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经过20年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荣获教育部“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7-88147227,027-8814735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39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大连财经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大连财经学院始建于2001年,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转设成立,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地方性、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高校,归辽宁省教育厅管理。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10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
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毗邻金石滩风景区、大黑山风景区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校园环境优雅,建筑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全部采用华为虚拟化桌面云技术,建有多个基于大数据、物联网、vr等信息技术并融教学、科研、实训、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教学设施齐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拥有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62种、电子图书160万种,为学生提供阅览、学习座位2900余席;有大型体育馆、高标准游泳健身中心和体育场,可容纳上万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学生生活区内洗衣机、空调、独立卫浴等设施齐全,学习生活环境舒适、便捷。
学校具有鲜明的财经特色,形成了以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类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3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占82%,建立了以经管为特色的专业群。学校设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11个教学单位。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会计学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会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现有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42门,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培育基地2个,大连市社科院智库研究基地1个,大连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个。2018年学校荣获全国“年度品牌实力高校”。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建成了展览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集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货币史主题展馆,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培养富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建成了由环境育人展区、物理探究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室组成的多功能科学体验馆,以及涵盖中国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教育内容的博雅国学空间、和乐工作室、和艺工作室、舞蹈演练室和大学生艺术中心等,把素质拓展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培养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有正保财务大数据智能产业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贝壳数字新居住产业学院、广联达数字造价产业学院、华住酒店管理产业学院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项,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全国优秀项目案例1项,产学研合作育人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建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近三年来,学校共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24项、省级立项57项,学生多次在全国性课外竞赛中取得佳绩。学校现有本专科生13705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国(境)外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2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开展双校园联合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共有600余名学生在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并顺利取得双校学位。学校还开设了acca国际化会计实验班、frm(金融风险管理)特色实验班,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发了校际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明德正心、博学笃行”校训,发扬“和谐进取、务实致新”校风,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全国,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砥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目标奋力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 武汉学院前身是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公益办学 学校由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举办,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学校举办人陈一丹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投资办学不求回报。先后投入20余亿元建设新校园,收取的学费全部用于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2016年设立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已累计资助1.62亿元。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学校每年配套设有奖学金,社会捐赠设立陈一丹奖教奖学金,还设有松海奖、华置奖、腾讯奖、致同奖等奖学金,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奖助学金7420.2672万元。
校园建设 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大道333号,两面环湖,拥有帆船教育基地,毗邻军运村,地铁8号线直达学校东门。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校园规划设计,建筑楼群与黄家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校园空间布局开放多样,风格独特,气势恢宏。陈一丹伉俪图书馆、马化腾教学楼、企鹅广场、知己教学楼、晨晔实验楼、弘励实验楼等捐赠冠名建筑,凸显与社会公益力量的紧密联系。
学科专业 学校目前设有会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等8院1部。现有本科专业35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传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彰显优势;工学(信息科技)类专业蕴含腾讯元素,形成特色;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类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2015年转设以来,获批全国高校首个供应链管理和首批跨境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本科专业,湖北省首个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其中供应链管理被教育部教指委批准为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8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能够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9.3%,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9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英才”1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另有多名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海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和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学校“应用专业教授”(professor of practice)。学校占地964.53亩,校舍建筑34.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66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57.2万册,校园网出口宽带22.5g,校内实验实训室8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在校生折合数1415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765人。学校推行“一主体两融合八共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腾讯、华为、京东、中软国际、大楚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英国专业协会合作办学,实施“学历证书 执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受专业协会高度认可,豁免执业资格证课程数量居国内同类特色班前列;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的特色班,2016年获准在一本招生(湖北省民办高校唯一);长江商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设长江公益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到校讲座;落户我校的腾讯众创空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促进创新创业。2022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学科、文体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1387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30项、省级立项90项。
科学研究 2019年以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题获评良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28部,获批国家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56项,开展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获得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3项、武汉市委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研究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7件。
国际合作 学校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办会计学aca特色班;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办财务管理cima特色班。与英国剑桥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8年以来,学校全额资助出国(境)交流学生196名;出国(境)深造学生202名,81%进入世界200强大学。剑桥大学为我校学生开设剑桥名师在线讲堂、全球素养教育在线工坊。学校获准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累计培养了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近百人。
社会声誉 学校2019年以来获得社会捐赠2.86亿元。生源质量和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平行志愿投档线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分列第3、第4位;2019届以来连续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52%、79.09%、89.6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近三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关报道364次。2020年软科民办高校全国排名第6位,2021年艾瑞深校友会民办高校全国排名并列第3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昌首义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昌首义学院是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学校初名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更为现名。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办学理念,弘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发扬“诚信、进取、勤俭、严实”的校风,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罗清泉,原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等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原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原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受聘担任学校名誉理事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后任学校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著名教育家章开沅、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原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清基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134.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25万平方米。武昌校区位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湖北武昌南湖之滨,坐落在素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旧址;嘉鱼校区毗邻美丽富饶的蜜泉湖畔。园内水秀山青、林秀花香、四季怡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顶尖高配,建有74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25万册、电子图书300.03万余种、电子期刊113.9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学校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文法、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等8个学院和基础科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3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6个学科门类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2019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教育部“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计划项目3个。
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484人,外聘教师32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2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1.5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7.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子1人;拥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和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实施 obe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等部省级教改项目10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近两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69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凝练应用技术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立项建设智能建造、智能传播、智慧测评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纵向课题54项、横向课题69项;发表论文499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0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电源技术等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学习交流渠道,培养师生国际视野,持续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开展夏令营互访交流活动,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国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为全国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推动两岸四地联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办学成果广受社会赞誉,连续十七年蝉联全国民办高校排行榜首,多次被新华网、新浪网、央视网等主流权威媒体评为“中国品牌知名度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2020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先后多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6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质量广获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
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武昌首义学院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懈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重庆,在合川区和铜梁区建有3个校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是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重庆市首批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学校基层党组织多次获“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拥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1个,重庆市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样板支部(培育创建)2个。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特色的“新工科”,着力打造以跨境商贸与跨文化传播为特色的“新文科”,着力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和“高技能数字人才”。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万多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统筹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设置13个二级学院,其中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现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22个专业大类。其中应用经济学为市级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为市级一流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1个教学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1个团队获合川区“三江英才·科技拔尖人才团队”称号。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校历来注重教学科研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已初步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入选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库;三江数智孵化空间入选重庆市首批“智能 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重庆现代数字经济研究院为学校捐资成立的市级科研平台。学校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区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人文社科普及基地3个、区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1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30余个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7个项目获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
学校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城”融合发展。与地区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华为共建工业软件产业学院和工业软件产业研究院;与腾讯云(北京)有限公司共建西南地区高校首家腾讯云实验室,并打造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园;与北京星宏传媒共建星宏影视融媒体产业学院;与北京中科文峰共建国家级智能经济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与保利(文旅)、爱奇艺(重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学生带薪实践项目;与阿里巴巴、京东等15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签订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协议。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凸显对外特色,实行开放式办学,与泰国、韩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是重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示范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在校任课和讲学,常年开展师生留学游学访学和学生赴外带薪实习活动。
未来,学校将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重庆一流、中国西部前列、在“一带一路”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鲁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齐鲁理工学院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2017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连续五年在山东省教育厅分类考核中评为优秀。连续四年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同类高校第四位、理工类第一位。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雏凤”巢、山东省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院校、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办学理念,秉承“知学、知道、知善、知美”校训,弘扬“尚德、尚礼、尚勤、尚新”校风,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现已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经、文、医、管、理、艺协同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条件】学校建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济南校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东部大学城,曲阜校区位于孔子故里曲阜。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有18个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数据库26个。投资1亿元打造智慧化校园平台,是山东省内首个全面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服务的民办本科院校,连续两年获山东省网络安全先进单位,智慧化校园建设获评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办学规模】学校下设11院1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商学院(跨境电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部。开办本科专业61个,专科专业25个。现有各类在校生近3万人。
【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6%,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91%,“双师型”教师占65%。教师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8人,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
【科学研究】主动对接国家、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雁阵型学科发展布局。建有7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教育研究基地。2019年学校成功举办“人工智能与忆阻计算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全国忆阻计算应用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500余名高校、行业的教授、专家参加论坛。2023年先后承办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产业论坛,主办首届忆阻计算及应用国际会议(ieee icmca 2023)。
【人才培养】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素质为要、文化为根”的全环境育人体系,创新以obe理念为主导的“3s”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获批国家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3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2个、山东省一流教材1部、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2个、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双创教育】先后获批山东省创客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首批山东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雏凤”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39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9项、二等奖182项,省级特等奖46项、一等奖412项。近三年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7.51%。深化产教融合,建有17个产业学院,与12家地方政府、15家学术机构、42个行业、528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文化育人】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育人理念,实施“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学校孔子学堂被中国孔子基金会授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首开“齐鲁古道”研修活动,以该活动为素材的短视频——《金声传古道》,荣获全国“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特等奖。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国际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师生互访等形式,不断加强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主动对接“德国工业4.0”,与德国莱茵科斯特公司和史太白大学合作,开办中德合作试点班,共建“中德智能制造技术中心”,面向国际培养应用型人才。
【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2014年6月以来,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全方位对口援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该校实验室、图书馆等建设,同时选派教师支教,帮助该校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学校对口援建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热心社会培训事业,设立国家级、省级、市级16个职业技能基地和考试站点,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
【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获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党总支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党支部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学校党委多次在全国、全省教育系统重要会议作典型发言。中宣部《党建》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次报道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做法。
目前,学校已经进入全面、协调、开放、创新发展的轨道,正在朝着创建现代化、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努力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新华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八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继续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学校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风光旖旎的火炉山与省会核心区遥相呼应,得天独厚的便捷交通和优质资源,助力师生梦想成真;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映生辉,是求知治学的理想胜地。学校坚持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理念开展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205间,总建筑面积超过38000平方米。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近年来,学校搭建起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各大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ixh信息服务平台”小程序为重点服务窗口,mooc荟萃平台为“互联网 ”课程建设主要门户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与四百多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企业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学校引育并举,名师荟萃。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任校长;中国当代行政学奠基人夏书章教授任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近百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教学督导等,为办学治校建言献策;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prof.ron anderson等知名学者做客新华讲坛。学校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覆盖提升计划。以青年骨干教师培育为重点,促进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助推师资队伍跨越式发展,着力构建学术强校人才体系;办学至今,已培养了一大批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学名师等,培养了中青年教授近百人。
学校学科布局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7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金融科技、眼视光学、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书法学、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是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学、会计学、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护理学、行政管理获批省级重点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筹)等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项目资助经费2000余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部;授权知识产权30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2018年获批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学校全体师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新华智慧”。2022年,学校位居“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21所)”全国第19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学校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综合类全国第12名,主榜全国第23名,广东省第3名。
学校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推进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探索“互联网 ”教改和学分银行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培养人文精神、强调文理医融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上积极探索,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开设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并因独具一格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年荣选为广东省民办学校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近年来,学校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人才。办学至今,学校与11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41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签署62份合作协议(不含续签协议)。合作院校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香港)珠海学院等。合作项目涉及学科广泛,合作模式多样,共促成23个落地交流项目,包括本硕连读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暑期游学项目等,根据不同高校特色采用不同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对外教育合作,提高办学水平,为我校师生提供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漫漫征途,惟有奋斗,广州新华学院全体师生将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理念,狠抓“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阶段目标的落地实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以锚定高质量、开启新篇章为目标,为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的广州新华学院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白云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白云学院创建于198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2年面向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贵州、安徽、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西校区位于白云区江高镇,北校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两个校区均建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等。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热水器、空调、宽带等。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工作室共341间。图书馆面积4.36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达到259.69万册。建有千兆校园网,校园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1700多人,教职工1800余人。
学校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稳步拓展国际教育,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7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建立起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 ,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其中广东省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究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低代码平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5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有1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门省级一流课程, 2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为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践行“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和“敦品励学、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实施国际化教育引领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西北普渡大学,英国伦敦里士满大学,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商业管理学院,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个国家的28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3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荣获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获批广东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2020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获评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近三年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方建松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学校连续12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学校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2017年以来,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 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17年《校企协同育人"3 1”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模式》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基于“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等奖。2020年 ,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各城市群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白云学院位列粤港澳大湾区最好大学(民办)排行榜第一名。2022年,我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前身是创建于2005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2011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21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16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6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16.87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2.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1.7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5.93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实验中心14个(含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实验室271个,就业与实习基地664个,教学实践基地1140个;5g校园网络已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0余人次。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中科曙光、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优尼冲压、广州发展新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联合培养研究生70余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9个;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18年至今,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际性赛事奖项100余项、国家级400余项、省级100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5项;获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6项,一等奖11项,首捧省赛“优胜杯”;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亚军;获2023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冠军。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现有市厅级科研平台4个,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成立工程研究院,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82项,其中纵向项目50项,实到科研项目经费合计6406万元。发表论文1482篇,其中统计源以上论文713篇。申请专利70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22件、pct国际专利24件;授权专利636件,其中发明专利120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前列。
学校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培养全日制本科留学生70余人。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元化合作。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有3个专业获得ieet工科认证,11个专业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
先后获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省博士工作站。学校在上海软科、校友会网、武书连等多个第三方排名机构均入围全国前30名,其中连续多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理工类第七位,省内第一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陕西省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前身创建于1953年。200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煤炭工业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西安煤炭卫生学校和陕西煤炭职工大学合并组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1年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本部位于咸阳市文林路29号,辖设临潼医学校区和西安培训中心,设有煤炭与化工产业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护理学院、现代康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体育教学部等11个二级院部,其中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陕西省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开设专业50个(包括1个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5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及专业群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9人,专任教师588人,高级职称207人、中级职称2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57人,“双师素质”教师27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全国煤炭行业教学名师3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0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教学名师2人,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教师1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学校每年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50人左右,成立了“博士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在教师培训方面,近两年来共投入人才工作专项经费500万元,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1500余人次,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主持参与横向、纵向科研项目249项,立项省部级项目33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授权专利340项,公开发表论文508篇,11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本地企业,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果斐然。
学校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室)覆盖全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校内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 3个,校级实训基地12个,咸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联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数17个,校外和陕西彬长矿业集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116个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现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以上在线精品课程8门,在线开放课程100余门(其中包括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2门),创新创业课程6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提升显著,近三年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01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共18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5项。
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作用,以人才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技术实用能力为主线,充分运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医院、学校之间的合作,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咸阳市人民政府、蒲城县人民政府、白水县人民政府建立合作发展的校地合作关系;与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咸阳市科技局、等省、市政府机关建立校政合作关系;与陕煤集团、中陕核集团、延长矿业、山东能源、青海能源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航空学院等单位建立校院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搭建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职普融通,打造特色品牌。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学校与韩国等20多所国外高校签署专升本合作协议,加入中德职教联盟等7个国际化平台,参与中非职教联盟“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中文联盟“中文 职业教育”泰国教师培训、中泰职教联盟国际化在线课程建设等国际合作项目。学校不断拓宽国际化合作办学路径和师生国际化视野,开设中德国际班、中韩合作班、短期赴韩交流、美国暑期带薪实习、暑期游学等项目,定期组织学生赴美、德、韩等国家高校开展实习、研学、访学。定期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赴海外进修培训,组织学生参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韩国彩妆国际时尚美妆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培训和赛事,获得各类国际奖项17项。
学校发挥办学特色优势,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应用水平考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学校被陕西省科技厅批准为“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受咸阳市政府委托,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能源化工职教集团、陕西康养职教集团、咸阳能源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学校被咸阳市人社局批准为“咸阳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学校发挥教育辐射作用,学校“模拟矿井”、“地质陈列室”被咸阳市政府设为咸阳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学校“生命科学馆”被西安市临潼区科技发展联合会设为临潼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铸院、创新兴院、依法治院”的办学理念,坚持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安全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69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素质品牌和拼搏奉献、求实创新的“太阳石”精神。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红十字示范校、陕西省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21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示范学校”、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突出贡献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等称号、咸阳市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现代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现代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在山东民进中西医进修学院和山东现代计算机专修学院的基础上,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2015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现代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1266亩,现有在校生万余人,下设电子信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和人文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药学、学前教育、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制药、数字媒体技术、体育经济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财务管理、中药学、绘画、舞蹈表演、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和21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和医护为主体,工、医、管、教育、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
校内建有医学、护理、电子信息、计算机、汽车技术、经济管理、建筑工程、学前教育等9个实验实训中心和2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与285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在董事长刘春静教授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秉承“天道酬勤”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桃李满天下的万人大学。
学院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德育放在育人首位,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创建“幸福现代”,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确定了“关爱学生,精心育人,启迪智慧,滋养心田,成就现代学子幸福人生”的理念,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培养有文化涵养的师生,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现代。2016年4月,共青团山东省委批准我院开办“孔子学堂”,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助力学院进一步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学院设立了“国学经典德慧奖学金”,对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的优秀学生予以奖励,目前,学院已有五千余人能包本背诵《论语》《大学》《中庸》等名篇。在山东省高校大学生“2016论语大会”中,我院从数百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组委会表彰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学院鼓励学生开展琴、棋、书、画、传统舞蹈、体育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志愿者协会、国学社等社团,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现代名师讲坛、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宿舍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院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爱心公益工程”,倡导学生参与爱心公益活动,以自身行动感恩国家、服务社会,近年来,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各级各类公益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实施“双证书”教育,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
同时,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倡导学生立志创新、创业,在校内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成为“双创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受企业、行业欢迎的现代职业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3%以上。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致力于提高教科研水平,建成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民办本科优势特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科课题等84项,主持院级教科研项目72项。我院教师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论文643篇,主编教材等57部,获各级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奖励113项,教师编写教材57部,师生获得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近五年,我校有710名在校生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奖励。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助推就业创业:学院与济南市高新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海尔集团、浪潮集团、山东开创集团、山东千佛山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建工集团、润华集团、佳怡供应链企业集团、山东齐鲁制药厂、山东福瑞达集团、葛洲坝集团、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与28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临邑县人民医院、济南永固口腔医院2所附属医院。建立了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
校企融合 协同育人:学院实施校企共建工程,已与浪潮集团、北京新天亿教育集团等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开设“浪潮班”、“海尔班”、“润华班”、“佳怡物流班”、“百味堂班”、“齐鲁安替制药班”、“宏济堂班”等2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校企共同招生、培养和管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学生毕业后优先进入订单企业就业,部分毕业生短期内成长为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013年10月,学院成功举办“全国第五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亚太地区民办职业院校合作论坛”,来自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的6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300余名代表参会。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山东现代学院
邮 编:250104
招生热线:0531-88766666
学院网址:http://www.sdxd.edu.cn
学院微信号:sdxiandaixueyua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