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校坐拥“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利,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成为引领荆楚...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7-87766666,027-8776013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学校排名
1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京城市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以务实、创新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恪守为民办学的公益性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实用性为特色,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标,走“本科立校,依法治校,优质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学校实施“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全力创建高水平大学,全心造就高素质人才。 学校艰苦创业,不懈努力,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工2000余名,学校馆藏图书200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学生公寓等设施齐全,校园网络先进快捷。 学校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以具有国内外名牌高校学术背景的博士和正、副教授为主体,以“双师型”人才为骨干,其中有数十名国家级、市级专家和教学名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另有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法、德、西、葡、日等语种的外教。兼任教师队伍多为来自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行业、产业部门的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专家。师资多样化的组合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鲜明的特色和可靠的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实用性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校建立了社会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教育发展、3d打印技术等多个校级、市级研究院所和基地,在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教师论著和科研成果不断获得全国性和省市级奖项。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管理咨询、技术转让和志愿服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学校注重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先后同5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选派各专业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并聘请合作院校教授来校讲学。学校自2013年起与世界50强名校英国华威大学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硕士教育项目。2015年学校在欧洲圣马力诺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孔子学院。每年学校为来华留学生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全外文课程。 学校努力培养大批城镇化进程亟需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并积极造就一批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服务等领域的高水平精英人才。学校注重结合市场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注重学生实用能力培养,注重环境育人、以文化人。学校以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毕业生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著称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在98%以上,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并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社会新星。 今天的北京城市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北城人正意气风发走向辉煌的未来!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267)。学校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双福,占地896.5亩。全日制在校生16733人。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贴近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 学校与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师资互派、干部互挂、资源共享、管理互动”的对口帮扶关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军士高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设立了路桥与建筑学院、交通运输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商学院、大数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医药学院、军士学院九个二级学院,开设了55个专业。 学校现有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长江学者1人、三级教授6人、ahk中德双元制培训师138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劳动模范1人、巴渝学者1人,最美巴渝工匠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重庆市最美教师3人,全国优秀辅导员3人。实训教师来自于大型企业及校办企业,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等职称。为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2014年学校从北大、清华、浙大、上海交大、同济、人大、复旦、哈工大、中政大、北外、北体等"985"、"211”高校或专业领域全国著名高校引进百余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打造现代校企产业园区,创立7个技术创新,推动形成“校中厂、厂中校”格局,进一步实现“教、培、学、训、研、产”深度互融贯通,学生在校即可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引入ihk、ahk德国双元制体系,建立ihk吉森商会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双元制”(重庆)中心,成立了16个跨企业培训中心(校内)。2013年9月全面实施24人小班ttfse分组教学模式。学校广泛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成立“学生未来竞争力提升中心”、“未来技术中心”,努力打造全国交通类一流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与300余家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质性合作关系,获得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9个,并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培养及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欧亚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一所以管理、经济学科为主,艺术、文学、教育、工学等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是陕西省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民办高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优秀高校、陕西省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学院已连续9年位列中国校友会网“中国财经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名,是中国大陆地区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最高的财经类民办大学之一。 我们懂得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当今市场经济最新鲜的变革,并且前瞻性地把握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致力于培养独一无二的毕业生,使其具备专业才能、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应对全球化的工作环境。 自建校起,欧亚就始终坚持初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27年来获得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社会口碑。目前共有2万余名学生在会计学院、金融与数据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居环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这10个二级学院58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完成大学学业。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移通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 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 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 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 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有合川、綦江两个校区。合川校区位于重庆主城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合川区大学城,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中心40分钟车程,距合川中心商业街、锦悦城商业5分钟车程;綦江校区位于重庆主城新区西部信息安全谷——綦江区东部新城,周围巍峨古剑山、秀美綦河水,咫尺横山巅与校区融为一体,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书院大学,开车至重庆市中心40分钟车程,距綦江东站15分钟,綦江客运中心仅5分钟。 在校生人数近3.4万人。现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德国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远景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等4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6个本科专业通过德国学科专业认证协会(asin)认证,9个省级特色专业,19门省级一流课程。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管、文、艺五大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学校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精神,致力于建成以新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中西部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中国最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学。明确“信息产业商学院”总体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完满教育x通识教育x商科教育x专业教育) 双院制(生活在书院x专业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措施有力。创新探索“四位一体 双院制”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完满教育”搭建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技体育、艺术修养与实践四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素质教育大平台,“通识教育”形成基于公民意识、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意写作学院、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淬炼领导力训练营、创业学院等多个特色育人项目品牌成熟、西部领先。钓鱼城科幻学院、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钓鱼城城市化研究院等多个部门立足本土,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名家讲坛·名师课堂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面向全校开放性授课;远景学院借鉴国外办学先进模式,探索并打造寄宿制文理学院;万画影城、光影学堂、素质拓展、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教育论坛、劳动教育等多个特色举措已成移通名片,影响深远。 学校实施全员书院制育人。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定位,匹配“完满教育”育人理念,依托家文化和领导力双核驱动实践服务式管理、生活式学习、社区式教育,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助的新圈层。合川校区现有专业集中式书院1个、社区文化式书院9个、文理式书院4个;綦江现有社区文化式书院4个。 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继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以来,已与德国、美国等国十余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本科双学历教育活动,目前已输送出近900名学生到国外深造,在校预备赴德学生1700余人。2019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德国际教育论坛,邀请10余所德国高校、60余所国内高校参加,促进了中德高校交流合作。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信工程等4个工科专业通过德国学科专业认证协会(asiin)认证,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通过的高校,同时获得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 bachelor)认证。 学校特色办学成果斐然。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共获奖1010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11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含特等奖)30项,如2019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特等奖,第十二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31项,国家级三等奖40项,国家级优秀奖10项;省部(市)级获奖899项,其中包括省部(市)级一等奖63项,省部(市)级二等奖150项,省部(市)级三等奖170项,省部(市)级优秀奖516项。近5年,教师共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29项,公开发表论文75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9篇,被sci、ei检索12篇,获各类专利36项。出版著作教材221部。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长期位居重庆市同类院校首位。现学校累计毕业生近5万,就业主要分布在通信、制造、软件开发等行业,基本实现对口就业,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达到10%,服务我市第一支柱信息产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0%以上。目前,学校共签订校企(地、校)合作单位360家,校外实习基地89个。与重庆电信、重庆移动、中兴、华为、惠普、长安、四联、南方证券、西永微电园等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共建共育。 学校连续两届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是我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园林式单位、数字化校园、就业示范中心;曾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数字化校园、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学校被教育部、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智能工程学院是我市独立学院中唯一获批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二级学院;7个专业入选市级三特专业、一流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成为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有市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2013年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被评为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2015年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2016年获评重庆市就业示范中心,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获评“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文华学院
学校介绍 文华学院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前身是创建于2003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确立“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特色:学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将“个性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战略举措。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创造,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全程本科潜能导师制,完善三类学生培养体系,分步实施“三个一”行动,创设多维度自主学习空间,帮助每个学生立志成才。 教师队伍: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一批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者;积极引进和培养自有教师。现有专任教师折合数88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02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4.8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09人,双师型教师203人。整体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845亩,分武汉、红安两个校区。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全校运动场地面积5.82万㎡,学生宿舍面积18.51万㎡,固定资产总值132,205.80万元;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市高颜值校园”。 人才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82人,其中本科生15351人,专科生2531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华中数控、中兴通讯、金石兴、嘉一高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10个育人平台;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等多项荣誉资质。近三年,学生获专利5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2项,省级立项87项;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50%以上,体测合格率85%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735名;在各类学科、文体竞赛获省级、全国性奖2313项;获省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12项,涌现出“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一批优秀典型。 学科专业:设有基础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城市建设工程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语学部等8个学部。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1个,覆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形成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4个;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科学研究:建有34个科研平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近三年,获国家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 国际合作:与英、美、澳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海外短期交流和世界名校线上公选课。近三年,共有67名学生进入国际项目特色班,26名学生和6名教师赴(国)境外深造学习,179名学生申请海外硕士。 社会声誉:学校生源质量与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民办院校前列,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以上,平均初次就业率83%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和“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荣膺“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与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工商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 2001 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 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 2076.15 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92 亿元,各类实验实训室 250 个;馆藏纸质图书 240.25 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 69 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 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 1111 人。高级职称占比 30.07%;硕士、博士学位占比 80.92%。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 30 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2 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 个。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 11 个,本科专业 39 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 6 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 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6 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 7 个;10 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 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 450 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 670 余万元,获得省、市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 25 项。 转型改革 学校于 2016 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 2 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 8 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 10 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 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转型改革成果获四川省 2021 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 50 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 9000 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 3 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 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41 项、双创竞赛获奖 94 项、学科竞赛获奖 849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等荣誉。 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眉山市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等 6 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 20 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 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 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超过 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 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 万余人。 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且通过验收,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 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 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学校声誉 近年来,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 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在线 2019 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同类十大本科高校之一。2019 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全国同类民办本科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 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2022 年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其中 2017 年、2018 年、2020 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启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新征程,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沙医学院
学校介绍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发函〔2005〕39号),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校长何彬生教授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更名为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校本部迁至长沙市。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列入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点,2019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获“湖南省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020 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优秀单位”;“长沙医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为湖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类别仅11所高校获评,我校是唯一一所获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先后获评为全国先进办学单位、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就业先进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湖南省民办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65.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4.7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7.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18.57万元,图书资源总量2562936册,中外文数据库45个,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馆3.3万平方米),主要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要求。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各学科协调发展,设立16个二级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2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优秀教研室3个、示范实验室1个、优秀实习基地4个,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个。学校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冶学精神,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75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医药卫生人才。2015年以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大学城、沙坪坝和九龙坡3个校区,总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2亿元。2021年铜梁新校区建设项目签约落地,新校区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个亿。 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 学校系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单位、全国唯一一家为部队定向培养士官的医药卫生院校、全国“青爱工程”十大标杆学校、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重庆市高职高专首家)、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培育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 x”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全国总站点和师资培训总基地、全国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拥有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系教育部“专科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6个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系重庆市高水平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校园。先后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优秀单位等荣誉。 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0%,博士占比近20%。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合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药品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青少年培养导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奖获得者、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药高端人才、重庆市名中医指导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全科医学会会长、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会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拥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首批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团队,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建设团队等为代表的教师团队。 学校教师208人次担任国家、省级一级行业协会、全国行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70人次担任全国教材主编(近3年数据),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三大检索论文数,均居全市高职高专前列。近3年授权专利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7项。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3,医药类院校第1。科研社会服务持续排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定级为a 。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在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位居医药类院校第一。 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3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gmp模拟药品生产工厂、数字解剖实训室、sp等现代化实训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有地方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共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17所、教学医院20所及大中型制药厂、医药公司、医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家。其中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是一所以职业病防、治、研及中毒处置为特色,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牵头成立的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获首批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与辉瑞集团、江苏恒瑞、山东鲁南等国内外知名药企成立“辉瑞学院”“恒瑞学院”“鲁南学院”“荣恩学院”“迈克学院”等产教深度合作学院16个。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携手川渝4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联合成渝55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校院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 学校开设有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等25个专业,形成了以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是国控专业;药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是国家级骨干专业。“金平果”首次高职专业排行,学校医药卫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在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学校获评a 档专业5个,a档专业11个,排名全国医药类高职院校第一。 招生就业供需两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录取分数稳居重庆市高职高专最高,录取新生中有超过60%在本科线以上,专升本通过率居重庆市前茅,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职高专报考热度调查中连续3年全国排名前10。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7%以上,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双证获取率97%以上,毕业生就业综合指数等在全市排名前列。根据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连续多年就业年度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均位列全市高职高专前茅。 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美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学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接待国(境)外高校或机构50多个团组、200余人次来访或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国(境)外交流、培训31个团组,共计180余人次。建立国际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建立国际持照护士考试基地。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药学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法国iso视光高等学校、美国埃尔金社区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双向交流、师资境外培训、学生互换学习等合作项目。 打造医药职业教育名校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加速推进“双高”建设,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精准对接健康服务、智慧医疗和药学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医药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引领产业发展。以药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为龙头,推进医养、医技、医工、医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办学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可交流的医药职业教育院校,推进学校办学层次提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学校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米,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0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000余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2千余人。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学校环境优美,田径场、体育馆、剧场、音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齐备,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博雅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共14个二级学院和理学教学部。开设了统招本科专业51个,统招专科专业35个。着力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三有”学科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学校创办人于果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建校近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践行“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传承“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江科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多名应用型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迈步新时代,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朝着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目标坚定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华侨城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传播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6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00余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6.1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9%,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8名。 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7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62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8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06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引进组建诺奖团队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3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的 190 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成10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z6尊龙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 technology & 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 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