 学校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素有“金胶州”之称的滨海城市青岛胶州市,北靠胶州市政府、著名的三里河文化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少海湿地公园,距青岛火车站约40分钟车程,距胶东国际机场约20分钟车程。 六、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及11个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类学科专业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国际商务和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软件工程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青岛市一流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894人,其中本科生14660人,专科生1234人。 七、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2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531人,具有高级职称22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9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11人,具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360人;外聘教师340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事务部门等190人。教师队伍中,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青岛市优秀思政教师、十佳辅导员4人,建设23个教学团队和29个科研团队。教师注重营造“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专业前景疏导学生,以专业知识启发学生,以娴熟技能示范学生,以学术水平感召学生,以职业道德感动学生”的良好师德师风氛围。 八、硬件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227.82亩,建筑面积28.1万平方米。拥有教室333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11间,数字语音室16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13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建有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8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为9737.77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7.2万册,电子图书16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拥有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拥有2640平方米的含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场地的体育馆,另有54653平方米含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拥有88492平方米的标准学生公寓,22618平方米的学生餐厅。 九、学生服务 学校构建起由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学长、班长班委组成的“六维一体”育人模式,保障学生成人成才。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大量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品学兼优并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针对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建立了分类指导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为满足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需求,与海信、新希望、高校软控等80多家知名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协议,形成校企共建合作育人体系,毕业生基本素质较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一批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硕士研究生;二是针对部分出国深造的学生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学校与澳洲南十字星大学、日本神户国际大学、泰国博仁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韩国庆星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办学,为毕业生出国深造搭建广阔平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海口经济学院
学校介绍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总占地面积约1800亩,建筑面积73.88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0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73.8万余册,数字资源691.9万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下设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武林风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中芯依智网络学院、时代旅航管理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闻文创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南海舞蹈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059人,其中本科生18871人,本科留学生28人,专科生7160人。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含立项建设课程);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9个(含16个省级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和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8人,聘请校外教师63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5人,具有硕博学位的专任教师88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省515青年后备人才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323人,建设有省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聘请了5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获批各类纵向项目4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475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3587篇,其中,高层次论文259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1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95项;出版教材、著作362部,专利作品11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无论营利非营利,都要确保师生权益,不断提高教工福利”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艾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青城雅和教育投资管理中心、世纪华都海天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可立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丝路海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空、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左右,培养的9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含立项建设课程);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9个(含16个省级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学校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高校和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8人,聘请校外教师63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5人,具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位于湖南省会长沙,毗邻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创建单位、湖南省首批卓越职业院校和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5届获得“湖南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 学院秉承“厚德精技、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足交通运输、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开办专业34个,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4个。与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个,建有省级道路与轨道交通绿色建造与数智运维工程技术、智能交通大数据、交通ibm技术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与中交、中铁、奥迪、三一、山河智能等大型品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人才关系。多年来,学院录取分数线、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始终稳定在全省前列。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师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932人,专任教师571人,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16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85人(含博士23人),双师型教师占比93.8%。拥有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省交通技术能手、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芙蓉教学名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和骨干教师。建立了1000余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始终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打造了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校园风貌,校区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图书馆、实训楼、产教融合大楼、多媒体教育中心等建筑布局合理,体育馆、田径场、学术报告厅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能充分满足师生教学、科研、生活等需求。学院坚持实施“阳光助学工程”,采取“奖贷助勤减”等措施,开辟了绿色通道。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等,全力解决学生就读期间经济困难问题。 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建设“行业领先、中部示范、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技术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